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反思;转变;促进To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ponder
  Ga Jirao
  【Abstract】Reconsiders is really one simple most effective thinking pattern and the study way. The teacher actual embarks from own work, the steadfast work, the earnest ponder, devotes oneself to study of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the determination fosters with the teaching resonsideration accumulate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promotes own education teaching faculty and the level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Resonsideration; Transformation; Promotion新课程改革已经向纵深推进,但总体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除了传统思想影响外,很多教师对课改的本质认识还不够,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如何利用教材,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都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我对课改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总结为四点体会:
  1敢于创新、勇于研究,注重研究,善于研究,教师才能成为课改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课程怎样实施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去探索,去寻找。然而,这种探索与寻找应当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经过研究的探索与寻找将是盲目的。很多教师能够随时捕捉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科研意识、问题意识。
  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我们不能被动的等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的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更重要还要研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例如,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和“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了解新教材改革了什么以及改革的意图,明确改革的方向,避免趋于惯性走向老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我们的改革目的,我们又深入地进行“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研究”等等。
  2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是根本的转变
  在教师行为变化中,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是支配一切课程和课堂行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必须要有转变。
  2.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2.2教师的教不再只是停留于传授知识,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我们应认识到,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不明示),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思维和方法,同时也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象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3教学过程和教师职业关注应发生变化: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尊严。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去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当中去感受,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帮助者。
  2.4新课程中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支配作用已经减弱,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新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而是互相倾听和演说。教师和学生之间将彼此尊重观点和阅历,实现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锐意改革、乐于创新才能科学地驾驭教材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也是志趣、爱好、性格、才能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而不是工厂被加工的零件,这就决定了教育工作必然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新课程为教师创造性地解决个性与共性、同一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的教师在这广阔的空间里、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中,将如何把握、驾驭新教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其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做到:善于反思、敢于批判、勇于质疑、正确对待权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遵循教育客观规律,符合教育客观实际,把探索创新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4不断反思、升华经验才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许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干劲足、锐意改革、勇于进取,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发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病,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后,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课后改进等。
  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进行长期积累,有利于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结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对策,避免重犯,日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记录学生反馈信息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会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二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和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
  三是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听课,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且能够站在名人,名师的肩膀上高瞻远瞩。还要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听课要谦虚,以学习态度去聆听,学习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或不足,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例如:有的学校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让新思想、新观念尽快进入课堂。因为“教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应作为教师教学思维轨迹的介入,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如果能够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自己通过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并由此总结、积累、升华经验,形成教育理论,那么这个教案是最有价值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已不再规定教案统一写多少页,统一内容,统一格式,不要求一刀切,要求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要求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生在总结经验,形成教学理论。
  反思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一个人沉于反思,善于反思,就像我迎着朝阳走路,思着,想着,就有了视野,有了博大,有了澎湃有了顿悟,有了品格。反思实在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希望与会的教师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踏实工作,认真思考,悉心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觉养成用教学反思积淀自己的教学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课改的实施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器材不足、资金不到位、农村学生课余时间大多做农活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的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课改工作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完善,最终实现课改意图和目的。
其他文献
(大名县红庙乡北堤联办小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中,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的数学学习而言,合作也是一个值得老师们悉心研究的课题。  1. 营造气氛,助力合作 合作是在一种相互信任的愉快气氛下进行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着力营造出适合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乐于合作,在合作中体验成就感。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
期刊
(沙湾县第五中学 新疆 沙湾 832100)  【摘 要】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关键词】目标;内容;方法;改革建议  1. 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
期刊
(安阳市第二中学 河南 安阳 455000)  等值线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每年都有等值线的相关试题。或是对等值线的直接考查,或是依据对等值线的理解的间接考查;既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常见的等值线,也有等时线、等物候线、等雪期线等不常见等值线。可以说,等值线的判读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认为,在讲解等高线、等温线等等值线问题时,不妨先把等值线的一般特征和通用判读技
期刊
【关键词】校长;专业化;职业道德;管理学;专业理想;法律知识Discusses principal’s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shallowly  He Jingyu  【Abstract】“The reality challenge, always surmounts the extant theory”. School principal only then stud
期刊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况;关注;教育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student educates the question and the ponder  Gong Dingfu  【Abstract】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s education question, a
期刊
(赵县赵州镇中学 河北 赵县 051530)  【摘 要】众所周知,学生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特别是初中刚接触到物理的学生,他们对新学科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物理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只有紧扣物理学
期刊
(石家庄市机械技工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在教材、课堂上发挥作用,对学生而言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为此,我探索了在《电工仪表与测量》这门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通过这学期的逐步实践,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测量机构;实践教学;自主构建  变革,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是一种制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具有特殊的地位。但是,现今学校德育的低效性严重阻碍着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各种德育措施的落实,而且还动摇了德育为首的观念,究其原因主要有:对学校德育考评的缺失;德育工作观念陈旧,方法呆板;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等。  【关键词】学校;德育教育;德育考评;缺失Moral education flaw reason analysis  E Muxue  【Abstract】In t
期刊
(平山县岗南中学 河北 平山 050408)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作文评改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自改  作文的评改不能忽略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应还“权”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
期刊
【摘要】教师热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可以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关键词】品德课;以情激情;以情传情;明理动情;以美育情In elementary school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affective education factor  Chen Dazhong  【Abstract】The t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