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性与爱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是文艺创作的永恒题材,当然也包括电影艺术。自电影诞生100多年来,爱情题材占有相当的比例,即使是生活题材、社会题材、科幻题材、战争题材的影片都涉及到男女情感问题,于是不可避免地和性爱有关。当然各个时代对于电影中的性爱处理各不相同,纵观西方影坛,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相对比较保守,对性爱仅停留在接吻拥抱的范围之内;五十年代时,人物形象开始注重于性感的打扮,这表现在服饰,以及动作上更带有挑逗性,其代表人物无疑是玛丽莲·梦露;六十年代时,已经进入“半裸”状态,模拟性的床上动作半遮半掩;七十年代时,性爱已经不仅仅表现爱情,而开始进入了裸体阶段,开始成为影片情节的“调味品”;八十年代时,在性爱的处理上显得非常大胆,几乎没有什么禁区了,相反没有大胆的性爱的影片却变得难得起来了;九十年代时,电影里表现性爱已经成为处理影片中人际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形式上更趋自然主义,无疑也不乏性魅力的体现。由此看来电影中展现的性爱历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于是无论影片中的人,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爱情渐渐地变为“性爱”,这种转变更多地体现着一种观念的变化,因为人性首先包括着自然属性,只有尊重这种属性,体验这种属性,才有助于对爱情的理解,以及影响到人生道路的抉择。


  安东尼奥尼的那部《云上的日子》几乎就是以人物性爱关系连接起来的影片,其中看不到完整的情节,所给人的印象就是从偶然性带来的机缘中建立起性爱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永恒的爱,而常常显示出一种忧心和迷惘,所以从该片中可以看出性和爱有相连的时候,也有相离的时候。异曲同工的是贝尔托鲁奇的《巴黎的最后探戈》,两个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也属于一种偶然性),于是性爱又把他们连结在一起,可是最终的结果并没有使彼此更了解,而仍然是并不相识,从中只能使人感到,性所包含的自然欲望往往比爱更强烈,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西方电影中的性味越来越表现出浓郁的气息,《情人》通过经历的一场性游戏,从而认识到了生活的本质;《皮带的诱惑》表现一种变态的性欲,当彼此相互理解后,爱也就重新开始产生了。即使象考夫曼的《情迷六月花》,也是以一种性的觉醒来表现人生的开始,因此性的重要性往往体现在对爱的选择上,这和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似乎是相反的。其实杜拉斯的《情人》也有这种成份在里面,一个法国姑娘和一个中国男人之间,文化背景各异、年龄差距又大,更没有共同的志向,他们的相遇、相恋,无疑是性的诱惑,这种诱惑产生的一段情,虽然不会有结果,但是却会影响彼此的人生道路。考夫曼的另一部影片《布拉格之恋》,以托马斯风流不羁作为他的人性特征,来反衬高压政治对人性的迫害,因此在这里性爱又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从中我们感受到电影中的性味往往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它具有多方面的人文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性爱”和裸体并不是完全划等号的,比如《艳舞女郎》和《脱衣舞娘》二片中的裸体是影片所表现的情节的需要,并不感到有什么“性爱”的成份,而且有相当的影片中以展现裸体来表现一种美的境界,或者以展现裸体来控诉某种暴行,突出的例子便是《辛德勒的名单》和《索多玛120天》,尤其是后一片,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种种丑恶行为,令人感到厌恶,一群法西斯分子对人类的摧残,尤其是性摧残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无疑“性”味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是痛苦的,因些对影片中体现出的性味,确实需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视为色情。
  当然表现性爱一旦脱离了艺术,脱离了影片中的特定的社会环境,脱离了情节,变成为性而性,这样的影片就显得猬亵和庸俗,就会令人感到恶心。不可否认,在西方电影中这类影片也不少见,甚至还有泛滥的趋势。以《本能》这类性味十足的影片来说,除了表现出一种变态的性行为外,其内涵就显得较为单簿。由此使我们感到把握性表现的分寸是很重要的,如果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使之放任起来,那就无助于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相反会促使社会走向堕落。因此我们要珍视性爱,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爱情的认识,使人类的情感由此得到升华,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健全,而电影所要表现的也要基于这样的原则,只有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才能使电影拍得更有人情味,更有意味、更有内涵、更有艺术,也更赏心悦目、动人心魄。
  (责任编辑 秦雯)
其他文献
