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隐逸 疏淡冷寂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安徽出了不少画家,产生了一些画派,如著名的“新安画派”,在全国享有盛名。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新安画派”名家郑的山水画轴和山水图册多达10余幅,是笔墨、构图、意境、诗文都相当完善的精品。细读这些纸本古画,不仅可使我们领略到郑旼的绘画艺术成就,而且可以看到他的艺术主张和表现手段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郑旼,安徽歙县人,字慕倩、穆倩,号遗、慕道人等。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明亡时年仅十二岁,然而受先辈影响,十分注重民族气节,对抗清而死的英雄十分崇敬和怀念。
  “言触往事,辄哭不休”(郑旼《拜经斋日记》),其遗民之心非常强烈,复明之志一生未灭,他的日记中常有“故国之思”。郑旼工诗书,善画山水,尤工篆刻,常在山水图中钤上“不知有晋”和“留作忠魂补”二印。所用押脚章有“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先生沈酣古籍,靡间寒暑,闲静寡言,笃怀远操”。清代汤燕生作《郑慕倩像记》中说,郑旼生活十分困苦,常脱衣变卖“为炊”,或“以芋代餐”。《徽州府志》记郑旼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愤世成疾卒”,年仅五十一岁。
  郑旼的山水画,画法高古,纯以气韵生动示意,旨趣深远,意味无穷。他远承元人倪瓒、黄公望,近继清初“新安画派”渐江。画品在渐江与查土标之间,为“新安画派”名家之一。
  现选其部分作品与读者共赏:
  
  《溪山亭子图》轴 纸本 水墨 纵134.5厘米 横47.5厘米
  此图的构图显然受元代倪瓒的影响,一河两岸,近景坡陀三五株枯树,树下一个茅亭,远处溪山平远、大山突兀,图中找不到一人,空寂无声,清明幽静。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肃穆、安逸的气氛,作品以“穆然恬静”的格调受到时人的推崇。可以看出,画风呈现出“新安画派”弘仁(渐江)的一些特征,基本上还是用一些大小不同的几何体组成,但又不尽然,运笔转侧压挫而多变,皴法简少而明洁。柳树条只疏疏的几根垂下,杂树叶只淡淡的一些墨点,抒发了作者文静清逸的襟怀。
  该图自题“溪山亭子,作倪元镇笔,郑旼”。钤“郑旼慕倩”和“寓学斋书画印”两方朱文印。倪元镇即元代书画家、诗人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擅画水墨山水,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小而高的山),“笔轻而松,墨色简淡”的风格,对明清文人山水画影响颇大。
  《蜀峡秋色图》 轴 (原名《栈道图》) 纸本 设色 纵205.6厘米 横95.5厘米
  这是一幅描绘巴蜀风景的山水画巨轴。图中近处几株杂树稀疏立于岸坡之上,树木叶片已经枯黄或秃脱,唯有经霜的枫叶红艳如火;中景深山峡谷,峭壁屏立;远际“虎头画壁”,气势雄伟。山路盘曲,栈道以层层高远,连峰接天。右下侧老者拽杖而行,从者陪伴身旁。从长者仰首上望的形态,似乎他对眼前壮丽山川的美景,感到心旷神怡,而又似乎面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踌躇不前,点景人物耐人寻味。图中自题七律一首:“ □帱沤中负大舟,山川遐迩接神游。虎头画壁沧洲趣,鱼腹图江蜀峡秋。磅礴不知天地老,睥睨常抱古今愁。峰回曲栈千盘险,水出泯源万里流。”款署“次顾青霞题虎丘壮,缪祠绘壁右端韵,丙辰仲冬旼并画”。钤“郑慕倩书画印”、“更觉良工心独苦”白文方印,右下钤“左图右书”白文方印、“古歙遗郑旼字慕倩”朱文印,另钤有他人三方收藏印。
  “左图右书”,画面很讲究构思,疏处不见其缺,旷处不觉其空,见笔见墨,气概非凡。特别是体现诗画相融的境界,显得清新明朗。诗情画意,大有画尽意未尽的佳趣,让人一览而留有余味。“丙辰”即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年作者44岁,当是画家一幅力作。
  
  《扁舟读骚图》轴 纸本 墨笔 纵77.5厘米 横20.3厘米
  此图绘大山延绵入画,山下清江旷远,近岸陂陀疏林,苇草处蓬船静泊,闲客独坐船头,捧卷诵读。寄乐寓情,图中透露出画家生活的影子。全图笔墨谨细流利,意境幽僻淡逸,风格明朗,清秀入胜。该图左上自题一段文字,款署“郑并识”,钤“留作忠魂补”、“郑慕倩”印。题前引钤“不知有晋”白文长方印。
