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白鲟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kaizh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没法研究白鲟,因为已经没有可以研究的对象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危起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上世纪80年代,在葛洲坝下江段还能经常见到误捕死亡或被船舶打死打伤的白鲟,后来就不常见了。
  危起伟最后一次发现白鲟幼鱼是在1991年,之后,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接触过两次白鲟误捕抢救。
  但在那之后,他再也没有亲眼见过白鲟。
  与白鲟同属鲟形目,且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中华鲟和长江鲟也面临着同样的濒危困境。
  为了保护这3个物种,国家早在1983年就将它们纳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1989年,长江分布的这3种鲟鱼再次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一时间被收录的还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30年过去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大熊猫濒危等级由“濒危”降格为“易危”,而长江流域内却再也难觅白鲟的踪迹,自2000年以来没有发现长江鲟自然繁殖,中华鲟也依然挣扎在灭绝的边缘。

活在死亡边缘


  2002年,危起伟带领研究团队在长江南京段遇到过一条受伤的白鲟。“那天是12月1日,我们救起了这条白鲟。它被过往船舶和渔网伤害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危起伟回忆说。经过29天的救治,这条白鲟伤重而亡。
  带着不舍与无奈,危起伟带领研究团队再次投入到寻找过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1月24日,在宜宾市南溪县段,他们又发现了一条伤痕累累的白鲟。
  幸运的是,经过一整天的抢救,这条白鲟终于从死亡边缘回来。
  为了进一步追踪白鲟的生活情况,研究人员为它安装了超声波跟踪器。
  “它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江中,几乎没有等到我们将绳子完全解开,就奋力挣脱跳进了江中。”危起伟说。
  好在追踪器还牢牢绑在白鲟的身上。
三峽大坝。

  跟着追踪信号,危起伟等人可以找到白鲟的位置。然而,这份好运气并未持续太久,第二天夜间,追踪艇触礁,无法继续追踪信号。
  “马上抢修追踪艇,然后让它继续跟踪。”这是危起伟当时唯一的念头。
  可惜,那天是农历年的腊月二十九,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愉悦中,商店关了门,他们找不到地方换螺旋桨。
  那个年,危起伟过得很不踏实。
  大年初二,他就带着修好的追踪艇来到长江边,将其放入信号消失的地方。
  遗憾的是,他们再也没有找回丢失的信号。
  之后连续8年,危起伟带着几名年轻的科研人员,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一直找到长江口,还是没有找到白鲟的踪迹。
  面对还能不能找到白鲟这个问题,危起伟有些悲观,因为自1991年之后他再没见过白鲟的幼崽。
  “与白鲟类似的中华鲟,发现最长寿命约为34年,白鲟的寿命可能不会比它更长。”危起伟说。
  1991年,他曾发现一条大约三四岁的白鲟幼崽。如果30年算一代,这条幼崽活到今天也已算是高龄了。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通过渔探仪寻找白鲟的踪迹,因为它们身体较长,往往超过2米,重达几百斤。所以渔探仪监测到大型鱼类的反馈信号后,我们经过筛除再判断。8年中,曾经发现过6次疑似白鲟的信号。”危起伟告诉记者。
  然而,当他们立即与当地渔民联系,快速赶到发现地点时,却从未捕捉到。
  至于中华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1997—2017年,葛洲坝下游宜昌江段中华鲟繁殖群体逐渐减少,产卵规模逐渐减少,产卵时间从10月底推迟到11月底,产卵次数从每年两次减少到每年一次。
  2013年、2015年、2017年,在长江中,中华鲟没有产卵活动。
  2017年,在葛洲坝下游宜昌产卵场利用水下声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仅为20余尾。
  危起伟一直在努力寻找当年那条大白鲟,但他知道,找到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说白鲟已经灭绝还有些早,因为国际上对于物种灭绝有标准,白鲟的‘失踪’时间还不到这个标准。就像白暨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也不意味着真的灭绝了”。

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


  纵观地球生物的演变历史,鲟鱼已经“过五关斩六将”地在地球生活了2亿年,而与它生活在相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大多已经灭绝,因此鲟鱼也被认为是现代硬骨鱼类的祖先。
  “造成白鲟和中华鲟濒临灭绝的原因是长江流域环境恶化。”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不过,除了与威胁白暨豚和江豚的水下噪声、轮船船桨和渔民使用电鱼网等恶意捕捞的因素外,还与长江上大大小小的水坝拦住白鲟和中华鲟等鱼类产卵之路有关。
  “生活在长江的鲟鱼一般都是在长江上游或者金沙江下游进行繁殖,然后到长江中下游寻找食物。”危起伟介绍说。之所以往返长江上下游觅食,是因为中华鲟、白鲟等大型鱼类在江中的地位相当于山中的老虎。老虎需要足够大的领地来保证自己的食物充足,鲟鱼则需要大片的水域领地和栖息地范围来保证其生长与繁育。
  但是长江上建造的水坝隔断了它们繁殖与觅食的场所。“对白鲟影响最大的就是葛洲坝。”水利专家、中科院院士陈祖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年葛洲坝修建时人们还没有环保意识,过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再去挽救时,一些珍贵鱼类的种群已经缩减得比较厉害。   三峡水电站的修建更是改变了长江的整体格局,最为严重的影响就是长江的水温。
  而鲟鱼的繁殖对于水温要求比较苛刻,以中华鲟为例,它繁殖时需要的水温是18℃~20℃,一般在10月后,受到来自青藏高原季风的影响,长江的水温正好适宜中华鲟繁殖。
  但因三峡水坝蓄水等原因,长江上游的水温比往常要增加2℃~4℃,超过了中华鲟繁殖的所需水温。
重庆市云阳县禁渔期的渔船停靠在岸边,渔网打捞上岸。

