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摇要】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独霸讲台、一言堂的局面,课堂上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文、讨论问题,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 学生 和谐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由决策者、指挥者变为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
  一、和谐融洽,让学生想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应以民主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调动学习兴趣,增强亲近度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爱好某一门学科,除了对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授课老师的偏爱与敬佩,而一个老师受到学生的敬佩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他的授课方法感兴趣。
  在调趣中走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师生共同背诵一段名言警句、一两首古诗词,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轻轻松松地融入课堂。发布新闻,调节情绪。精选新闻要点,在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时,进行发布,既可让学生耳目一新、轻松一刻,又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
  在激趣中走进课文。充满生活事理的名人轶事,不但引人沉思,更能让人产生联想。结合教学内容讲名人故事,学生从作者片断的生活经历中产生了对名人崇拜的敬意,继而内化为学习的兴趣、动力。
  在逗趣中走出课文。要使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学而有用、学而有进、学而有新。分析课文时,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注入新鲜话题,联现实,明事理,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亲切感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用真情感动。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应当对每一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
  用真心感化。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结合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通过接触现实生活,学生就能认清当前形势、了解发展趋势,就能与潮流合拍、与时代同步,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用真言感悟。为了让学生确立远大理想、坚定学习信念,经常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三真”教育。即真学成就学业,真人立足社会,真干创造辉煌。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3.坚定学习信念,增强亲和力
  现代青年学生激情奔放,热烈地向往未来。但是,由于缺乏学习信心,常常感到苦恼而失望。人生就象一条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任何一条远航的船只,首先必须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明确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断修正自己的航向,从而胜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用自己的奋斗经历,言传身教,告诉学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动之以情、授之以趣、晓之以理,学生沐浴着老师的爱,与老师的关系就更融洽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更高了。
  二、民主平等,让学生爱学
  师生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的情感上的,而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的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因此,只有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氛围和和谐的人际环境,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
  1.转变观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教师既要做先生,又要做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
  心有其人。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是指挥家,设计好了板书、问题,并备好了答案,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习。“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就是把学生当成人,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成长发展的殿堂。
  眼观其神。课堂上,要注视全体学生,捕捉学生眼神中的每一丝变化,并作出相应的教学反应。
  耳听其音。走下讲台,听学生发言,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亲近,交流起来就更加自由。
  2.转变方法,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朋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样二者之间的关系才平等。
  相互了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就必须把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告诉学生,使他们心中有数。
  平等交流。课堂中的平等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沟通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互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搭建“对话”的平台,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牵线搭桥。现代中学生受现代思潮影响,人生信念、意志、追求目标与教科书中所宣传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裂痕,教者应承担起愈合这个“裂痕”的重任,架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桥梁。
  3.转换角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帮手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他们当作教学的帮手,这样学生就会在宽松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教学之中,也会在朋友式的切磋中与人合作,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给予信任。在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按基础知识、文章阅读、作文三大块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按各人的能力自由组合。一是让学生学会做老师的帮手,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二是锻炼他们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逐渐地使他们能说会做。
  搭建舞台。语文无处不在,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开阔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读书报告会,把阅读任务分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放开手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他们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尽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增加活动空间,放开学生手脚,让他们充分展开讨论。此时,教者适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观点,敢于否定自己的观点,从众家意见中找出相通的地方加以提炼,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互助合作,让学生会学
  合作学习的集中体现,就是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布置预习,不说是不是;组织讨论,不说对不对;归纳总结,不说该不该。
  1.在阅读中共同探讨
  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它应立足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善学、会学的能力,而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这一质的飞跃,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能够参与讨论,进而解决问题。
  阅读,一起发现问题。一般学生认为,语文一看就懂,似乎没有什么疑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两个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启发他们提出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
