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发展特点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设计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教师应在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从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能够在区域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区域游戏活动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并对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加以阐述。
  关键词:儿童发展特点;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由于年龄尚小,身心发展均处于初级阶段,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区域游戏的设计能够让幼儿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边玩边学,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寓教于乐的氛围,有利于幼儿在无形中实现发展和提升。
  一、区域游戏活动设计的原則
  首先,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需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帮助和引导幼儿知晓“是什么”和“怎么做”,培养良好的习惯。知识学习应本着有用、够用、必用的原则,在游戏中适当融入一些生活知识促进幼儿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游戏目标的制订应紧紧围绕着习惯培养,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内容融入游戏流程中。其次,游戏活动应与教育发展需求相一致。游戏目标应与社会中总体教育发展趋势相一致,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符合幼儿个体成长的需要;既保障游戏的实用性,又保障空间的灵活性。
  二、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
  1. 活动内容的规划
  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中,主要原则为区域活动与内容安排的对称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发展水平和个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可以多设置一些探究性、学习性的内容,顺应其即将面对的小学生活需求,如拼装、称重等;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可以设置一些生活性、交际性较强的内容,以此满足幼儿情感发展的需求。区域活动的设置还应注重主题的选择,使有限的游戏空间被逐渐放大,挖掘出更多的教育潜力。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将可能用到的材料投放给幼儿,也可以将一些具有探究性、实验性的材料投放到区域当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同时又能够弥补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在幼儿园区域设置中应坚持动静结合的方式,班级中的部分区域内容是固定不变的,例如阅读区、角色区等,有利于幼儿熟悉区域环境和开展游戏;而另外一些可以随时变化和调整的区域,如创意区、表演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展和制作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区域,并将区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 区域环境的设置
  游戏区域的设置需要根据活动室的结构特征来选择,灵活进行分区和隔断。室内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代表活动室的顶部,幼儿园可以在顶部悬挂一些小铃铛或者将棚顶粉刷成不同的颜色,还可以利用悬挂材料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中”代表的是活动室的周围,中部是幼儿视线的主要停留区,利用橱柜侧面、落地玻璃、窗台护栏等,这些区域可以设置不同的图文标志;“下”代表的是活动室的地面,可以投放一些地垫、KT板等,将每一块地面都充分利用起来等。
  3. 材料的投放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亲手操作和学习,能够使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材料作为幼儿学习与思考的重要载体,富有情趣性十分重要。当幼儿在玩耍中赋予材料“亲和力”时候,会将原本机械、单一的玩具变得充满童趣。例如,在小班的建构区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叠高”的活动,提供给幼儿一些单一的罐子,幼儿在摆弄一会儿后便转移了注意力。这时,教师拿来了一个大树模型,并在部分罐子上贴上了长颈鹿的卡通头像,设置了一个“看哪支长颈鹿先吃到树叶”的游戏情境,这时,幼儿的玩耍兴致被充分激发,踊跃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区域游戏相关原则,使游戏活动与教育发展需求相一致、符合儿童身心成长需求,采用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区域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营造出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能使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胡蓓(1984— ),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因其具有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导学案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具有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将两者优化组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使之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较好地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导学案;复习课;信息技术  如何提高复习课教与学的实效性,是每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应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复习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夯实基础,起着关键性
期刊
摘 要: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儿科学;教学模式  一、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从“点到面”衍生为“点到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流动模式,也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行业结构与媒体生态结构。在新媒体形态的变化下,载体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具有传统媒体无法
期刊
感恩是一切美好情怀的起源,是人与人和睦交往的准则。感恩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性真善美的体现。然而,如今的绝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集长辈的爱于一身,习惯于爱的输入,不习惯于爱的输出,出现了诸多不良倾向: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深刻感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也知道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关键时期进行教育。那么,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引领家
期刊
摘 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要求,对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表现,但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角色游戏教师要通过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有目的组织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过程,激发小班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促进角色游戏的发展。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
期刊
绘本是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或没有文字的书籍。低幼绘本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应该是绘本色彩瑰丽而富有童趣的画面。通过绘本鉴赏,孩子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艺术感,对绘本内容加以补充和丰富,由此实现对绘本作品的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在此,我就以低幼绘本为例,尝试从美术鉴赏的角度去解读一下绘本对低幼儿童审美发展的价值。  一、 低幼绘本的美术风格  由于作者来自世界各国,而各国文化
期刊
摘 要:每个集体当中都有那么几个“坏孩子”,他们不遵守纪律、破坏集体活动,让教师头疼、让其他孩子不喜欢,但事实上,“坏孩子”只是需要恰当的引导而已。  关键词:成人视角;儿童;“坏孩子”;幼儿园教育  大人眼中的“坏孩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都知道这“坏”一定不是真正的坏,而是指这类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参与其中,对于教师发布的任务不仅不主动地完成甚至会破坏其他小朋友的任务进程。作为孩子成长
期刊
新教育认为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者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者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当新教育的种子在我们心底埋下的那一刻,我便在教室这方土壤上不断地耕耘、守望……期待着我的牵牛花种子绽放出新生命之花。  一、阅读课程让每一个日子都积淀  新教育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
期刊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游戏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利用区域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章分析区域材料满足幼儿游戏时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区域材料;幼儿游戏;路径选择  幼儿教育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是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是游戏。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准备材料时充满细心和耐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
期刊
摘 要: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一直屡禁不止,给幼儿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并找到了一些问题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也愈加重视。为了切实提高孩子的社会竞争力,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了小学化教育,这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幼儿成长规律相违背,甚至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期刊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发展,幼儿发展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让幼儿发展评价呈现出更为开放、全面的格局,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园帮助家长参与和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经验。  关键词:家长;幼儿发展评价;家园互动  幼儿发展评价目前已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