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内部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存在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不清楚应学习哪些知识,提高哪些修养;教师培训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内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文章从语言能力、语言学基础理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师德修养等六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能力构成中,语言能力是基础,师德修养是灵魂。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 教师发展 基本素养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学习者的综合素质,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行动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可以说,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
一、英汉语语言技能修养
首先是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级,那么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这个二级要求再低。也许有人会觉得强调这一点有些多余:小学英语教师怎么可能达不到小学英语毕业要求的水平呢?可是,如果真的拿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逐项考核目前在岗的英语教师,也许结果不一定如想象得那么乐观。从课改以来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看,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构成中,转岗和兼课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语言能力,恐怕离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要求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的语音很成问题,说和写的能力也普遍需要加强。对于刚刚开始学外语的小学生来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尤其是语音语调和对一种外语的基本认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能做好。
二、普通语言学理论修养
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语言学基本理论的修养可以帮助教师在更大的背景上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增强教学中的自觉性。使教师教学中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然,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但至少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和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常识。比如语言的本质和属性,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世界语言的简单类型分类和亲属分类,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语言的对比,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语言和言语,语境对言语意义的影响,语用学常识,以及语言的内部结构(包括语音学知识,词汇学知识,语义学知识,句法学知识和语篇结构知识)等。虽然这些知识不属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对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英语语言和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然而,眼下适合中小学英语教师自修语言学的文献资料很不容易找到,如果能组织编写一些内容通俗、形式简明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读本,对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效果应该会有帮助。
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
语言从来就不可能离开文化,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教英语当然离不开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语用意识、文化敏感性是英语教学由“死”到“活”的桥梁。我们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中看似对等的东西实际上很少有完全对等的。举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词什么意思,一句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对谁能说对谁不能说,这里面都大有讲究。
四、二语习得与教学法修养
如果说前面的三点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把握英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习得知识和教学法修养则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怎么教更好”的问题。要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了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些外语教学法流派,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句法结构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常用技巧。要了解这些教学流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当时特定的语言教学需要,这样便于理解把握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长处和局限性。在吸收借鉴的时候也更有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再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根据,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会更灵活多样。
以上谈了教师的“能教”和“会教”的问题,最后谈“德”的问题。“德者,才之帅也”,没有师德,教师的“能教”和“会教”之“才”便没有了“帅”,教师的其他修养也就因此失去了灵魂。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对被教育者施加的任何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种情感因素,师生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教师的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觉的。教师的品德和智慧、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师德修养是所有修养的第一前提,在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中都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重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对师德修养似乎有所忽视。对此也曾有人疾呼:教师培训所注重的不应该是一招一式,不应该是教学的技能、教学的模式,而主要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是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与每个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
六个方面虽然是分开来陈说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阶段性地学习和训练。但实际上它们在教学实践中起作用的时候是综合在一起的,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六个方面都很重要,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师德是其他所有修养的灵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语文数学教师相比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急需提高,诸如英语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优化,在岗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简洁而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等等问题,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在岗教师积极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就可能成为及时的补偿。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 教师发展 基本素养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学习者的综合素质,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行动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可以说,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
一、英汉语语言技能修养
首先是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级,那么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这个二级要求再低。也许有人会觉得强调这一点有些多余:小学英语教师怎么可能达不到小学英语毕业要求的水平呢?可是,如果真的拿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逐项考核目前在岗的英语教师,也许结果不一定如想象得那么乐观。从课改以来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看,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构成中,转岗和兼课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语言能力,恐怕离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要求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的语音很成问题,说和写的能力也普遍需要加强。对于刚刚开始学外语的小学生来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尤其是语音语调和对一种外语的基本认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能做好。
二、普通语言学理论修养
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语言学基本理论的修养可以帮助教师在更大的背景上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增强教学中的自觉性。使教师教学中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然,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但至少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和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常识。比如语言的本质和属性,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世界语言的简单类型分类和亲属分类,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语言的对比,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语言和言语,语境对言语意义的影响,语用学常识,以及语言的内部结构(包括语音学知识,词汇学知识,语义学知识,句法学知识和语篇结构知识)等。虽然这些知识不属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对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英语语言和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然而,眼下适合中小学英语教师自修语言学的文献资料很不容易找到,如果能组织编写一些内容通俗、形式简明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读本,对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效果应该会有帮助。
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
语言从来就不可能离开文化,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教英语当然离不开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语用意识、文化敏感性是英语教学由“死”到“活”的桥梁。我们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中看似对等的东西实际上很少有完全对等的。举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词什么意思,一句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对谁能说对谁不能说,这里面都大有讲究。
四、二语习得与教学法修养
如果说前面的三点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把握英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习得知识和教学法修养则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怎么教更好”的问题。要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了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些外语教学法流派,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句法结构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常用技巧。要了解这些教学流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当时特定的语言教学需要,这样便于理解把握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长处和局限性。在吸收借鉴的时候也更有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再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根据,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会更灵活多样。
以上谈了教师的“能教”和“会教”的问题,最后谈“德”的问题。“德者,才之帅也”,没有师德,教师的“能教”和“会教”之“才”便没有了“帅”,教师的其他修养也就因此失去了灵魂。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对被教育者施加的任何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种情感因素,师生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教师的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觉的。教师的品德和智慧、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师德修养是所有修养的第一前提,在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中都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重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对师德修养似乎有所忽视。对此也曾有人疾呼:教师培训所注重的不应该是一招一式,不应该是教学的技能、教学的模式,而主要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是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与每个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
六个方面虽然是分开来陈说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阶段性地学习和训练。但实际上它们在教学实践中起作用的时候是综合在一起的,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六个方面都很重要,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师德是其他所有修养的灵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语文数学教师相比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急需提高,诸如英语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优化,在岗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简洁而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等等问题,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在岗教师积极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就可能成为及时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