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的榆林,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蔚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笔者和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的三位专家,搭乘飞机前往榆林验收即将建成的陕西榆林上郡博物馆。
榆林史称为上郡。秦汉时期,榆林是边关重镇,著名的古战场,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著名将领蒙恬,汉朝的飞将军李广,都曾戍守在这里,秦汉以降,历代王朝与多个少数民族的征战厮杀也发生在这里。榆林也是历史上农牧业生产和商贾重地,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榆林人杰地灵,英雄辈出,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以及近代的刘志丹、谢子长、高岗都出生在这块黄土地上。榆林文化底蕴深厚,才子佳人辈出,古代的貂蝉,现代的文人路遥,也都是榆林人。
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使榆林的大地上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榆林城是名闻遐迩的十大历史文化名城,靖边县的统万城就是当年大夏国的国都。榆林的地下文物在陕西省名列前茅,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件玉器就是在这里出土的。神木县的石峁、佳县的李家村、府谷的瓷窑沟村等地,发掘出规模巨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研究陕北地区乃至黄河中游地区该时期的聚落分布、文化类型、文化谱系及城市发展演变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榆林的民间收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开始,大量的文物收藏品散落在民间收藏家手中。几年来,榆林的民间收藏家肩负着保护、传承、弘扬边塞历史文化的重任,从民间收藏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物收藏品,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馆,陕西榆林上郡博物馆馆长李建飞就是其中的一位。
上郡博物馆坐落在榆林市人民路榆溪酒店的后院。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沙滩上缓缓而行的骆驼,随着悠扬的古乐曲,我们仿佛来到了浩瀚无际的大沙漠。博物馆共有四个展厅,一楼是办公区和铜器展厅,二楼分为三个展厅,主要展览陶器。
铜器展厅
铜器展厅展出的有青铜器、铜镜、铜印、带钩、冷兵器等。榆林紧邻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鄂尔多”就是蒙语“宫帐”“宫殿”的意思,是蒙古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因此,榆林出土的青铜器、冷兵器,有许多与“鄂尔多斯青铜器”相似,制作精美,气势磅礴,极具“皇室用品”形制和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的特征。铜镜、铜印、带钩等多来自于中原地区,汉民族的文化气息显露无遗。展厅的展品,充分显示了塞外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广泛融合与相互影响,是研究和了解秦汉时期边塞文化的最好标本。
新石器时期陶器展厅
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佳县的李家村,是陕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上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散落在当地民间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极具地方特色。陶器以夹砂泥质灰陶、黑陶为主,有个别褐色陶;制法为泥条盘筑、模制和轮制三种;器型有鼎、鬲、尊、瓶、罐、盆、瓮、尖底瓶等;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等,还有不少彩绘陶器。按照用途来分,有日用器、祭祀用器、盛装器、把玩器。最大的陶器有一米多高,小的把玩件可放在手掌之中,充分反映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石峁类型陶器可分为三个时期的遗存:
第一期遗存以单把宽弧裆式鬲为代表,与汾阳杏花村H118年代相当,为龙山时代早期。
第二期遗存以正装双扳鬲、三足瓮、盆形、盆形、大口尊等为代表,与大汶口二期文化内涵相同,还有以双耳罐等为代表,为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东渐的因素。这两类遗存的年代约为龙山时代末期至夏纪年早期。
第三期遗存为商周之际的陶鬲和折肩罐,文化面貌与先周文化、李家崖文化有一定联系。
这三期遗存不仅年代上均有缺环,而且文化谱系相异,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石峁遗址周边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谱系更替和文化格局变迁的历程。
秦汉时期陶器展厅
秦汉时期榆林既是兵家必争之地,边关要塞,也是农耕和畜牧经济发达地区,水草丰盛,沃野千里,连年的征战并没有影响到人口的繁衍生存。直到现在,榆林的地上和地下遗存着大量的陶器,农民耕种土地时经常挖出陶罐、陶盆,稍有残缺的就随手扔掉。展厅展出的各种陶器,说明秦汉时陶器的使用非常普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就连祭天礼地、殉葬也大量使用陶器。
秦汉时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水平,较之新石器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器型优美,有许多仿照青铜器的造型,古朴大气。彩绘陶器上的纹饰种类繁多,文化气息浓郁。陶器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艺术陶器大量出现,人物、动物造型生动传神,喜庆、出行、征战等场面气势恢宏,殉葬陶器中人物、车、马、牛、羊以及各种日用品数量巨大。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人物,还是各种动物的造型,与当地的人和动物极其相似,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人文气息。
馆长李建飞
博物馆馆长李剑飞是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黝黑的脸上闪现着深沉果断的气质。近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他手中有了钱,当他看到这么多的文物流散在民间,有许多被文物贩子倒卖到外地甚至国外,心急如焚,于是开始收藏文物艺术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珍宝。榆林的经济近年来有了飞快的发展,被人们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文化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但在全省所有地级市中,唯有榆林没有博物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和地方的标志性建筑,而自己的家乡却没有博物馆,这使李建飞寝食难安,于是他开始筹建上郡博物馆。
人们都说,收藏家是抱着“金元宝”的乞丐,李建飞为收藏文物艺术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已经没有钱建设博物馆的场馆。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崇高理想,毅然租下了一栋三层楼,建起了榆林第一座博物馆,结束了榆林没有博物馆的历史。10月18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榆林检查工作时,不顾旅途劳累,晚上九点多专程来到上郡博物馆考察。他逐一观看了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厅,一直到10点多。赵局长高度赞扬李建飞为榆林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建议他主动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希望把博物馆办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李建飞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上郡博物馆通过了陕西省文物局的验收,即将迎来向公众展览的日子! (责编:魏佩)
