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广东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专辑(二) 比对人物 探书中乾坤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被选入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下册第七单元作为整本书阅读,本课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当中的一节专题研读示例课。我规划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有三个板块:导读总纲知概貌、自读红楼览全书和研读专题赏精要。第一板块旨在带领学生细读前五回,明晰小说的主题、人物、环境等总纲性的问题;第二板块旨在发动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理清红楼发展脉络;第三板块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开展专题研读,我给学生推荐了七个专题。
  本节课是第三板块的第三个专题“众生百相聚红楼,亦正亦邪说纷纭”中的子专题“比对人物,探书中乾坤”人物形象鉴赏示例课。
  一、阐述教学目标
  1.用人物比对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领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2.在人物比较中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鉴赏能力。
  我确定目标的依据有:
  1.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①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阅读长篇小说,从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与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2.教材: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学情:根据课前阅读的调查情况,了解到学生最感兴趣的红楼人物,也发现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与剖析较表面。
  二、规划教学活动
  我在本节课中规划了三个课内活动、一个课外活动,课内活动有读名家评论明鉴赏手法、比对三钗积累经验、赏女性形象探书中乾坤。
  活动一:读名家评论明鉴赏方法。为学生提供多则名家评论作为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从名家视角中获得比对红楼人物的方法。
  (1)使人感到十分有趣的是,《红楼梦》里各色人物几乎都可以作各种“排列组合”,成为一个序列或形成某种对照和映衬,在变化中看到统一,在比较中显示个性。……只要选择一定的视角,就能够发现其间具有可比性。
  ——吕启祥《红楼梦开卷录》
  (2) 《红楼梦》人物繁多,不僅不会令人眼花缭乱,反而使人难以忘却,难以混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个性格对照的系统工程。
  ——刘再复《红楼梦悟》
  (3)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像《红楼梦》这样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手法并在典型塑造上取得了如此成功的,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孙逊《试论〈红楼梦〉的形式美》
  活动二:比对三钗积累经验。根据课前阅读调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人物中挑出黛玉、宝钗、妙玉,以她们为例,为学生提供迥异及相似两个比对角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
  一是开展梳理场面再演绎活动。先让学生梳理有关宝钗、黛玉的名场面,初步理解人物形象后再让他们展开大胆的情境演绎。通过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两人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善柔,一个善刚;一个用曲,一个用直;一个循性,一个任性;一个做面子,一个绝尘埃。”
  二是开展“我拟曹公重删改”的读写活动。让学生从自己找出的名场面中选取一个场景,揣摩人物,模拟曹公的笔法进行改写,让黛玉和宝钗在相同的场景中展现其不同的性格志趣。这个活动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为学生提供了以下示例,并在将黛玉改写成宝钗时告诉学生,因为曹雪芹塑造的宝钗是支持男人致力于仕途经济,所以她不但不会像黛玉般与宝玉“共读西厢”,反而还会进行劝诫,所以改写时我们要侧重突出宝钗劝诫的语言。改写场景后,还要注意模拟曹雪芹的语言给修改场景名称。
  三是开展“我为黛玉觅知音”活动。学生通过梳理表格、为黛玉寻找最佳知音。在推优展示中了解到妙玉与黛玉有着相似的遭遇、相类的秉性、相通的心境,相同的悲剧命运,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去思考曹雪芹塑造的妙玉其实就是出尘的黛玉,而黛玉就是尘世中的妙玉,无论个体生命如何挣扎,最终都不可能从悲剧的命运中逃脱出来。
  活动三:赏女性形象探书中乾坤。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宝钗、黛玉、妙玉的人物形象、判词、结局等,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红楼梦》的书中乾坤,每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教师再进行总结。这个环节有一定难度,等会我将会作为重点问题进行讲解。
  最后是关联本节课的课外活动:我要求学生课后从《红楼梦》中,合理挑选一组迥异人物或相似人物进行比对,提交一份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以是围绕《红楼梦》中某个场景制作的一段音频或编写的一小段剧本,也可以是根据本组研究的人物结果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综述。
  三、讲解重点活动
  以上是我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下面进入重点问题的讲解,我选取的活动是“赏女性形象,探书中乾坤”,我模拟的是教师对学生讨论交流后的总结与补充:
  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有人说“一部红楼,看尽人生”,而我在大家的发言中,从红楼的三钗形象不仅看到了悲喜人生,还看到了奇异女性,看到了正邪人性,看到了红楼梦中的大千世界!从小处着眼,探书中乾坤,这正是我带领同学们开展本节研读课的目的所在,“小处”指比对《红楼梦》中九百多个人物中的三个,“乾坤”则是指一部红楼能够展现给我们的关于女性、关于人性、关于人生、关于创作、关于经典等多维度多层面的思考与启迪。
  下面老师总结一下大家的主要发言,让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与运用“以人物比对为手段和途径,研讨人物形象,感受经典魅力”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经验。