  以上介绍郑三幅山水画:《溪山亭子图》、《蜀峡秋色图》和《扁舟读骚图》,均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郑的传世作品不多,目前在国内只知道故宫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市文物商店均有收藏,且多为经典之作,如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舟樵山水图》轴。
  《舟樵山水图》轴 纸本 水墨 纵137.8厘米 横71.8厘米
  该图作者独具匠心,画面左侧半壁江山,绝壁峭立;右侧中处,溪山平远,一望无边;近景大片空白—溪水如镜;右下边角以树石结景,水草丛生,孤舟无人。最巧妙者为大山脚下空洞道上的担柴人,形象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的效果。山石用笔尖锐流利,树木精劲多姿。画面线条简练,笔墨浓淡适宜,组织严谨,节奏流畅,既有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又有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立意深邃,不落俗套,画风清俊,视野开阔,给人一种悠然世外的静美之感。
  有人说,看一个画家怎样,不能只看一两幅作品,要从很多作品看。让我们再来翻阅郑的一本《山水》册。该图册为六开,纸本,设色,画面均为22.7×18厘米,画幅虽小,但在布局和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变传统,力创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作者独具匠心之作。简洁,是该《山水》册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不论在构图上,还是在笔墨上,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枯笔淡墨抹层岚”,“平淡天真亦自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贵在“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在有限的空间,唤起无限的想象。六开的册页,每页均有自题七言诗一首。“诗传画外意”,更为引起读者丰富的审美想象。
  在《山水》册中有“偶作大痴笔”、“仿富春图笔”署款和“剩水残山见大痴”、“画阁余兴法倪黄”诗句。“倪黄”即倪瓒和黄公望。寄乐寓情的《山水》册,画面朴素自然,山野气息浓郁,观之仿佛涉足绝少尘踪的环境,置身于幽静之地,令人心怡神爽。此《山水》册现藏上海市文物商店。
  郑在他数十年的绘画实践中,师古不泥古,取造化而不囿于造化。在变传统创新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新安画派”中重要画家。(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这一组动物瓷塑是1997年秋天在安徽望江县城郊一座北宋砖室墓出土的。计有鱼、鸭、龙、蛇、龟等,现藏于该县博物馆,经国家文物出境安徽省鉴定站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将这组动物瓷塑做一简要介绍。  鱼形瓷塑(图1)1件,长11厘米,高5厘米。瓷质青白釉。刻有鱼鳞纹,平首隆背翘尾,背上鳍竖起,呈游动状,生动活泼,富有“桃花流水鳜鱼肥”之质感。  鸭形瓷塑(图2)1件,长9.8厘米,高6厘米。瓷质青白釉
期刊
几年前,我在一个收破烂的人手中发现这枚铜币,如获至宝,并一直保存至今。这枚铜币为红铜铸造,币径2.82厘米,厚0.5厘米,正面有“大汉铜币”字样,中心为阴文“赣”字,上方为“江西省造”。铜币两侧刻有“辛”、“亥”二字,下有“当制钱十文”字样。而在铜币背后,有连体十八星的圆形图案,在十八星图外面,衬以细密的网纹。  查阅大量书籍表明,这枚铜币为江西辛亥大汉铜币,素有“中国铜元十珍”的美称。1911年
期刊
翻阅十多年前旧著《中国花钱集藏指南》,由于出版社为节约成本,将书稿送至某县印刷厂,可惜我当时精心拓制之珍贵花钱图片,竟印成一塌糊涂,眉目都看不清,痛惜之余,也觉得对不起热情的读者。  总的来看,此书较《中国古钱集藏指南》学术性稍强,资料性亦较丰富,虽时隔十多年,然其一些观点仍具有实际意义,除当时花钱价格根据市场情况整个偏低外,一些结论性意见在当今亦不为过时。  一、中国最早的花钱,始于何时?  以
期刊
贵刊在今年第八期“老董泉苑”栏目中的《千载盛世与“驺虞峙钱”》一文中提到“太平百钱”,董老也载文提及“此钱的形制,钱文风格与‘太平百钱’‘世平百钱’极为接近……”  本人正好在一年前集到一枚“太平百钱”和近期集到一枚“驺虞峙钱”,今见贵刊的报道,特别是董老精彩的点拨,使我加深了对两币的认识,现将两币的照片显露于后,供大家欣赏。  一、“太平百钱”币(图1)  是品制作规范精美,包浆熟旧,钱文是篆隶
