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研究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选取南京某高校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对其思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探析研究生思想主流,总结出当前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此呼唤能够贯穿这一工作始终的核心理念,为今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拟定新的目标、原则及实践路径。
  关键词: 研究生思想状况 科研学术 心理 思想价值 知行脱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由研究生教育的小国迅速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随着在校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生思想教育作为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则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国研究生思想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
  為了准确了解当前研究生的群体特点,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了解这一群体最为关注、最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关心研究生,开展高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个人访谈为辅的调查方法。因受时间和经费等问题的制约,主要选取南京某综合类高校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789份,回收率为78.9%,其中有效问卷为739份,有效回收率占93.7%。
  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由于调查的样本集中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域上有所局限,为了弥补其不足之处,我们还借助了文献研究法,将2003年以来涉及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的文章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本次调查结果作对照比较,从而在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演绎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二、当前研究生思想的主流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还是取得了不少成绩的。总的来说,研究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与时俱进;他们思想解放,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他们勤奋好学,渴望成材。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国家时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
  问卷调查表明,当代研究生爱国热情高涨,关注国内外时事,关心国家大事,高度关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国际重大事件。他们平常对国内外正在发生和发展的重大政治事态和政治问题事件的关注程度为:“非常关注,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占14.3%;“比较关注,对这方面的事情很感兴趣”的占51.4%;“偶尔也会通过各种媒介了解一下”的占30.2%;“学习忙,没有时间关注”的只占3.7%;其他的为0.4%。
  当问及研究生关于当前我党正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看法时,67.3%的认为“这是当前中国发展阶段中必需而必要的,会主动留意”,28.4%的会“根据组织安排来学习”。这表明我们的研究生们积极上进,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支持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有参与政治的满腔热情。
  2.关注人际关系,具有相对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前的研究生已经意识到与人沟通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的研究生能够主动、积极、友好地与周围人相处。85.5%的研究生在调查中表示,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11.4%的研究生认为比较重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上,614名被调查者在研究生生活中与父母联系密切,并意识到父母的不易和自己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责任,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3.1%。在与朋友的关系上,93.6%的研究生认为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他们是自己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与导师的关系上,大多数研究生认为导师是当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且与导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互相探讨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另外,我们发现,多数研究生在待人处事上已表现出成熟的一面。这种成熟体现为他们待人宽容,处事理智。例如,当与同学朋友产生矛盾时,“不理人”、“打一架、吵一架”这些鲁莽、极端的处理方式已不被研究生们所认可,近90%的学生或采取“主动沟通,消除误会”的方式,或采取“请别人帮忙协调”的方式来和平解决问题。
  3.关注自身德性,具有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社会公德、学术道德、婚姻道德等方面,总体来看,当前研究生群体的道德观是积极稳定的,是与时代的主旋律合拍的。
  在社会公德方面,面对践踏草坪、摘折花木、捕捉动物这些行为,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自己尽量不做;在“如何看待诚信”这一问题上,58.7%的研究生选择“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25.2%的选择“别人诚信与否我不管,但是我要讲诚信”。调查表明,在当前充斥着尔虞我诈事件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研究生还是将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努力地践行着。
  在婚恋道德方面,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生在择偶时看重的五个条件依次为:人品个性、能力经历、学历学识、家庭背景、年龄相貌。这说明研究生在婚恋问题上与社会上存在的某些功利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更加注重潜能和精神因素,追求完美理想的爱情,金钱与地位不能左右他们的感情,对婚姻抱有很大的信心。
  在学术道德方面,这是与研究生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方面。尽管当前学术界道德滑坡的现象时有发现,但那仅是一股主流,我们的主流仍是好的。当问及“您是如何看待学术不正之风的问题?”时,35.5%的同学强调“反对,而且深恶痛绝”,48.0%的同学选择“反对,但无计可施”,14.6%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只有1.9%的同学说“只要有条件自己也会搞”。
  4.关心自身发展,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
  21世纪的研究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与本科生相比,他们有着“更强的自尊心、压力感和危机感,作为享受最高学历层次教育的人群,他们最迫切需要的事业上的成功”[1]。在回答“最能体现您的人生价值目标的是”这一问题时,根据统计结果,“对社会的贡献”、“事业的辉煌”、“美满的家庭”位居研究生人生价值目标前三名。关于考研动机,46%的学生是为了学到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专业知识,15%的学生是为了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进一步研究。在就业方面,61.2%的研究生能够明确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68.2%的人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或者感兴趣的职业要求做过了解。就“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这一问题,76.3%的研究生认同“个人努力”,66.1%的研究生认同“个人能力”,77.7%的研究生认为是“机遇”,认为“家庭和亲友的帮助”和“外在环境”的分别为37.6%和35.8%。这一切都充分地说明,当前的研究生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着较好的把握,并愿意付诸努力,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当前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缺失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关结果,我们发现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看关心教育内容的缺失。
  目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态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因素,研究生也承受着逐渐增大的心理压力。根据调查,我们得知89.2%的研究生在读研中感受到压力存在,认为在研究生阶段最难处理的分别是:学习科研、确立发展方向、空余时间的利用、人际关系和个人感情,由此压力也就主要来自于学习科研、就业、经济问题、人际关系及恋爱问题。
  在研究生生活中,您觉得有压力吗?
