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尝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ysta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具操作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动手能力比较强,但主体性发挥、抽象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学具进行辅助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具操作;课堂效率;思维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33-2
  所谓学具,就是学生学习辅助用具的简称。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等学具操作,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学具使用的现状分析
  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具如果不好好利用,会成为一种浪费,反之合理的使用会物超所值,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问题一:学具使用,为用而用。很多老师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上,为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营造浓郁的氛围,会注重实用学具,但是在平时的随堂课上却忽视学具的使用,没有体现学具使用的真正意义,出现使用学具过度“形式化”的现象。
  问题二:学具使用,浅尝则止。很多教师觉得课前花时间分发学具,课后还要统一收齐学具,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作量,所以在教学中能不使用学具就尽量不去用。还有部分教师注意到学具的高效,但是由于自身经验缺乏或其他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不能最大功效地发挥学具的作用,仅仅是在做一些表面文章,触及不到实质。
  问题三:学具使用,观念陈旧。学生对学具往往有种新鲜感,课堂上总是比较兴奋,忍不住要把学具当成玩具,这样的课堂一些教师很难把握,很难做到收放自如。一旦给学生发放学具,整个课堂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二、学具使用的具体实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最大功效地发挥学具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使用学具,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小学生年龄小,比较爱玩,好动。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教师可以利用学具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另外安排一节课——《制作钟面》,主要是辅助学生学习认识时间做准备。二年级的孩子对钟表的种类了解比较多,但对钟表的结构了解较少。通过这节课的学具制作,孩子们对钟表的结构有了很好的了解。在他们看来,在一节手工课上能了解很多数学知识,因而对自己制作的学具倍感珍惜,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后面几节课中,学生都能根据读出的时间拨出相应的钟面,并能根据拨出的钟面读出时间。在学具的帮助下,孩子很快认识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使用学具,要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为准则
  1.结合学具,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学具来源于生活,可以给学生真实、直观、形象的感觉。人民币的认识一直是低年级孩子的难点,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准备各种币值的人民币样张,在教室里设置“银行”,让孩子们分组到银行里换零钱,或者将零钱换整,孩子们很开心参与活动。因为这是在现实生活中难得体验到的,一节课下来,充当银行职员和到银行兑换钱的孩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验,这样学生既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又掌握了各种不同人民币面值之间的互换。这一学具的使用,把原本严谨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创造学具,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应用题的理解一直是孩子的难点。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连加》这节课,我注意到这节课的难点在设计方案,两列火车,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同学在同一列火车上,三个年级,请小朋友设计一下,使大家都能上车。怎么才能让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有生机,孩子对图片远远比文字的兴趣来得高,可不可以把“小火车”带到课堂中来?于是,我创造了这样一个学具:给学生三个班级的人数,让他们把班级安排到具体的火车上,这样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孩子们在设计方案时,可以拿着漂亮的小火车,并结合小火车上的限载人数,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在实际上课时,火车这一学具帮助孩子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而且还有学生说出了“超载”这一词语。学具的使用往往会给师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使原本无味的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使用学具,要以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导向
  1.设计学具,发展独立性
  现阶段很多孩子的依赖性很严重,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各种条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5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周长最短是多少”反馈下来,一部分孩子没有思考的方向,一部分孩子想到了横拼或者竖拼,再找出周长哪个短。为了激发孩子得思维,可以设计五个长方形的学具,让孩子独立地动手去探究,聪明的孩子发现还有第三种拼法,两个横拼还有三个竖着拼,这是周长最小的。接着,让孩子讲每个长方形的长剪掉1厘米,孩子们发现这样的数据第三种拼法就不适用了。通过这次学具的使用,孩子们不仅形成了一种思维,组合图形拼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且独立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2.活用學具,发展主动性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教学五年级《表面积的变化》第二课时包装问题这节课时,传统的教学是把“重叠大面”这一思想强加给学生,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表面积最少。在教授这一知识的时候让孩子带几个大小相同纸巾盒,学做小小包装员,孩子们兴趣很高,都能主动地去探究各种各样的包装方法(上下重叠、左右重叠、前后重叠),同时算出每一种情况的表面积,得出哪一种最节省。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了包装的实质,使用学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有效使用学具的实践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分不开,重视学具的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课堂中学具的使用还应明确下列几点:
  1.使用学具的目的性
  课前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了解课时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环节中为什么要使用学具?使用学具带来的效果是什么?使用学具与不使用学具究竟有何区别?只有认真推敲,学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杜绝对学具的依赖性
  在使用学具的同时不能让孩子对学具产生依赖性,毕竟不是随时随处都有学具。学具帮助学生从动手实践过渡到形象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
  3.注重一具多用
  学具可以重复使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挖掘学具的使用率,这样既经济,又减少准备学具的时间,又能发挥学具的最大功效。
  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恰当、合理、适时适量地使用学具,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国军.“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小学数学学具缺失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8(Z4).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说到具体做法,即“多读多写”。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与课题的研究,就如何有效发挥大阅读教学的实践价值、如何有效提升大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选取大阅读教学的文本材料,从“i 1”理论视角出发,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大阅读;“i 1”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089-1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行业也越来越关注初中科学的教学,因为初中科学知识更具有深意,它不仅仅是初中生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更是学生们具有科学精神的起点,因此,在初中的科学教学中,要精准发力、精准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效率;精准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
摘要:高中历史课本中的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习的主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现代化史观构建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反映历史的实际,使学生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中国近代史;近代民族工业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67-2  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是近现代历史的主题。用现代化史观构建中国近代
摘要:记叙文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学生在记叙文学习中普遍存在文不对题、答题思路混乱等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答题技巧,提升学生记叙文学习能力,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设计微课视频、组织总结活动、设计对比教学、组织竞赛活动四个方面,就引导学生掌握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进行了策略研究。  关键词: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以培养音乐家为目标,而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艺术世界,使其身心不断地得到愉悦,从而使心灵得以升华,并由此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健全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以“美”作为音乐课的主旋律,采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把图文展现,语言描绘、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进行有机结合,
摘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写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英语阅读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从话题同一性的角度来看,英语阅读与英语写作又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建立英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从整合的角度入手展开初中教学研究,进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 初中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加深数学理解、培养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及数学活动设计理论,提出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活动设计方法要点,并根据设计要点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关数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11-2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应该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方法等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侧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考核,教师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做出保障,体现出了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评价;职业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参与式教学旨在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活动,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参与、主动对知识展开探究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本文以促进学生参与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目标,分析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探究了其教学实施的原则和教学意义,解读了其实践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初中生物;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创建优质学校的三个基点:一是教师培养,多一些精神力量的焕发;二是课程建构,多一些传承与坚守;三是文化涵养,多一些“落地生根”的行动。  关键词:教师培养;课程建构;文化涵养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4-1  教师、课程、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虽然不同校情的学校走向优质化的切入点以及建设路径往往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