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静态成像背后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都这样的城市,要找闲人,似乎可以一抓一大把。但真正的无所事事的状态,是不值得书写的。有另一种闲,只是一种表面的简约,却有丰富的内在——李俊显然属于这后一种闲。
  李俊是谁呢?当然也许他是谁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的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做事情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目之所及,他的思想。所以摄影师也好,艺术家也好,仅仅是一种表层的身份而已。
  最近一次见到李俊,他穿了一件蓝色的运动外套,慢悠悠地走路。我揣测这就是他一贯走路的姿态,安静且慢。这一次,他走了离家2公里左右。李俊说,他的日常生活几乎都在离家2公里的半径以内完成,多半的食物都是蔬果,休闲娱乐以喝茶为主,像个老年人。但老年人不会看那么多书,每隔一段时日,他会更新一次自己的书单。有时走出成都看看,然后做一些简单记录,仅此而已。
  这是一个矛盾的虚无主义者,常说一切都是虚无,然而也不能自已去寻找其中的答案,去发现存在的意义。《无常时》这个系列的作品,表现尘埃与生活器具作用下的影响,介于虚无与现实之间,就是最好的证据。最新的project,是去拍摄许多人的床,在这里,他又想找到什么呢?
  
  Q:对于“我觉得你是个闲人”这个说法,你有什么看法?
  A:看你用什么方式衡量了,如果是用养家糊口的标准,那当然是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我的“闲”是退一步,用来观察自我和他人的方法,所以每天的生活都是一种不同的经过,这种对生命的“经过”,最终都会在我的作品中得到表达。
  
  Q:你的工作是什么呢?
  A:我的工作是体验、观察、经历、表达。(工作的目的之一不是养家糊口么?)那不是我的责任,而且无家可养。我的责任是上面八个字,生命的本质也是那样。
  
  Q:你之前的工作是在媒体当摄影师,这工作也挺适合你啊。
  A:我比较倾向于做一个能让我发挥创造力去表达的工作。现在很多地方不重视让员工自己去发挥创造。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钱少一点也没有问题。因为我7000块也能过一个月,2000块也没有问题。
  
  Q:那说说你每天的生活吧!
  A:大致是,起床之后,梳洗或者洗澡。出门吃饭,然后散步一小会儿,看书、闲逛。然后晚饭,散步,会友,喝茶,或者回家看书,写字,同时听音乐。也许看碟,然后上床再看会儿书,最后睡觉。如果有拍摄计划,时间就随机一点。(你觉得怎么样?)很好啊。简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会不会无聊?)无聊是个体对肉体存在感的一种荒诞感受,与物质、精神的丰富和贫乏与否没有关系。
  
  Q:《无常时》已经让人看到了你生活的简单,似乎你在这种简单的表象下总想寻找到什么。
  A:生活的本质就是去经历,有些人用某种形式记录了自己的经历,人的物质形态消失了,他的记录形式却留存下来,个人记忆升华为一种人类共有的公共记忆,艺术其实是一种对人类记忆的方式和形式的不断寻找。而我觉得人的身体只要存在一天,寻找就没有结果,死了结果就出来了,因为追问结束了。
  
  Q:那趣味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么?
  A:很重要。有趣的事物往往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存在。(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吧?)这个,很难诶。
  
  Q:你曾经有一个叫做“退潮”的作品动机就很有趣,当时怎么想的?
  A:就是观察人在性高潮之后的面孔和身体状况,名为“退潮”。构图为半身肖像,在白色或浅色的背景中,人物凝视镜头。因为在中国“可以想象的困难”,最后只用黑白片拍了两个人。一个是我,穿着黑色的毛衣,在白色的背景前,看着镜头。冲洗出来的照片效果甚好,层次分明,情绪松弛,似乎能看穿自己。但是后来我见到一个外国人做的作品,对性题材有类似而且更大胆的表达方式,就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去尝试着继续拍摄下去。
  
  Q:太具有实验性了。能透露一下你最近的拍摄计划么?
  A:去搜集很多人的床来拍,老人的,夫妻的,情人的,孩子的,幼儿的。先要征得他们的同意,然后就是去拍摄。拍摄完了以后再做挑选,然后就成了一个作品了。
  
  Q:就拿这个动机来说吧。你是怎么制定你的拍摄项目的呢?怎么确立一个主题?
  A:大部分时候是偶然,跟随感觉和情绪,灵光一闪,并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推理。但是美院的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把一种偶然变成一种必然。艺术如此,生活也应该如此。
  
