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三步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提法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实质是人们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靠知识经验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继而再内化成一种心智技能。它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一种高级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时,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下面就谈谈我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按照自己的“三步曲”开展培养学生数感的。
  一、善于发现数感,建立数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钻研教材,根据不同阶段的教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挖掘出相应的数感进行培养。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实物对应起来去认识,然后再联系身边的事物,联系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可以用1至10这几个数字来表述的,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字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二、善于发展数感,体验数感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展数感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离不开具体实物事例,而记忆一些概念或法则公式,如果设计成游戏或诗歌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则会记忆牢固,记忆犹新。如我在教《10的分与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分成,我则设计了拍手游戏,让同台的学生边说边拍手:我拍1,你拍9,1 和9组成10……这样通过玩这个游戏,学生对于10的分与合及后面将要用到的“凑十法”好快就能够掌握了,为后面要学的《9加几、8、7、6、5加几》的算理作好铺垫。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数感
  一年级学生在进行一些数量之间的计算时,他们都要借助一些实物或图片小棒进行计算会准确快速些。如100以内的加减,就要借助小棒进行计算会实用些。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36-8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摆出3捆和6根小棒,然后提問学生:被减数36个位上的“6”直接减去“8”够减吗?如果不够怎么办?数感强的学生好快则说出从十位上3个十拿一个十出来打开,与个位上的6合成16,再减去8后得8,十位上这时还剩下2个十,20+8=28,差是28。也有学生说,直接在3捆里面打开一捆(10)去减8,即10-8=2,26+2=28。通过操作小棒,让学生真正理解在遇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向十位借1当十,加上原来个位上的数再减或从十位上借1当10直接减减数的算理,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经之一。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善于捕捉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多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的意识。例如在解答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第38页练习八的第2题:先圈出10颗,再估一估共有多少颗。这题是锻炼学生估算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先圈出10颗糖,再用自己的数学眼光即数感倍比一下这幅图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颗糖”,从而得知这幅图里面大约一共有多少颗糖。学生猜出30、40、50、60.这些数都比较接近真实数“52”,所以老师都给予肯定,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估算,对估算比较大的数目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运用估算的方法对,那么学生估得的结果就比较接近真实数,通过估算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善于升华数感,运用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例如,我在教《认识人民币》时,先让学生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其种类,以及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并让学生知道它是一种货币,也是一种工具。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有了它就可以换取许多物品,所以人民币是中国主要流通的一种货币。让一年级学生认識了人民币后,最终的目标还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会进行人民币简单换算,所以我在教《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小小超市》。我在小黑板上画出不同商品并标出了不同的价格,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了商品后付给老板(小学生扮演)相应的人民币(学具人民币)。通过这个游戏真正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更好地掌握了人民币简单的换算,从而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生活周围随处都有数学,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提升。
  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和同学共42人去春游,他们要租船过河,知道每只船限坐8人,那么至少要租几只船?开始有个别学生说只租5只就可以了,因为42÷8=5(只)……2(人)。后来我质疑学生:如果剩下的2人当中有你,你愿意吗?那些学生马上醒觉了,知道具体实际时需要多租一只,即一共租6只才能全部人过完。通过解答这道题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理的答案,并能对运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感,而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
  数感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按发现数感,发展数感,升华数感这三步曲进行培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并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那么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则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期刊
良好融洽的课堂气氛于师于生都是一种享受,要有意识地想办法搞好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
期刊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每位数学教师无论在上完一个单元还是在学期结束时期都要上这样的课。复习课质量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位教師的教学水平,因为它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的完成,以及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现在学生的感觉是复习课枯燥无味、满堂灌、题海战术,所以学生的复习效率不高,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受到抑制。其实复习课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系统整理,将书本知识进行重构、提升的过程。所以说备好
期刊
“全民阅读”作为一种新风尚、新浪潮,国家社会在提倡,新闻媒体在传播。一线教师该如何落实“全生阅读”成了一道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新一轮变革中,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  这些都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思考。思考如何落实阅读意识,如何以“和大人一起读”为契合点,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阅读的桥梁,如何使教师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来点燃学生阅读的火把。思考基本成型,行动
期刊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这团结协作让蚂蚁能享受到大餐,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旦被开发出来,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教学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的双边活动,合作就更显得意义重大。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
期刊
一、尊重认知事实,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过“教育变革要回到一种慢的教育,现在越是快,越是急,就越要慢下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对英语的更加重视,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到升入初中,学生们已经接触了四年的英语,从数字上看,很理想。但是小学阶段的英语,特别是农村的小学,英语基本上只重视听说,学生根本不会读,不会写,他们的英语基础基本为零,这时候,初中的
期刊
怀柔六小的办学理念是:习惯影响发展,养成奠基人生。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教育活動,使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学校学养成教育课程方案,并按方案严格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怀柔六小以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课程建设目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期刊
教育乃国家之根本大计,是国家富强的基石。当下,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如此时代背景之下,黑龙江省重视教育在每一个义务阶段学生身上的公平与公正。我省自2008年以来,逐步重视教育均衡发展,并在2008年召开第一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自此之后,各市区县采取切实措施,深化改革,逐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小学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办学点布局优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方面
期刊
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经历了5次动态修订,1956年12月5日至14日,高等教育部制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1981年9月16日至25日,教育部于10月15日以“(81)教高字057号”文件向各省教育厅和各高等学校颁发。1987年6月12日至1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修订了《中化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并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教育强国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教育方针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五、六十年代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者。改革开放后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在不断地变革。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要站在教育的最前沿而不断地变换自己的教育模式。  我从教二十七年,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长期地教育实践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