  这些问题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并由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轻则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导致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有事实表明,研究生心理不健康的问题绝不亚于本科生,它有害于工作、生活和学习,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究其原因,这是由于研究生关心教育内容的缺失造成的。在之前的调查中,学习科研是研究生的压力之源,这说明长久以来,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基础学科的教育仍然处于首位,思想教育、兴趣教育、潜力教育等明显不足。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是实现人自由发展的教育。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关心教育内容,保持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显得十分必要。
  2.从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看思想教育方法的单一。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据相关调查统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对导师课题的参与比例分别高达93.6%和94.3%;导师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课题中承担的工作量估计(均值)分别为46.8%和34.3%。”[2]可见,研究生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他们的身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科研使命,他们将是未来科研队伍的主力军。
  然而,当前学术界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从最初的北大博导王铭铭论文剽窃事件到之前闹得纷纷扬扬的浙大贺海波学术造假事件,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思。各高校也正积极行动着,相继出台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期望改善研究生学术道德有所滑坡的现象。
  调查发现,研究生对于自身这一群体学术诚信情况的认可度仅为一般,由于少有学术道德相关课程的开设,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途径又相对单一(大多数来自于导师的言传身教与自学),65.1%的同学对于科研道德规范只是一般了解,19.2%的同学对此规范比较模糊。在问及具体的科研行为时,部分研究生承认由于受到社会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以及科研能力评价的局限性,自己及身边的同学有着杜撰参考文献、发表论文“搭便车”等学术失范现象。
  学术道德问题一直是研究生思想教育中的一个盲区,并不是教育部门不重视,而是单一的道德教育方法所致。长期以来,对于道德问题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采用灌输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但简单生硬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效果不佳。作为道德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是学生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者的榜样力量,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并结合实践,引导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
  3.从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不统一看思想教育的不连续。
  当代研究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践行在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却存在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道德认知水平明显高于道德践行的规范程度,知与行不统一,部分道德认知没有转化为道德践行,在道德人格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调查显示,研究生视野开阔,文化层次较高,对社会提倡的公德规范的认知程度也较高。但是他们对道德规范的遵从却缺乏应有的自律性,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一方面他们重视道德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常常抱怨他人的不文明言行,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在自身的道德实践,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我约束不够。例如如研究生都希望建立一个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交流的理想人际关系,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却以自我为中心,互相封闭,拒绝分享。
  至今为止,研究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场所仍然是在课堂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靠于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思想教育工作也随之终止。但是,课内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灌输,只是在学生的认知层发挥着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课程结束后,学生无法通过连续的思想教育实现认知向实践的飞跃,从而造成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的不统一。
  4.从研究生价值取向不合理看思想教育目标的偏差。
  大部分研究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健康、积极,愿意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掌握知识,增长才干,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就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研究生追求的目标变得具体而实际,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
  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不少研究生将事业的辉煌、家庭的美满、社会地位的稳定作为人生成功的目标。在择业观方面,不少研究生更加看重稳定和经济收益,毕业后仅14.7%的研究生明确表示会考虑去急需人才的西部或基层单位工作,33.8%的学生表示不会去该地工作,而更多的人则对此情况持观望态度,视情况而定;在处理自我、社会、他人的关系上,认为他人和社会高于自我的有107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5%,认为三者同样重要的占76.6%,还有小部分学生持自我与社会、他人是对立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点。他们不仅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评价社会,而且站在个人立场上来评价国家;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多数研究生认为不应该损害他人利益,同时关心自己也并不被研究生认为是坏的事情。
  总的说来,当代研究生正在积极寻求一种既符合社会标准,又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目标。他们的价值取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义与利相结合、个人与社会相结合。一方面他们有为社会、为集体作贡献的追求,另一方面他们比以往更多地注重个人价值的實现,根据社会现实与需求来确立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求社会和集体尊重、保护、发展他们个人的正当利益,并为实现其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在当前形势下,研究生价值取向中不合理的部分,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造成严重后果。
  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本应是培养完善的人,而当前研究生思想教育则不停驱使学生追求学术成果和技能。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人是一个工具化的人,一个只懂得追求个人私利的人。这使得研究生的人生观、事业观、婚姻观等愈发趋向现实化,正慢慢偏离正确价值观的轨道。由此可见,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以学术成果和技能为教育目的,不应局限于技术性、程序化和方法至上的教育目标。研究生思想教育所培养的应该是有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但更应该是能够关心人、爱人、值得人爱的人,这才是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发现,当下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科研学术困境、心理困境、思想价值观困境及知行脱节困境。我国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完善的方面,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都有待进一步拓展,其急需一个稳定的核心理念贯穿其中,这一理念必须具备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教育价值取向;必须具备培养自由而全面的人的教育目标;必须体现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归宿,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里,研究生思想教育领域里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赵青山等.实践与探索——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18.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1.
