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课程本身具备“一体化”教学要求的特点。本文从实施原因、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教学手段和考评内容等方面对化学一体化教学进行了阐述,得出了一体化教学更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设计原则;组织流程;考评内容
一、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原因
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围绕着任务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全程直接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化学课程具有典型性、实践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恰恰是“一体化”教学所能够完成的,也符合中职学生热衷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动手、喜欢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的特点。
二、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内容
1.教案和学案的一体化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侧重设计教师怎样教,较少考虑学生怎样学。教学一体化设计注意体现学和教并重,是教案和学案的一体化设计,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一体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2.教育资源运用的一体化
教育资源运用的一体化,除了文字教材以外,还包括音像教材、网络资源以及其他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如何运用的一体化设计。
3.教学手段、方法的一体化
教学手段、方法的一体化,包括讲授、网上预习、自习、自测、答题、讨论、实践活动以及第二课堂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的一体化设计。
4.学习方式的一体化
学习方式的一体化,即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等,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5.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即课内和课外学习内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内容、理论课与实验(或实践)课内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及科学研究内容的一体化设计。
三、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原则
1.科学性
典型任务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点,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与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注意把教师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以防师生负担过重。
2.系统性
一体化教学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性,以“创”为最终教学目标。对于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很快具有创新能力是不现实的,但是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除了跟企业的合作,学科的整合,另外还与教师能力、教学条件、学生素质等关联,因此,化学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3.实验性
一體化教学是“做中学,做中教”,它不同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在实验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获得各种技能和能力。
四、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手段
(1)采用“知识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思想教育”的备课施教。依据系统论,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发挥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在层次教学法中采用分块教学孤立难点、课堂系统设计和课内外系统设计的教书育人系统设计法;在设计各章的知识网时应干支分明,层层深入,理论、事实、实验,理解、应用、综合、拓展,使学生学习过程接受的是较完整、较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2)采用“生本教学”。按信息论,化学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接受、加工、贮存提取和反馈的过程。生本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点拨者,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为与学生共享新知,共同探究新知,甚至共同合作创造新知的过程,就是说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
(3)采用因材施教。按学生层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按控制论,化学教学过程是可控的特殊信息传递,具有自控性、多变性和情感性。整个化学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控制系统,教师大脑为中心的控制系统和学生大脑为中心的控制系统,二个控制系统的良好对接是实践信息传递的必要条件,结构化学的授课对象有本、专科师范(及函授)专业和应用化学本、专科学生,对象不同,知识基础和学习目的性不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会不同。要想真正启发有效,就必须“引导”有方、“点拨”到位,才能达到二个控制系统的良好对接,共振共鸣。
(4)采用平台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教学信息量。几年来,我们从挂图到幻灯,从投影到电子教案,从课件到分子结构测试方法的仿真软件,目前正在丰富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和信息库。通过这些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把原理的讲授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在讲授原理的同时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纳米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中学化学的例子引入教学,创造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5)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手段。打破过去那种上课老师讲,课后留作业的教学模式,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网上作业、学术报告、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的工作、个别指导自学、个别指导专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还把部分内容插入文献课、综合实验课等课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而是整体知识结构的发展,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五、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考评内容
一体化教学考评与传统教学考评有很大的不同,它是过程性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应包含:
(1)教师提问学生解读任务单,判断学生是否明确任务要求。
(2)各施工小组汇报本组制定的施工计划,师生共同点评及评分。
(3)教师检查各施工小组绘制的任务流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4)画出化学工艺流程图并给予评价。
(5)教师观察各施工小组现场施工的综合情况,包括安全、规范、效率、合作、沟通等情况,给予学生过程指导与综合评价,并判分。
(6)各施工小组完成施工任务后,交付教师验收,教师评价工程完成质量并判分。
(7)各施工小组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并向全体师生汇报,师生共同点评并评分。
作者简介:
李英,女,助理讲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从事于化工专业的教学和教改工作。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设计原则;组织流程;考评内容
一、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原因
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围绕着任务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全程直接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化学课程具有典型性、实践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恰恰是“一体化”教学所能够完成的,也符合中职学生热衷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动手、喜欢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的特点。
二、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内容
1.教案和学案的一体化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侧重设计教师怎样教,较少考虑学生怎样学。教学一体化设计注意体现学和教并重,是教案和学案的一体化设计,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一体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2.教育资源运用的一体化
教育资源运用的一体化,除了文字教材以外,还包括音像教材、网络资源以及其他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如何运用的一体化设计。
3.教学手段、方法的一体化
教学手段、方法的一体化,包括讲授、网上预习、自习、自测、答题、讨论、实践活动以及第二课堂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的一体化设计。
4.学习方式的一体化
学习方式的一体化,即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等,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5.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即课内和课外学习内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内容、理论课与实验(或实践)课内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及科学研究内容的一体化设计。
三、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原则
1.科学性
典型任务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点,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与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注意把教师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以防师生负担过重。
2.系统性
一体化教学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性,以“创”为最终教学目标。对于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很快具有创新能力是不现实的,但是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除了跟企业的合作,学科的整合,另外还与教师能力、教学条件、学生素质等关联,因此,化学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3.实验性
一體化教学是“做中学,做中教”,它不同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在实验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获得各种技能和能力。
四、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手段
(1)采用“知识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思想教育”的备课施教。依据系统论,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发挥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在层次教学法中采用分块教学孤立难点、课堂系统设计和课内外系统设计的教书育人系统设计法;在设计各章的知识网时应干支分明,层层深入,理论、事实、实验,理解、应用、综合、拓展,使学生学习过程接受的是较完整、较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2)采用“生本教学”。按信息论,化学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接受、加工、贮存提取和反馈的过程。生本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点拨者,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为与学生共享新知,共同探究新知,甚至共同合作创造新知的过程,就是说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
(3)采用因材施教。按学生层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按控制论,化学教学过程是可控的特殊信息传递,具有自控性、多变性和情感性。整个化学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控制系统,教师大脑为中心的控制系统和学生大脑为中心的控制系统,二个控制系统的良好对接是实践信息传递的必要条件,结构化学的授课对象有本、专科师范(及函授)专业和应用化学本、专科学生,对象不同,知识基础和学习目的性不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会不同。要想真正启发有效,就必须“引导”有方、“点拨”到位,才能达到二个控制系统的良好对接,共振共鸣。
(4)采用平台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教学信息量。几年来,我们从挂图到幻灯,从投影到电子教案,从课件到分子结构测试方法的仿真软件,目前正在丰富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和信息库。通过这些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把原理的讲授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在讲授原理的同时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纳米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中学化学的例子引入教学,创造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5)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手段。打破过去那种上课老师讲,课后留作业的教学模式,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网上作业、学术报告、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的工作、个别指导自学、个别指导专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还把部分内容插入文献课、综合实验课等课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而是整体知识结构的发展,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五、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考评内容
一体化教学考评与传统教学考评有很大的不同,它是过程性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应包含:
(1)教师提问学生解读任务单,判断学生是否明确任务要求。
(2)各施工小组汇报本组制定的施工计划,师生共同点评及评分。
(3)教师检查各施工小组绘制的任务流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4)画出化学工艺流程图并给予评价。
(5)教师观察各施工小组现场施工的综合情况,包括安全、规范、效率、合作、沟通等情况,给予学生过程指导与综合评价,并判分。
(6)各施工小组完成施工任务后,交付教师验收,教师评价工程完成质量并判分。
(7)各施工小组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并向全体师生汇报,师生共同点评并评分。
作者简介:
李英,女,助理讲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从事于化工专业的教学和教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