  刚才第一小组展示的是:将黛玉与宝钗的迎合讨好作对比,发现了黛玉身上有着“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既脆弱又坚强”的闪光点,将宝钗与黛玉的戋戋小气、处处猜忌对比,又发现了宝钗身上的落落大方、事事宽厚的闪光点,在比对中他们发现了红楼女性世界是一个各美其美的世界,并最终得出一部红楼是一曲女性赞歌的结论。第二小组通过比对三位人物的悲惨结局发现无论是卫道者如宝钗,还是叛逆者如黛玉、妙玉,都难逃悲剧的命运,最终解读出曹雪芹寄寓于红楼中的盛衰命运的悲慨以及挖掘出腐朽的封建末世是摧残美好女性的根源。
  最难能可贵的是第四小组的同学透过三钗的名场面的描写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他们分析认为书中的名场面虽是虚构,但阅读时却犹如走进了三钗的本真生活,体会了第一回中石头所言的“不加穿凿、不失其真传”,他们研讨出了《红楼梦》是一个“虚构而真实艺术世界”。
  听了同学们这么多分析研究,老师不由得感慨一部红楼,多少乾坤!曹雪芹的《红楼梦》确实是一座卓然矗立的小说艺术高峰,仅仅是对三个人物的比对分析,我们就有了这么多层面的不同认识和发现。在这里老师也想分享一点自己的阅读发现,那就是这部《红楼梦》已实现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远大于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本意,它给每一位读者带来的思考都是相异而深邃。我在比对三钗时,就发现它带给我很多关于“人”的深刻认识,一个自由的人,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充满诗意和悲悯之心的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人的生命如何保持它的本真?人的尊严与价值如何实现?人应该怎样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一部红楼,无限乾坤!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鉴赏人物形象的专题中继续去挖掘《红楼梦》的当代意义,帮助自己走好人生这一程。
其他文献
深山古刹前,一个身心俱疲的年轻人前来拜访一位高僧,他说:“我分不清什么时候该执著,什么时候该放弃,常常陷入犹豫不决的矛盾中,经常做错事,经常后悔。我不愿再痛苦地纠结其中,想在此出家。”高僧说:“寺庙是静修之地,不是逃避之所,你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出家,说明尘缘未了。”  年轻人求高僧指点迷津。  高僧带他来到寺庙后院的花园里,指着一只蜘蛛说:“这是什么?”年轻人说:“蜘蛛。”高僧说:“你用指头捣破它的
期刊
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我一下子从“前线”被赶到了“后方”。发试卷时我不敢看老师的眼神,回到家爸爸妈妈还喋喋教诲。新学期开始了,与一群“第三世界”的难友为邻,同是“考试”沦落人,多了许多共同语言。要上中考战场的战友们,我的成绩下降了,我好烦!我该怎么办?  既然你曾经在“前线”,说明你完全有从“后方”重回“前线”的能力和实力。那么目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呢?老师提几个建议供你参考:  1.反思前段时间
期刊
如果你到现在还没听过“低碳生活”,就真是彻彻底底的“奥特曼”(outman)了!从2009年开始,这四个字的曝光率比任何一位国际大明星都要高,它不再仅是口号式的环保使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通过回收来减缓生态恶化,各国已醒悟的地球公民都用这一方式来改变生活细节,并用行动证明“低碳生活”可以让日子过得更精致更有趣。    低碳生活潮掀起    地球正在发烧,200多
期刊
本单元从内容上看为民俗单元,选入读文七篇。民俗乡风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对此,我们要热爱之、研究之,或投身其中。阅读任何文本,我们大抵要汲取三方面的素养:一是“语”,二是“文”,三是“人文”。“语”是语言表达,“文”主要是写作特色。因此,阅读时我们要注意这三个方面。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主要抓住印象深刻的来写,细描笔法,“水一样的语言”(沈从文语)。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写得自由随意,以材料分类结构,
期刊
接连几日天空都是阴霾的,唯独今天太阳格外温暖。  星期三的最后一节是活动课,我在操场上跑了两圈便自由活动了。  独自一人慢慢地走在铺满落叶的大道上,漫不经心地看着眼前的美景,总觉得似乎缺少点什么。男生在一旁的过道上打羽毛球,雪白的精灵在阳光下轻盈的飞舞,旋转。  戴上耳机,靠在玻璃门上,安静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静静地看着这群充满着青春活力的男生在阳光下尽情挥洒着汗水。晶莹的汗珠折射出夕阳的余晖,金
期刊
核武器是毁灭性武器,也正因如此,它又是最安全的武器。中国要的是生存的权力,不是战争,因此,她必须拿到这件终极武器。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说得好:“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之一,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的,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叶剑英元帅和张爱萍上将都是十分重视发展“两弹一星”的革命家、军事
期刊
一、阐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堂发生的真实情境,了解应对的概念;   2.学生在经典的应对案例中,分析应对的要素,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3.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初步学会应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1. 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2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圣从青年到晚年的“成长史”与心路历程。(重点)   2.理解杜甫的抉择与“宿命”。(难点)   二、目标设计依据   目标设计依据如下图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学生自读,疏通读音词义。   (二)引入环节:以《秋兴八首其一》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引入:“56岁的杜甫写下这首诗,3年后的他于夔州出发乘舟归乡,客死于半道,这两句诗可谓是一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样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处处可见”,广泛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转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转化思想;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
期刊
前些年,笔者在苏州大学学习期间认识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得知他在20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已经经历了两次“大循环教学”。因此,他对整个小学学段的数学教材了如指掌,能准确说出每一个知识点出自哪一册哪一个单元的哪一道例题。笔者也从教20多年了,却从未经历“大循环教学”,虽曾为数学科组长多年,但对全学段的数学知识网络和架构仍不熟悉,心中因此萌生担任“大循环教学”的强烈愿望。  一、小学数学“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