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语感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义务教育七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 它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理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试图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簡要谈到对语感的认识与理解,且对语感培养的一些途径、方法进行粗浅的探讨,从而达到及时有效地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语感;语言积累;诵读;朗读熏陶;生活体验
  一、语感的定位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是一种心理行为能力,指言语主体能够在当下顿悟般的理解言语形式并能创造性的生成新的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叶圣陶把语感从对文字的敏感扩大到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在语文研究中王尚文李海林等专家坚持语感中心说,强调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都要围绕语感来进行的。这种能力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语文课标(2011年版)》中解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那么,作为初中起始阶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七年级的新生刚迈入初中学校,新鲜刺激,表现欲望强,记忆力好。处于心智正在成熟的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七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非常重要。它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理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试图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对语感培养的一些途径、方法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从而达到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
  1.在语言积累中感悟语言
  语感能力是一种修养,是经过长期的、正规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增强语文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的能力。《语文课标(2011年版)》强调: 七-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新课标》推荐篇目的指引下有选择地进行品读,既能开扩视野,又能深切体会语言文化的底蕴。多挤点时间读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与伟大作家交朋友,多用心品味作品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通过阅读,学会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学会用自己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 、已知和未知,亲临伟大性灵的教化, 语言感悟能力自然就强了。
  2、在富有感情朗读中熏陶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大声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增强语感。可以采用多样的朗诵方法,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配乐朗读等,让朗朗读书声流淌在耳边,相信学生的语感会有很大的提升。七年级的文章每篇都适合朗读,不同的作者,便有不同的出身、性格、教养等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在《紫藤萝瀑布》低缓地朗读中感受宗璞的那份的含蓄与宁静 、那份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在《理想》一文的示范朗读中感受作者流沙河给予年轻人昂扬向上激情和积极的人生意义。朱自清的《春》的语言活泼轻快、音调和谐、生动流畅,配乐朗读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深情朗读《济南的冬天》,感受济南冬天的那份的温晴与安适及作者老舍对济南的那份特有的情与爱,简直是最美的享受。等等这些只有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才能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传递的神奇与美妙,自然会培养出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实践证明,有感情地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3、在背诵中加强对语感的培养
  诵读是朗读的融会贯通。中国的语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流传到今天,让我们充分吸收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并借鉴于语言表达。领略李白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陶渊明的田园之情和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正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记住这些丰富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由关键词、重点语句入手,结合联想和想象,记住文本的内容,通过反复朗读,直至熟练成诵,让学生在“诵”中积淀语感。这点得到语文同仁们的公认。
  背诵还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诗句、好段、名篇。背诵是诵读的积累,随着诵读的遍数的增加而达到背诵,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逐步加深,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另外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要经常指导学生多读、多记,让学生多积累语言,增强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初一新生刚进入新学校,新鲜刺激,表现欲望强,记忆力好。比如:诗歌《在山的那边》《理想》《秋天》、散文《春》《夏感》等都值得背诵,加强背诵对语感的培养有极好的效果。
  4、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语感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学生排演课本剧、模仿名家的演讲或独白,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进行口述转述、采访师友、即兴演讲、讲新闻故事、成语接龙等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语感。为了更好的提供情境,笔者认为初中的语文活动课不妨深入开展,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让语感在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及实际运用中得到长足发展。
  5、在写作的训练中培养语感的运用能力。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以文本和其他名著为范例,从中学习方法,培养语感。如《行道树》作者借树赞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的自白,赋予树以人的的思想和情感,它忧愁无奈的表白,展示了一位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两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行道树默默无闻,甘愿孤独寂寞,对社会负有强烈责任感的高尚襟怀。写法巧妙自然,耐人品读,值得仿写。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感悟。其次,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抄写、改写、语句的积累、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篇章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增强鉴别能力;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拓展思路;日记等形式能让我们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是语文课程目标所强调指出的 。因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初中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267页
  [2]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必修课的数学课更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在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复杂算法,新的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生对其有一定的陌生感。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并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学好本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关
摘 要:英语阅读在英语的学习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英语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也直接的影响到英语考试的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于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训练,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英语来增强自身的知识面和对背景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还增强了学生实际英语的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具体的指出应从五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摘 要:针对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存在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的动荡性和可塑性,容易出现心理困惑,甚至发展为人格、心理障碍,探讨并提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存在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的动荡性和可塑性,主要表现有:①开始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选择,并不希望受到家长、教师等的干涉,甚至产生与家长、教师的对立情绪,同时对家庭又存在着很大的
摘 要: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创设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生疑和解疑,指导学生自编自解数学问题,巧妙利用一些习题进行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都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联系生活 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 解题策略 提出问题
期刊
一、前期管理入窖初期以降温散热为主。刚收获的鲜薯入窖20天内呼吸旺盛,导致窖内温度高,湿度大,这一段时间一般称为发汗期。如果温度超过20℃,薯块容易发芽,消耗养分,且能导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我们组织工农兵学员安装,调测了一台有一千个包位的自动取包机的试验电路,方框图见图1
摘 要:小学生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思维特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在思考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约束,作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常规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途径,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巩固和检查功能,表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深化和提高功能,表现在体验和实践方面的体验和发展功能,最终培养 学生的地理素养。高中新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作业设计的依据所在,是地理
期刊
摘 要: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产生课堂依赖性,针对这一情况建議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趣味性内容,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化学是初中九年级学生学到的一门新的科目,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好奇心,是新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注意,是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及反应。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这种表现很突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