榆林史称为上郡。秦汉时期,榆林是边关重镇,著名的古战场,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著名将领蒙恬,汉朝的飞将军李广,都曾戍守在这里,秦汉以降,历代王朝与多个少数民族的征战厮杀也发生在这里。榆林也是历史上农牧业生产和商贾重地,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榆林人杰地灵,英雄辈出,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以及近代的刘志丹、谢子长、高岗都出生在这块黄土地上。榆林文化底蕴深厚,才子佳人辈出,古代的貂蝉,现代的文人路遥,也都是榆林人。
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使榆林的大地上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榆林城是名闻遐迩的十大历史文化名城,靖边县的统万城就是当年大夏国的国都。榆林的地下文物在陕西省名列前茅,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件玉器就是在这里出土的。神木县的石峁、佳县的李家村、府谷的瓷窑沟村等地,发掘出规模巨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研究陕北地区乃至黄河中游地区该时期的聚落分布、文化类型、文化谱系及城市发展演变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榆林的民间收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开始,大量的文物收藏品散落在民间收藏家手中。几年来,榆林的民间收藏家肩负着保护、传承、弘扬边塞历史文化的重任,从民间收藏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物收藏品,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馆,陕西榆林上郡博物馆馆长李建飞就是其中的一位。
上郡博物馆坐落在榆林市人民路榆溪酒店的后院。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沙滩上缓缓而行的骆驼,随着悠扬的古乐曲,我们仿佛来到了浩瀚无际的大沙漠。博物馆共有四个展厅,一楼是办公区和铜器展厅,二楼分为三个展厅,主要展览陶器。
铜器展厅
铜器展厅展出的有青铜器、铜镜、铜印、带钩、冷兵器等。榆林紧邻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鄂尔多”就是蒙语“宫帐”“宫殿”的意思,是蒙古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因此,榆林出土的青铜器、冷兵器,有许多与“鄂尔多斯青铜器”相似,制作精美,气势磅礴,极具“皇室用品”形制和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的特征。铜镜、铜印、带钩等多来自于中原地区,汉民族的文化气息显露无遗。展厅的展品,充分显示了塞外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广泛融合与相互影响,是研究和了解秦汉时期边塞文化的最好标本。
新石器时期陶器展厅
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佳县的李家村,是陕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上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散落在当地民间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极具地方特色。陶器以夹砂泥质灰陶、黑陶为主,有个别褐色陶;制法为泥条盘筑、模制和轮制三种;器型有鼎、鬲、尊、瓶、罐、盆、瓮、尖底瓶等;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等,还有不少彩绘陶器。按照用途来分,有日用器、祭祀用器、盛装器、把玩器。最大的陶器有一米多高,小的把玩件可放在手掌之中,充分反映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石峁类型陶器可分为三个时期的遗存:
第一期遗存以单把宽弧裆式鬲为代表,与汾阳杏花村H118年代相当,为龙山时代早期。
第二期遗存以正装双扳鬲、三足瓮、盆形、盆形、大口尊等为代表,与大汶口二期文化内涵相同,还有以双耳罐等为代表,为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东渐的因素。这两类遗存的年代约为龙山时代末期至夏纪年早期。
第三期遗存为商周之际的陶鬲和折肩罐,文化面貌与先周文化、李家崖文化有一定联系。
这三期遗存不仅年代上均有缺环,而且文化谱系相异,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石峁遗址周边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谱系更替和文化格局变迁的历程。
秦汉时期陶器展厅
秦汉时期榆林既是兵家必争之地,边关要塞,也是农耕和畜牧经济发达地区,水草丰盛,沃野千里,连年的征战并没有影响到人口的繁衍生存。直到现在,榆林的地上和地下遗存着大量的陶器,农民耕种土地时经常挖出陶罐、陶盆,稍有残缺的就随手扔掉。展厅展出的各种陶器,说明秦汉时陶器的使用非常普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就连祭天礼地、殉葬也大量使用陶器。
秦汉时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水平,较之新石器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器型优美,有许多仿照青铜器的造型,古朴大气。彩绘陶器上的纹饰种类繁多,文化气息浓郁。陶器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艺术陶器大量出现,人物、动物造型生动传神,喜庆、出行、征战等场面气势恢宏,殉葬陶器中人物、车、马、牛、羊以及各种日用品数量巨大。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人物,还是各种动物的造型,与当地的人和动物极其相似,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人文气息。
馆长李建飞
博物馆馆长李剑飞是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黝黑的脸上闪现着深沉果断的气质。近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他手中有了钱,当他看到这么多的文物流散在民间,有许多被文物贩子倒卖到外地甚至国外,心急如焚,于是开始收藏文物艺术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珍宝。榆林的经济近年来有了飞快的发展,被人们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文化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但在全省所有地级市中,唯有榆林没有博物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和地方的标志性建筑,而自己的家乡却没有博物馆,这使李建飞寝食难安,于是他开始筹建上郡博物馆。
人们都说,收藏家是抱着“金元宝”的乞丐,李建飞为收藏文物艺术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已经没有钱建设博物馆的场馆。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崇高理想,毅然租下了一栋三层楼,建起了榆林第一座博物馆,结束了榆林没有博物馆的历史。10月18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榆林检查工作时,不顾旅途劳累,晚上九点多专程来到上郡博物馆考察。他逐一观看了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厅,一直到10点多。赵局长高度赞扬李建飞为榆林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建议他主动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希望把博物馆办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李建飞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上郡博物馆通过了陕西省文物局的验收,即将迎来向公众展览的日子! (责编: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