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除了要积极开拓学生的一般思维外,还应该积极倡导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敢于打破原有有思维,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开拓。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曾这样要求我们教育者。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永远也不会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式。围绕课改精神,我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构建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技巧,还应该在大脑思维中形成科学的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必须要从早期的数学教育中开始实施,因为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热衷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另外,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创造愉悦、轻松、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还要严格把握师生在课堂上的定位,分清主次关系,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会探究各类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况,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创设。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质疑,让学生在掌握一种思考问题方法时能尽量多地去思考,掌握解题的大致思路。
二、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而积后,我让学生归纳出了求长方体的表而积公式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演示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而的1个而,请学生思考这时5个而的而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而的1个而,这时5个而的而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2个底而,这时的4个而的而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2个底而,这时实际只要求什么?那一种物体只要求出4个而?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5个而的而积公式,并知道少掉2个底而,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而积,通风管即只要求4个而。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具体指不受现有的常规思路的约束,而是寻找全新、独特、新颖的解答方式来处理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可帮助其培养创新思维。首先,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出来,而教师则应该科学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训练例题,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锻炼其创造性思维。例如,比的内容中规定其后项不能为0,但足球比赛却有1:0,3:0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数学教材进行仔细研究,把握内容的侧重点,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题意,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帮助。
四、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吃花生必吃带壳的”,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例如:在教学“梯形而积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人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而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于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小组相互协作动于拼摆,很快就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公式:梯形而积=(上底 下底)x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推导方法时,其他小组立即说出了他们的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公式:梯形而积=(上底 下底)x高÷2。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会了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的本身。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去思考、去尝试,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习题练习来获取数学知识,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形成一股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林进鸵.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
[3]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2007,(17).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曾这样要求我们教育者。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永远也不会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式。围绕课改精神,我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构建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技巧,还应该在大脑思维中形成科学的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必须要从早期的数学教育中开始实施,因为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热衷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另外,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创造愉悦、轻松、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还要严格把握师生在课堂上的定位,分清主次关系,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会探究各类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况,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创设。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质疑,让学生在掌握一种思考问题方法时能尽量多地去思考,掌握解题的大致思路。
二、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而积后,我让学生归纳出了求长方体的表而积公式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演示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而的1个而,请学生思考这时5个而的而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而的1个而,这时5个而的而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2个底而,这时的4个而的而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2个底而,这时实际只要求什么?那一种物体只要求出4个而?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5个而的而积公式,并知道少掉2个底而,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而积,通风管即只要求4个而。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具体指不受现有的常规思路的约束,而是寻找全新、独特、新颖的解答方式来处理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可帮助其培养创新思维。首先,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出来,而教师则应该科学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训练例题,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锻炼其创造性思维。例如,比的内容中规定其后项不能为0,但足球比赛却有1:0,3:0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数学教材进行仔细研究,把握内容的侧重点,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题意,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帮助。
四、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吃花生必吃带壳的”,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例如:在教学“梯形而积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人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而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于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小组相互协作动于拼摆,很快就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公式:梯形而积=(上底 下底)x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推导方法时,其他小组立即说出了他们的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公式:梯形而积=(上底 下底)x高÷2。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会了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的本身。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去思考、去尝试,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习题练习来获取数学知识,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形成一股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林进鸵.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
[3]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