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画“眼睛”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题位于文章之首,好似人的眼睛。凡是新闻佳作,都必须有好的标题。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如果利用新闻事实所提供的机缘,适当运用对比、对偶、比拟等修辞手法,会有眉目传情的效果。本文结合新闻获奖作品的题目和自己在新闻采访撰稿中的经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运用,论证如何着力画出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
  关键词:新闻标题 制作 修辞手法的运用 吸引受众
  新闻标题对于新闻作品来说,就像眼睛——以目传神,摄人心魄。有专家说,“标题位于文之首,就像网之纲领,刀之锋刃,既提挈全文,又凝聚文章,给人以暗示和联想”。一则鲜明醒目的标题,有提示文意、先声夺人的功能和吸引读者阅读的魅力。凡是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必然有好的标题,也就是具有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
  怎样使新闻标题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被牢牢地黏住,欲罢不能,非要一口气读下去?如果在制作上利用新闻事实所提供的机缘,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就能产生这种效果。现就新闻稿件标题制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分类试举几例。
  运用“对比”手法——让题目在映衬中增强吸引力。何谓对比,说白了,就是比较。在修辞中,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红山晚报在去年的头版上使用过这样一个题目,《过去村口烧香祭天神 如今地头摆宴颂党恩》,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仅仅十几个字,就把新闻事件精炼概括,又生动鲜活。这个标题,仿佛把人带进青纱帐起的乡间田野,急切地想要了解过去是怎样的烧香祭天神,看一看如今摆上酒宴颂扬党的恩情的情形。这个标题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对立的两个事件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把“过去”与“如今”在时间上对比,把烧香祭天神和摆宴颂党恩在做法上对比,一前一后,一新一旧,互相映衬,反差强烈,通过对比生出的映衬效果,使信息突出,情感鲜明,突出了新闻的重点和焦点,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有着一口气读下去以求其究竟的冲动。
  运用“比拟”手法——让题目形象鲜活,诙谐有趣。赤峰广播电视台有一则消息,题目是《林西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干部群众为防洪大堤“壮腰身”》,运用的就是比拟手法。它把防洪大堤比喻成人,把加固堤坝比喻成给人强身健体,给本来没有生命的大堤赋予人才有的特征和形态,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人们在狂风暴雨中抗洪抢险的情景。这样的新闻题目,凝练活泼,趣味浓郁。在新闻题目的制作中,比拟手法是用得比较多的。再以红山晚报的几个新闻题目为例,《大雨“解渴” 全市多地旱情解除》《新买手机不到三天就“生病”》等,用的都是比拟中的拟人手法,意趣横生。
  运用“对偶”手法——让题目有整齐美。对偶俗称“对子”,它是用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辞格。在新闻标题制作中运用这种辞格,能使标题形式整齐均称,声韵和谐优美。如人们在抗洪救灾稿件上常用的标题《洪水无情 人间有爱》,再如赤峰台不久前一个系列报道的题目《走马新牧区 放歌大草原》,在新闻标题中使用的就是对偶辞格,音节自然和谐,具有整齐美和音乐感。
  运用“递进”手法——让题目言简而义丰。递进,简单说就是一个比一个推进一步,使所要表达的意思层层推进,层层垫脚,步步深入。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运用这种辞格,耐人寻味,会引起受众的关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赤峰台一篇获得内蒙古广播影视奖一等奖的作品为例,该作品写的是赤峰市敖汉旗加强生态建设,植树造林种树种草,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境500佳”称号的事,所用的新闻标题是《绿了山川绿家园》,两个“绿”字的使用,由远及近,把敖汉人“先治坡后治窝”的胸襟和气魄概括得一目了然。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使用修辞手法,既能生动、凝练地概括新闻作品的内容与主旨,又能够使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给新闻作品起名字犹如给人画眼睛,作为记者,一定要懂得其中的奥秘,修炼基本功,舍得花功夫,善于用修辞,为自己的新闻作品画出传神而富有魅力的 “眼睛”。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
其他文献
记者:请您简要谈谈传统媒体的历史。  方汉奇:报纸的历史最长,在中国,至少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北宋时期开始的“邸报”,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报。同时期先后在开封和杭州两地出版的民办的“小报”,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此后的1000多年,基本上是纸质媒体的天下。1922年,我国才有了广播电台,东北的哈尔滨、华东的上海是最早有广播电台的地区。但是受发射功率的限制,开始的一段时期,收听的范围只局
期刊
摘要:媒介融合一直受到国内外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媒介融合发展的理念,发现在媒介融合初期,除关注网络技术对媒介业务和结构的改变外,国外学者的关注点还有:跨区域的传播立法、批判取向的公民新闻研究、媒介內部人员对融合的认同度等,这些领域国内相关研究都很少涉猎。云计算技术出现后,国外媒介融合研究的视角从“技术可能性”转为“人的主体性”,关注点包括,通过实验法找出人的个性特点与媒介管制接
期刊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于海东撰写的《乌达区流动摊贩有了固定的“家”》(2014年7月1日第五版)一文,是一篇优秀的工作类报道。对于工作类报道任务集中的党报记者来说,此消息无论是立题角度、导语选择,还是结构的摆布,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一、标题取向——工作指向的群体  标题是读者投向媒体的第一着眼点。新闻能否得到有效传播,标题几乎起决定性作用。所以,邓拓曾说过:“谁给我作一道好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芬兰科学家博纳斯·李在欧洲核研究所任职期间发明了互联网,使得数以亿计的人能够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进入新世纪,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也为传媒业的竞争带来了新的挑战。  很多人可能记忆犹新,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最重要工具时的辉煌。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格局就被打破,无线电广播的发明和使用在对外宣传史上打开了崭新的一
期刊
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小飞”11月1日返回地球,预定落点跟神舟系列一样,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10月27日,按照社领导全媒体发布此次事件新闻的筹划部署,内蒙古日报社抽调蒙文报、汉文报及《北方新报》6位记者组成全媒体综合报道小组前往采访。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新闻事件,也是一个报道受限的新闻事件。因为飞行器落地这样的报道采访受限,不能够保证每个人都能到达现场,6个人能不能全部进到现场,是考验我们
期刊
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要素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如果离开了以上要素来谈我们的文化,恐怕就不会有共同语言。于是,我想到了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想到了玷辱这种语言文字的“屌丝”“哇噻”等垃圾。首先,我不能理解这些垃圾的始作俑者。比如“屌丝”,记得小时候,在字典上看到那个“屌”字,就羞红了脸,还左右看看有人发现没有。可現在竟
期刊
人类传播活动与其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传播活动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传播活动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可以说,人类传播史就是社会文明发展史。历史学家、传播学家从人类的行为活动的发展、环境、传播能力、符号系统、传播媒介以及社会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把人类传播的演进过程大体分为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口头传播时代、文字和手抄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和手机传播时代
期刊
走西口,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跨省谋生的壮美史诗;二人台,一种在走西口中诞生,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并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形式;《西口风》,内蒙古电视台的一档以二人台为主的大型综艺节目,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经典与时尚的互动中,开创了我国传统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西口风模式”。  一、“西口风模式”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传承人保护
期刊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和扩张。都市类报纸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消费,大都开辟了广告工作周刊。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张都市报,《北方新报》面临同样的问题,于2008年由原来的专副刊演变为现在的广告工作周刊。  广告工作周刊的作用  《北方新报》的广告工作周刊分为汽车周刊、旅游周刊、房地产周刊和消费周刊,每周二至周五出版发行。自2008年
期刊
近年来,在我国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中,应用现场采访报道已经成为电视记者的重要手段。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现场采访报道,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