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提法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实质是人们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靠知识经验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继而再内化成一种心智技能。它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一种高级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时,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下面就谈谈我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按照自己的“三步曲”开展培养学生数感的。
一、善于发现数感,建立数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钻研教材,根据不同阶段的教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挖掘出相应的数感进行培养。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实物对应起来去认识,然后再联系身边的事物,联系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可以用1至10这几个数字来表述的,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字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二、善于发展数感,体验数感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展数感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离不开具体实物事例,而记忆一些概念或法则公式,如果设计成游戏或诗歌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则会记忆牢固,记忆犹新。如我在教《10的分与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分成,我则设计了拍手游戏,让同台的学生边说边拍手:我拍1,你拍9,1 和9组成10……这样通过玩这个游戏,学生对于10的分与合及后面将要用到的“凑十法”好快就能够掌握了,为后面要学的《9加几、8、7、6、5加几》的算理作好铺垫。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数感
一年级学生在进行一些数量之间的计算时,他们都要借助一些实物或图片小棒进行计算会准确快速些。如100以内的加减,就要借助小棒进行计算会实用些。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36-8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摆出3捆和6根小棒,然后提問学生:被减数36个位上的“6”直接减去“8”够减吗?如果不够怎么办?数感强的学生好快则说出从十位上3个十拿一个十出来打开,与个位上的6合成16,再减去8后得8,十位上这时还剩下2个十,20+8=28,差是28。也有学生说,直接在3捆里面打开一捆(10)去减8,即10-8=2,26+2=28。通过操作小棒,让学生真正理解在遇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向十位借1当十,加上原来个位上的数再减或从十位上借1当10直接减减数的算理,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经之一。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善于捕捉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多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的意识。例如在解答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第38页练习八的第2题:先圈出10颗,再估一估共有多少颗。这题是锻炼学生估算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先圈出10颗糖,再用自己的数学眼光即数感倍比一下这幅图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颗糖”,从而得知这幅图里面大约一共有多少颗糖。学生猜出30、40、50、60.这些数都比较接近真实数“52”,所以老师都给予肯定,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估算,对估算比较大的数目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运用估算的方法对,那么学生估得的结果就比较接近真实数,通过估算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善于升华数感,运用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例如,我在教《认识人民币》时,先让学生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其种类,以及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并让学生知道它是一种货币,也是一种工具。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有了它就可以换取许多物品,所以人民币是中国主要流通的一种货币。让一年级学生认識了人民币后,最终的目标还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会进行人民币简单换算,所以我在教《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小小超市》。我在小黑板上画出不同商品并标出了不同的价格,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了商品后付给老板(小学生扮演)相应的人民币(学具人民币)。通过这个游戏真正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更好地掌握了人民币简单的换算,从而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生活周围随处都有数学,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提升。
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和同学共42人去春游,他们要租船过河,知道每只船限坐8人,那么至少要租几只船?开始有个别学生说只租5只就可以了,因为42÷8=5(只)……2(人)。后来我质疑学生:如果剩下的2人当中有你,你愿意吗?那些学生马上醒觉了,知道具体实际时需要多租一只,即一共租6只才能全部人过完。通过解答这道题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理的答案,并能对运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感,而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
数感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按发现数感,发展数感,升华数感这三步曲进行培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并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那么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则指日可待了。
一、善于发现数感,建立数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钻研教材,根据不同阶段的教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挖掘出相应的数感进行培养。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实物对应起来去认识,然后再联系身边的事物,联系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可以用1至10这几个数字来表述的,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字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二、善于发展数感,体验数感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展数感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离不开具体实物事例,而记忆一些概念或法则公式,如果设计成游戏或诗歌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则会记忆牢固,记忆犹新。如我在教《10的分与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分成,我则设计了拍手游戏,让同台的学生边说边拍手:我拍1,你拍9,1 和9组成10……这样通过玩这个游戏,学生对于10的分与合及后面将要用到的“凑十法”好快就能够掌握了,为后面要学的《9加几、8、7、6、5加几》的算理作好铺垫。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数感
一年级学生在进行一些数量之间的计算时,他们都要借助一些实物或图片小棒进行计算会准确快速些。如100以内的加减,就要借助小棒进行计算会实用些。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36-8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摆出3捆和6根小棒,然后提問学生:被减数36个位上的“6”直接减去“8”够减吗?如果不够怎么办?数感强的学生好快则说出从十位上3个十拿一个十出来打开,与个位上的6合成16,再减去8后得8,十位上这时还剩下2个十,20+8=28,差是28。也有学生说,直接在3捆里面打开一捆(10)去减8,即10-8=2,26+2=28。通过操作小棒,让学生真正理解在遇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向十位借1当十,加上原来个位上的数再减或从十位上借1当10直接减减数的算理,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经之一。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善于捕捉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多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的意识。例如在解答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第38页练习八的第2题:先圈出10颗,再估一估共有多少颗。这题是锻炼学生估算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先圈出10颗糖,再用自己的数学眼光即数感倍比一下这幅图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颗糖”,从而得知这幅图里面大约一共有多少颗糖。学生猜出30、40、50、60.这些数都比较接近真实数“52”,所以老师都给予肯定,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估算,对估算比较大的数目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运用估算的方法对,那么学生估得的结果就比较接近真实数,通过估算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善于升华数感,运用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例如,我在教《认识人民币》时,先让学生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其种类,以及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并让学生知道它是一种货币,也是一种工具。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有了它就可以换取许多物品,所以人民币是中国主要流通的一种货币。让一年级学生认識了人民币后,最终的目标还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会进行人民币简单换算,所以我在教《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小小超市》。我在小黑板上画出不同商品并标出了不同的价格,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了商品后付给老板(小学生扮演)相应的人民币(学具人民币)。通过这个游戏真正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更好地掌握了人民币简单的换算,从而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生活周围随处都有数学,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提升。
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和同学共42人去春游,他们要租船过河,知道每只船限坐8人,那么至少要租几只船?开始有个别学生说只租5只就可以了,因为42÷8=5(只)……2(人)。后来我质疑学生:如果剩下的2人当中有你,你愿意吗?那些学生马上醒觉了,知道具体实际时需要多租一只,即一共租6只才能全部人过完。通过解答这道题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理的答案,并能对运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感,而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
数感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按发现数感,发展数感,升华数感这三步曲进行培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并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那么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则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