  Q:前面你说了你丰富的内心生活,包括你拍摄影像,都能够印证这种丰富。内心丰富对于你个人而言,是不是对抗现实的工具?
  A: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下,人的内心和现实之间都会存在一道鸿沟,无法弥合。这是由人性的本质导致的。所以我不刻意对抗现实,艺术对抗不了现实,艺术只能导致退缩,在现实面前退缩,退缩到内心。对我而言,内心的精神生活是源于自我的需要,可以用来缓解人肉体存在的荒诞感而产生的压力。艺术的功用之一不就是如此吗?为精神解毒,然后作用于身体,把毒素从身体里排出去。这是我对艺术无比倾心的真正原因。
其他文献
等    风也曾怀疑……  雾霭重重……  它究竟怎么轻松穿过这里……  雨也曾摇摆……  夜幕沉沉……  它到底为何竟能映出倒影……  如果选择……  哪怕在黑暗中也要沉默着努力生长……  为最遥远的等待……  绽放耀如花火的璀璨……  如果选择……  哪怕在绝壁上也要凌厉寂寞寒冷的严酷……  仅靠雪水滋润的生命……  成就雪莲的弥足珍贵……  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  在没有徵兆的倾慕中开始…
期刊
摘 要 为筛选菠萝蜜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用的内参基因,以菠萝蜜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叶和花序为材料,分析GAPDH、18S rRNA、UBQ、ɑ-tubulin和β-tubulin 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中,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丰度变化存在差异;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经RefFi
期刊
坊间流传的关于黄珂的故事充满了小说般的传奇色彩,尽管媒体“慷慨”地把“望京孟尝君”的帽子戴在了他的头上,但他却一再坚决地与“孟尝君”划清界线。  不论黄珂本人对黄门宴抱有怎样的理解和态度,望京607对那些不曾接近过他的人而言,俨然成为了一个神秘而充满吸引力的符号。这间普普通通的私人住宅,因为黄珂和黄客的强大气场,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是黄珂始料未及的。  一个真实的黄珂究竟是怎样的?用他的话来
期刊
摘 要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外源添加镉对镉敏感蔬菜——番茄幼苗根部(根长和根鲜重)和地上部(株高和茎叶鲜重)的毒害效应,计算镉对番茄的毒害临界值(EC10),探讨了田间和盆栽条件下镉毒害临界值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外源镉对番茄4个生长指标可能产生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外源镉则产生抑制作用。不同土壤镉对番茄根长、株高及茎叶鲜重的毒害临界值(EC10,以土壤有效镉表示)差异较大,根长EC10值介于0.13~5
期刊
“所有生命都是一场瑜伽,从肌肤到肺腑,从心灵到魂灵,都在伸展之间充实、完整。”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情感。”前者大抵可用来说明人与人的相遇,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相遇;而后者,可怜的后者说明我们当下的环境如熙熙攘攘的市场,是人与人的功利交易,是人与自然的冷漠疏离。当然也不用教条地说人心不古,时代操蛋。有的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种形式,一
期刊
“但丁不是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一向认为,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处处都是破绽反倒没有破绽,人人觉得你傻,反倒是最有力的智慧。”    2007年的秋天,尹潇雨在广州街头漫步而行。突然,远处一辆婴儿车吸引了她的目光。那是一辆车身与睡篮之间带活动轴的婴儿车,遇到障碍物或者是上下坡时,推车的父母或者育婴师可以通过调节活动轴,让车自然平稳渡过,不会给熟睡的婴儿带来丝毫影响。尹潇雨猛然觉得有什么富有
期刊
今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迎来了50周年纪念,博物馆为此计划了整年的庆祝活动:一部初次放映的纪录片,记录了博物馆设计师赖特的标志性建筑施工时的情景,一场展现赖特作品的特别展《从内到外》——此次展览吸引了37.2万名参观者,一举创下博物馆的展览记录;而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油画作品全面回顾展则将从2009年9月18日持续到2010年1月13日:此外,博物馆还和谷歌合作,发起一个全球性的设计竞赛“设计庇护所
期刊
一百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有一个男子蔑视却又深爱着这个世界。他将一枝瑰艳如血的鲜花插在纽扣上,孔雀一般昂首漫步在烟笼雾罩的伦敦街头,嚣张地刺破感染了La-Mal-DuSicle的郁郁寡欢的人群,把所有惊羡、诧异、厌恶和迷恋的目光通通抛在身后。他雕琢着自己的形象与话语,掷出机智又讽刺的言论,微笑着听它们炸响在崇拜者脑中的脆声。他惨淡经营自己的童话世界,用唯美的意象、疯狂的爱情、可笑的自欺和悲惨的结局。 
期刊
《热道》:您和王康是如何相识的呢?  林和生:我和王康是从“神交”开始的。七十年代末,我的朋友姜力挺考入了西师(现今的西南大学),并在那里结识了王康,一起兴办了“普通人文学社”,当时我人虽在乐山,但因为这层关系,也成了文学社刊物的主要撰稿者,与王康开始书信联络。直到1981年“普通人文学社”被公安局查封后,王康随姜力挺赴乐山作客,我们才第一次见面。    《热道》:您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林
期刊
仿佛正应了大隐隐于市的古谚,王康的办公室就坐落在重庆沙坪坝区一个热闹的商业广场,楼下便是新世纪百货,红男绿女熙熙攘攘、鱼贯出入,谈论着赚钱、花钱、时尚新闻和八卦消息。走进电梯时,我忍不住揣测起王康每天走过这段路时的心境:这个繁华似锦却又危机四伏的社会,是否真能经历一场脱胎换骨,迎来现代的文艺复兴和理想的大同世界?  开门的是王康的同事,而他自己正穿着一套灰色的运动装,坐在沙发上看书,逆光的剪影为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