  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以亲切自然的态度与学生共同讨论,认真倾听,努力理解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并作出明确的判断,在适当的时候以旁观者的身份,用前面发言者的观点启发后面的发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探究,协商解决问题。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于提问,教师一时回答不出某些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其实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引导学生讨论时要注重过程,不要过分强调结果,必要时可作一个概括性的小结。
  2.在写作中共同提高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当今中学作文教学无法、训练无序、佳作难求的尴尬局 面。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与学生合作,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顺势而教,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快乐作文之中。
  激发兴趣。走进作品,汲取营养。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精读名篇名著欣赏感受,选读时文美文体味功用,选读学生佳作自我欣赏。走出课堂,积累素材。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自然风景,体察风土人情。走向作文,尝试快乐。
  培养习惯。作文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写日记,提高观察能力。写放胆文,提高思辨能力。开辟每周论坛,进行思想评论,围绕中心话题,阐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及理由。写实用文,提高实践能力。
  平等交流。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教师批改讲评转换为教师指导合作小组成员自改自评、生生互改互评、组内组间切磋交流的形式,使作文这一主体行为得以回归。
  3.在训练中共同发展
  语文内涵丰富、外延极广,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改进训练方法,注重训练效果。
  在语言训练中互学。由于受思维局限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评讲时总要借助于参考答案。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中的许多答案比提供的参考答案还要好,老师在叹服中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将这些答案摘抄下来,供同学们欣赏、参考。
  在作品训练中互助。教材中所选文章多为珍品,富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深入挖掘,既可启发学生思考,又可帮助理解课文,还可灌输思想教育,可谓一石三鸟。
  在思维训练中互补。合作学习,并不刻意追求通过研究而得到划一的答案,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独立地学习和探究,广泛地合作和交流。
  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师生关系融洽了,老师就会教得舒心,学生就会学得开心,这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省淮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教学改革常抓常新,论效果却波澜不惊。学生作文感情轻浅,内容空洞。语文教师肩负重任,要善于发掘写作教学中最深层的资源,触动学生的内心,点燃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用灵魂呼唤情感,写出血肉丰满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灵魂 作文情感 贴近生活 品味佳作 感受哲理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师有个共识:作文命题花样繁多,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寓言材料、名言材料、哲理小诗、漫画)作文;
【摘 要】针对块状教学广泛地存在于大多数课堂中的实际,笔者却遗憾地发现我们广大教师对此却仅是在一知半解地运用着。因此笔者以《游沙湖》与《项脊轩志》两课例为研究对象,试图来解剖块状教学所面临的困惑以及可能的出路。  【关键词】块状教学 割裂 勾联 冗沓 出彩    语文课上,不少教师喜欢针对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进行一番并列式的分解与重构,以期获得教学上的便利。这种教学处理,笔者暂且称其为块状教学。说到
【摘要】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形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真正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觉探索,既掌握文言知识,又能熟读成诵,还能从中受到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陶,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文言知识 熟读成诵 人文精神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字词教学,老师好像一部活字典,采取“串讲”的形式,逐字逐
【摘 要】诵读和质疑是古老的读书方法,但我认为在今天的阅读教学中它仍然是一把金钥匙。诵读,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语言练习写作的途径和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索,学生在诵读中自主地去与语言碰撞、交流、交融,从而形象地感知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思想内涵甚而外延。问题意识、质疑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阅读教学同时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立足文本加强质疑的深度,确保课堂
【摘 要】探究阅读的意义,尤其是对教师而言,倡导阅读丰富生命,丰富教学;读金庸,读儿童文学,读名家著作,建立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摆脱教学困境;读书就意味着教育,亲近母语,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探究生命的意义,为写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阅读 “对话” “突围”  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
【摘 要】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最初形式,也是中国散文的发端之作。本文对甲骨文的历史及其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其所形成的文学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它们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甲骨文 散文 文字 文学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足够数量的甲骨文(字)和铭文,使历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文明时代,使我们祖先的天才发明创造,具有不朽的价值和品质,文字也是文学本身,产生了与之相
【摘要】《滕王阁序》一文多处使用典故,以古比今,借古抒怀,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读来如粒粒珠玑,熠熠夺目,从多角度辉映出王勃的坎坷人生之路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及高洁不屈的凌云之志。  【关键词】用典;珠玑;凌云壮志    一、铺写物产人物。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有精华,天有宝气,于是引用《晋书·张华传》中记载的龙泉太阿二剑没水化为双龙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文本对刘兰芝被休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文章首先重点分析了刘兰芝自身的高素养对其婚姻造成的影响;然后从焦仲卿和焦母两个角度探讨了造成这场婚姻悲剧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最后论述了这个婚姻悲剧中现代人应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 传统教育 个人素养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堪称中学语文教材中生命力最长久的文学经典之一。经典之所以能够存活至千年,必有其存在
【摘 要】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曾经的风云人物,也引起过后人的许多的争议。本文对《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之死》一文,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对项羽的英雄性格与人格魅力作了充分的论述。  【关键词】项羽 英雄 品质 风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每次想起这首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形象。虽说项羽的人生是短暂的,
【摘 要】“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犹如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给人以新颖脱俗之感。本文认为中学生应该采用修辞法、引用法、符号法、悬念法等多种拟题方法,不仅让自己的作文题目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更要使人一见就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关键词】初中作文 拟题 修辞 引用 符号 悬念  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