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aohuo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笔者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喚醒”、“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智慧的火花。
  2.数学课堂应是一个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现
  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谦过个人将来实用。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把校运动会上两学生争夺1500米长跑比赛冠亚军情节,让两个同学演示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全过程。学生亲自经历在静态中研究动 态问题、在动态中找出静态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明确了行程问题的内涵,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很好效果,当学到“百分数”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对五芳斋早点与小吃点价格作比较研究,学生的积极性极高,96%的学生参加了社会调查的全过程,88%的学生写出小论文。学生论文的内容广泛,也比较深刻,是老师远远没想到的,其中涉及到物价问题、环境问题、食品卫生问题、文化问题、历史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查阅了各种资料,积极交流,互帮互助,百分数的知识掌握和灵活应用得到有效强化,而最主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3.数学课堂应充分讨论、合作、交流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数学课堂是充满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 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 “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 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学
  数学。这就是以往所说的“上课昏昏昏,回答问题慢吞吞,考试得几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每个人都学到自已想学的知识。
  5.数学课堂也是一个德育教育的课堂
  数学教育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 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每一个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学生会与班委会是高中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在发挥学生会在学校层面的组织管理优势的同时,结合班委会的在班级层面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此,今年我校政教处从“班委进部制”着手,对高中学生会管理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学生会;班委会;班委进部制;学生自我管理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摇篮,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分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辅导员必须应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要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充分的尊重和欣赏学生用“五心换真心”才能不辜负新时期高职高专辅导员的新使命。  关键词: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技巧  引言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又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
期刊
内容提要: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给现在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勃勃生机。它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有效地渗透美感教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展现景物欣赏自然美,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表达美。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既要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又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重任,因为这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随
期刊
内容摘要: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历来模式众多,但在众多模式中,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对学生主体的漠视或忽视,“自主·创新”模式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唤起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重视,以期通过这种模式来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出能真正自我思考的现代学生。  关键词:模式;入境;研读;拓展;构建  一、模式界说  1.模式名称:自主·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2.模式结构:入境——研读——拓展。  3.意义释要。  (1)自
期刊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课程,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同学们普遍反映高中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下面对高一数学成
期刊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核心和难点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一直在被探讨,但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化思维的影响,写作教学依然面临种种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笔者认为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困境;出路  一、初中作文教学困境  (一)课程设置日渐失控,主客观脱节  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课时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课表上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是雷打不动的。而课表上虽然
期刊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明确的改革目标,那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内容上要求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及合作,特别是提出了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中招考试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
期刊
数学概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认识的特点则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数学是现实数学,他们认识数学的起点并不是符号所组成的逻辑公理,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生活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和原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鼓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