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发展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学会学习是自主发展中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小学语文预习卡正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意识、选择学习方式、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自我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 预习卡 设计 运用 策略
一、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的设计策略
从形式上来说,预习卡要体现设计科学、间接、有趣、有层次的特点,让学生看到预习卡后不会产生厌烦、压力大的感受。从内容上来说,预习卡要体现核心素养倡导的情境、问题、能力特点,让五六年级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设计“渐进式”预习卡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确定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包含的内容要素及设计模板
首先,精准定位预习目标。预习卡主要是为将要学习的功课做好准备,不是引领整节课教学的导学案,所以,学生能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是需要首先思考的内容。
其次,定位预习内容要素。渐进式预习卡中,需要包括哪些要素?预习卡中重点体现预习的内容,预习的内容从常规要素上包括课题、朗读、生字新词、主要内容、相关资料、存在的问题。同时,预习卡要素还要包括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内容表达及适合使用的预习方法的指导。
再次,定位预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预习内容如何呈现才能更好地起到预习的作用?既能使预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更能体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后,形成较为固定的预习模板。将预习内容要素以促进素养发展的方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预习卡模板。
(2)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中不同体裁内容的设计策略
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学习重在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体裁多以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为主,而对于叙事性体裁的内容,学习重点主要是了解故事梗概,能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对于说明性文章的内容,学习重点是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诗歌的学习重点则是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首先,针对不同体裁的语文内容学习,准确定位相应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在常规预习卡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设计对应体裁的问题情境,凸显出相应体裁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比如:叙事性文章的预习卡设计主要以情节的发展为重点进行设计,“读文解课”、“以写促读”为主要设计策略;说明性文章的预习卡主要采用“依句找法”的设计策略;诗歌的预习卡设计主要采用“读译品鉴”的设计策略;非连续性文本主要采用“要点逻辑关系法”的设计策略。
二、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的运用策略
(1)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课前运用的策略
首先,总结不同体裁、不同课型语文学习内容的预习方法。语文预习方法有很多,但是多数学生只会常规的预习方法,读课文、抄写生字、组词、分段、概括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很难起到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作用。所以,针对不同内容,总结适合的相应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快速阅读预习法、符号圈点勾画预习法、填图填表预习法、扫除障碍预习法、循序渐进预习法、质疑预习法等。
其次,培训指导学生。使用初期,利用托管时间对学生预习進行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引导学生看懂情境与问题任务,同时引导学生看懂预习方法指导提示,在老师引导下逐渐学会正确的预习方法。
最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待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后,学生开始自己独立完成预习卡。
(2)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的评价策略
评价方式:预习卡完成情况的评价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的方式,根据是否完成预习卡做好记录,给予分值增减,根据完成态度和完成质量按A、B、C给出评定等级并折合成分值增减,按课堂上预习卡交流情况、提出问题的质量、生成的内容质量给予等级评价或分值增减。定期进行预习冠军评比,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评价主体由学生自身、小组成员、老师共同组成,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主体。
反馈方式:学生完成预习卡后,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小组成员或老师的讲解及时改正,并养成在旁边标注的习惯。同时,课后向组长检查,及时落实。对于难点内容或能力性试题,上交老师,老师及时批改。
总之,通过科学设计及有效运用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又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勤芳.就这样预习[J]. 小学语文教学, 2004(7).
[2] 刘吉才.我对预习环节的一点认识[J].小学语文教学,2005(4).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 预习卡 设计 运用 策略
一、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的设计策略
从形式上来说,预习卡要体现设计科学、间接、有趣、有层次的特点,让学生看到预习卡后不会产生厌烦、压力大的感受。从内容上来说,预习卡要体现核心素养倡导的情境、问题、能力特点,让五六年级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设计“渐进式”预习卡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确定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包含的内容要素及设计模板
首先,精准定位预习目标。预习卡主要是为将要学习的功课做好准备,不是引领整节课教学的导学案,所以,学生能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是需要首先思考的内容。
其次,定位预习内容要素。渐进式预习卡中,需要包括哪些要素?预习卡中重点体现预习的内容,预习的内容从常规要素上包括课题、朗读、生字新词、主要内容、相关资料、存在的问题。同时,预习卡要素还要包括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内容表达及适合使用的预习方法的指导。
再次,定位预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预习内容如何呈现才能更好地起到预习的作用?既能使预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更能体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后,形成较为固定的预习模板。将预习内容要素以促进素养发展的方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预习卡模板。
(2)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中不同体裁内容的设计策略
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学习重在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体裁多以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为主,而对于叙事性体裁的内容,学习重点主要是了解故事梗概,能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对于说明性文章的内容,学习重点是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诗歌的学习重点则是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首先,针对不同体裁的语文内容学习,准确定位相应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在常规预习卡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设计对应体裁的问题情境,凸显出相应体裁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比如:叙事性文章的预习卡设计主要以情节的发展为重点进行设计,“读文解课”、“以写促读”为主要设计策略;说明性文章的预习卡主要采用“依句找法”的设计策略;诗歌的预习卡设计主要采用“读译品鉴”的设计策略;非连续性文本主要采用“要点逻辑关系法”的设计策略。
二、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的运用策略
(1)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课前运用的策略
首先,总结不同体裁、不同课型语文学习内容的预习方法。语文预习方法有很多,但是多数学生只会常规的预习方法,读课文、抄写生字、组词、分段、概括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很难起到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作用。所以,针对不同内容,总结适合的相应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快速阅读预习法、符号圈点勾画预习法、填图填表预习法、扫除障碍预习法、循序渐进预习法、质疑预习法等。
其次,培训指导学生。使用初期,利用托管时间对学生预习進行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引导学生看懂情境与问题任务,同时引导学生看懂预习方法指导提示,在老师引导下逐渐学会正确的预习方法。
最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待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后,学生开始自己独立完成预习卡。
(2)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的评价策略
评价方式:预习卡完成情况的评价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的方式,根据是否完成预习卡做好记录,给予分值增减,根据完成态度和完成质量按A、B、C给出评定等级并折合成分值增减,按课堂上预习卡交流情况、提出问题的质量、生成的内容质量给予等级评价或分值增减。定期进行预习冠军评比,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评价主体由学生自身、小组成员、老师共同组成,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主体。
反馈方式:学生完成预习卡后,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小组成员或老师的讲解及时改正,并养成在旁边标注的习惯。同时,课后向组长检查,及时落实。对于难点内容或能力性试题,上交老师,老师及时批改。
总之,通过科学设计及有效运用小学高段语文“渐进式”预习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又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勤芳.就这样预习[J]. 小学语文教学, 2004(7).
[2] 刘吉才.我对预习环节的一点认识[J].小学语文教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