  [3]姬广军.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14).
  [4]李红英.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7).
其他文献
摘要:CQ指职业素养,是职校学生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本文从学校开展的“四我教育”实践探索入手探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 养成教育 “四我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高职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变动的速度与力度更为显著。因此,职业学校的培养不能仅着
期刊
摘 要: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举办过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其中动漫专业参赛三次,本文以第四届和第五届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动漫专业比赛情况为例,分析动漫职业技能竞赛的考题、学生作品和竞赛情况,总结经验,以反馈到教学中。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 动漫专业 竞赛情况  近几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各种职
期刊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课程理论也在输入、改良及借鉴中不断深化和丰富。课程的实践过程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然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却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影响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问题。“法无定法”,我们应依据国情、地情、园情的现实根基,借助理论种子,吸收多种营养,不拘模式,建构具有“适宜发展”性的幼儿园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理论 实践    一、幼儿园课
期刊
摘 要: 本文采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009年至2011年的图书流通数据,对高职高专图书馆读者借阅行为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 文献 文献利用率 借阅量 读者借阅行为  信息时代,读者获取知识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对图书馆读者借阅行为的正确认识,是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和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1]。了解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多角
期刊
摘要:对于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女性主义批评家争议不断。本文作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主题分析的办法。探索了康拉德对于小说的女性角色及其小说的黑暗主题的阐释:女人正是导致男人沉沦的阴暗源头。在《黑暗的心》中,女人成了替罪的羔羊,而《黑暗的心》也因此成为了康拉德的厌女症的佐证。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 女性角色 女性观厌女症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因其前瞻性曾备受批评家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历史必修Ⅱ为依托,介绍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两种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一是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二是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了解历史史实,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能力迁移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必修Ⅱ
期刊
摘要:方方在小说《出门寻死》中,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都市中下层的中年女性何汉晴由于生活压抑出门寻死,却因为对亲人的牵挂和羁绊,又回到了“一地鸡毛”的生活现场。本文从人生的视角来思索像何汉晴这样的普通女性的命运。  关键词:《出门寻死》 何汉晴 女性 命运    方方是新写实小说家。在创作中,她将目光投向现实人生,更确切地说,是世俗人生,以细腻的笔触铺展原生态生活的琐屑庸常,再现日常生活里小人物的喜怒哀
期刊
摘要:陆川导演的作品《南京!南京!》公映以来受到很多关注。本文就影片中处于战争漩涡内的四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们所体现的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关键词:《南京!南京!》 女性形象 人性光辉    继电影《可可西里》之后,陆川导演又一部作品《南京!南京!》问世。和《可可西里》受到的广泛赞誉不同,《南京!南京!》引发了广大观众及专业人士的广泛评论,意见大相径庭,甚至走向两个极端,可以说毁誉参半。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综合测评又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在校学生评优评奖,遴选免试研究生、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和指标。本文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新旧综合测评条例的比较分析,阐述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导向作用    大学生综合测评也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等教育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评价
期刊
摘要:《白衣女人》和《蝴蝶梦》都涉及犯罪与隐瞒犯罪,两位男主人公珀西瓦尔和迈克西姆的命运与结局不一样。但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自私、残忍与虚伪的本性却如出一辙。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风度翩翩、很有教养的人,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邪恶,他们最终都不得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一个失去了生命,另一个失去了被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家园。  关键词:珀西瓦尔 迈克西姆 对比分析    威尔基·柯林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