期刊
随着今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北的合璧展出,其作者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也成为近期传媒关注的焦点人物。  黄公望可谓是中国山水画变革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当时名列“元四家”之首,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明清山水画界推崇的宗师。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更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也是黄公望倾力构制的旷世名作,被后世誉为中国山水画中“第一神品”。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元至
期刊
所谓茶陶,孤立地看也就是饮茶用的陶器而已,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陶器,在日本文化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日本中古文明主流文化的象征,关乎着日本民族独特性格和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审美取向。  说起茶陶,就不能不说茶道。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12世纪的镰仓时期,两度入宋求法的日本荣西法师(1131-1215年)从中国带回茶种,开始在日本推广饮茶。中国参禅及茶饮之风也通过来华的日本僧人传入日本,经历代茶人
期刊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山。这位世纪的先驱者,为创造融中西绘画之长而独树一帜的艺术美,执着地奋斗一生,树立了世界公认的独特地位。  2005年,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秋季拍卖会上,林风眠的一幅《四美图》(69.5×69.5厘米),以820万元人民币成交,在当时颇为引人瞩目;2010年11月,林风眠的另一幅《五美图》(68×68厘米),又在北京传是秋拍中,以106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落
期刊
山水画的一种,亦称“吴装”山水。浅绛山水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  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在总体上形成暖色调,不打乱淡彩设色基调的统一。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浅绛”是其他类别山水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中高难度绘法之一。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他强调了,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法书,天下法书搜购殆尽,为一纸《兰亭序》不惜巧取豪夺;宋徽宗赵佶痴迷书画,以一片大好河山换取在位25年间的“艺术人生”,为后世留下《听琴图》《写生珍禽图》等妙笔绝品;而乾隆皇帝对书画更是广搜博取、不惜重金,法书名画尽入内府,为取阅赏玩之便,更编纂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著作。古老的书画作品,薄薄的纸背后面,透出的是苍远的历史、无可复制的故事以及登峰造极的笔墨功力。在当代艺术市场
期刊
【编者按】 目前“国标”和“地标”下的“和田玉”是一个不具产地含义的天然玉石的品种名称。对广大玉器消费者而言,看到一纸“和田玉”鉴定证书,且勿急于掏银子购买,其证书是百分之二百真的,可对玉器的市场价格并未作出有效的指导与判断,就如同老虎与猫都属猫科动物,而它俩的价值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作为一名消费者,大概花大把银子都想买到“老虎”而非“猫”吧,就怕花了“老虎”的价钱却买来了一只“猫”,而无处说理,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