1997 年,刚出道的英国灵魂乐四人女子组合圣女演唱组(All Saints),被娱乐界认为只不过是一支“辣妹”(Spice Girl)的“超级模仿秀”团体,但她们很快凭借低产且独具性格的音乐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其3名成员妮可(Nicole Appleton)、娜塔丽(Natalie)、梅兰妮(Melanie)终于歌而优则演地首次触电,出演了自己的喜剧电影处女作《忠诚》(Honest)。《忠诚》是一
期刊
索菲娅·罗兰1934年9月20日生于罗马,1950年在影片《往何处去》中开始了她的银幕生涯,至今已参加拍摄了《意大利式的结婚》、《向日葵》、《卡桑德拉大桥》等70多部影片,1961年因出色地主演《两个女人》而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91年以在电影艺术事业中的辉煌成绩而荣膺奥斯卡荣誉奖。  索菲娅·罗兰与卡洛·庞蒂的婚姻在世界影坛被称作一段佳话,这一幸运牢固的婚姻,曾经历了漫长的坎坷。索菲娅·罗兰
期刊
前不久,主演过《情感与理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蓝眼睛米奇》等影片的好莱坞著名演员休·格兰特和同居了13年的女友伊丽莎白·赫利正式分手。  伊丽莎白·赫利1964年出生在英国的汉普郡,父亲是军人,母亲是钢琴教师。伊丽莎白最初想当舞蹈演员,当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时,她便向影坛进军,参演的第一部影片为《迎风划船》,由西班牙的贡萨洛·苏亚雷斯执导。紧接着,她在好莱坞主演了《旅客57》。出
期刊
所有的年轻演员都想成名,然而一个人一旦成名后就会感到为此付出的代价,当问起“成名后最坏的是什么?”时,十位30岁以下的影星各自发表见解如下:  ………………………………………………………………  1、 班·阿佛列克(BEN AFFLECK)  成名后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不安,公众们的注意好似一把双刃剑,要是名誉好的话没什么;但不管哪个演员都难以避免新闻界带有负面效应的报道和不良的评论,很伤害感情。…
期刊
哈利·乔尔·奥斯门特年仅11岁,由于在影片《第六感》中显示了其非凡的演技和流利的口才,而与迈克尔·凯恩、汤姆·克鲁斯并驾齐驱,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  哈利·乔尔的父亲是演员,母亲当教师。他跟随双亲生活在加州的格伦代尔,在那里,他度过了幸福、欢乐的童年。和当地的其他小男孩一样,放学后,他喜欢逗狗玩,养蜥蜴。他还帮助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例如:收拾床铺,打扫动物笼子等等。  哈利·乔尔5
期刊
他们不是人类,但却酷似人类。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三部影片使电脑制作动画人物的出现成为可能,反而使得有血有肉的真人演员黯然失色。  电脑演员加·加·宾克和他的两个搭档廉姆·尼森(Lian Neeson)、伊万·格莱格(Ewan Mc Gegor)一样,在影片《星球大战》的第一部《恐怖幽灵》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影片《木乃伊》赋予木乃伊以生命,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部影片中,电脑制作的形象与真人演员阿努尔得
期刊
恐龙存活于地球上,是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事,那时候叫“中生代”,即所谓爬行动物时期。  “这时期又分为三个进化历程。第一是三迭纪(Triassic Period),距今二亿三千万至一亿八千万年前;第二是侏罗纪(Jurassic Period),是一亿八千万至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第三个是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是一亿三千五百万至六千三百万年前。”  “恐龙大约在三迭纪中期出现,并逐
期刊
概说    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谁都一度有过的烦恼与疑惑。《被打断的女孩》正是一部审视这一问题的青春影片,稍有特别的是,主人公斯藏娜·凯森是在她束手无策的父母的期待下,以很轻松的心态进入精神疗养院的。斯藏娜和她在医院结识的少女之间的纯洁友情,经历了她们成长道路上的痛苦和无奈的考验。  被原作深深吸引而参演该片并兼任影片制作人的薇诺娜·瑞德与奥斯卡奖得主安吉利娜·茱丽联袂出镜,
期刊
如今,好莱坞早已装备上物美价廉、携带方便的数码摄影设备。许多著名的电影制片厂也深受数字革命冲击波的影响。  新千年伊始,数字革命的浪潮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席卷着昔日妄自独尊的电影王国。今年1月1日发布的关于美国在线公司与时空公司两大产业巨头合并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得电影业界摇摇欲坠,无论是电影产业还是视频行当,眼下都倍感慌恐不安,无所适从。  随之而来的是影片制作商与艺术家之间的两极分化。过
期刊
通常,好莱坞的成名演员都会花费大量金钱来装饰房子,买进口轿车,举办私人宴会,但也有一些人喜欢收藏艺术作品,因为艺术作品能够使他们得到精神鼓舞。下面这五个演员都有强烈的收藏爱好,但这种爱好大家不一定知道,他们对于收藏的作品十分喜爱。  1、 吉琳·安德森(Gillian Anderson)  收藏的油画《农场》,由当代画家达伦·沃特斯敦(Darren Waterston)作。“这幅画给我很大鼓舞,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