  而到了春季,同样因为截流等原因导致水温迟迟无法上升到适宜四大家鱼繁殖的温度。
  而且,“水坝的建设虽然减少了生活在长江附近的居民被洪水肆虐,但同时也阻碍了鱼群因为洪水而得到的滋养。”危起伟说。
  现在,长江在人类的干扰下,已经慢慢变得模糊了季节性,变得“平庸”,让鲟鱼难以生存。
  不仅如此,2009年一篇刊发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显示,水体污染使中华鲟幼鱼致畸率升高。
  这项由北京大学胡建英教授团队与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富集在中华鲟鱼卵中的三苯基锡(TPT),会导致野生中华鲟胚胎畸形,其中,幼鱼眼部致畸率达到1.2%,躯干致畸率达到6.3%。
  而TPT在船只上并不鲜见,多用于船舶涂料、木材防腐。
  而且,因为富集效应,越是食物链上端的生物体内,沉积的这种化合物越多,毒性越大。

尝试人工干预


  “自然界江河水体的污染和格局改变往往被忽视,因为人们无法直观地感知到水下的威胁。但这些影响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只是它们不能通过鸣叫或者其他警示让人们看到。”危起伟痛心地说。
  为了不让鲟鱼在长江流域消失,科研人员正在尝试用人工干预的方法。危起伟带领团队研发出了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
  这种技术是从雄性或雌性鲟鱼中提取生殖细胞,将其移植到另一种鱼体内,并在后者体内形成鲟鱼的精子和卵子。
  再通过体外受精,完成繁殖。这项研究已经通过了与白鲟的近亲缘关系物种——匙吻鲟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移植成功率较高,异种精巢生殖细胞移植等平均嵌合率达65%。
  “方法已有,但问题是,白鲟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危起伟说,“如果是现有的白鲟标本,只能提取DNA,无法合成生殖细胞。”
  不过,对于人工过于干预的方法,王亚民持保留意见:“虽然保护物种也是保护生态系统,但是人工繁殖替代鱼类自然繁殖不是最好的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这种方法背离了保护的初衷,毕竟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的稳定也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长江鱼类最大的威胁是水坝建设和过度捕捞。主要的威胁还包括水域污染、航运、航道整治、挖沙采石、江湖阻隔、岸坡硬化等。对于过度捕捞,主要的解决办法是长江10年休渔。在休渔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对科研调查的支持。对于水坝建设,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加强栖息地保護和保护区管理,拆除支流小水电,增加鱼类栖息地面积,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开展生态调度保持环境流,减少江湖阻隔,开展灌江纳苗。”高欣建议。
  而且,在中华鲟保护中,可以建立中华鲟保护区,开展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的中华鲟繁殖群体和繁殖活动的监测,监测和救护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研究与保护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环境需求和栖息地特征,采取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人工繁殖放流、禁止捕捞等措施。
  而更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中华鲟、白鲟、长江鲟等濒危物种是长江鱼类资源衰退的缩影,很多土著鱼类都受到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这些物种一旦消失,对我国生物多样性是极大的损失。
  因此,目前应该积极地开展抢救措施保种。
  “从长远来看,应该进行产卵场和栖息地修复,改善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条件。建议水电企业应该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生态补偿,建立长江生态保护基金,加大对长江鱼类的研究和保护力度;同时,应该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展保护工作,不要盲目照搬国外的保护经验,例如修建鱼道。”高欣表示。
  ◎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其他文献
机器人是我的一个方面或特征——我的影子、双胞胎、双重人格、主导精神、活人的灵魂。他是我在特殊处境中人格的延伸。因此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成了我的经历。  史奈斯机器人店是家普普通通的铺子,它夹在一家氧化器厂和蛋白质店之间。陈列在店门口的东西你很可以想象:三个像活人一样的机器人,面带笑容,穿的衣服跟他们的职业很相称:PBZ型的法国厨师;LR3型的英国保姆;JXS型的意大利园丁。他们都准备为你服务,给你
期刊
火星上存在水流的可能性定能再次引发人们关于火星充满微生物体的猜想。至少,就目前看来,微生物的存活需要水、含碳分子以及能量源。
期刊
人类未来的出行方式将走向何方?从一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地图上或许就可以找出端倪。  在2019年7月2日举行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与会者展示了带有雾霾日数实况的中国地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河—腾冲线(即胡焕庸线)两侧的色彩呈现“天壤之别”,这条线的西北侧几乎是无雾霾的白色和少部分绿色,而经济较发达的东南侧,则是象征着重污染的“五彩缤纷”。  “这是一
期刊
转基因植物从1996年商业化以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13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累计已达16亿公顷。与此相伴随,转基因植物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也已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尤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对转基因植物投放市场之风险性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转基因植物而言,由外源基因表达引起植物生理代谢上的改变,以及外源
期刊
2019年12月18日,75岁的柳传志正式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控股发布公告宣布,按照既定计划,联想控股董事长、执行董事、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将担任联想控股名譽董事长、资深顾问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  “我觉得迄今为止我的人生满意度可以打98分。”柳传志这样评价自己。35年前,40岁的柳传志创办联想公司,如今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控股均已上市,联想集团年营收超千亿元
期刊
我国科学家利用古DNA技术开启了一趟寻根之旅,历经8年艰辛探索,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历史面纱。  近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利用古DNA技术开启了一趟寻根之旅,历经8年艰辛探索,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历史面纱。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了
期刊
5月30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如约而至。9100万科技工作者从幕后再一次走到台前。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貧攻坚之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出了一道“加试题”。广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科技力量在抗疫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9日在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创
期刊
雷神山医院的战疫历程是科技报国的典范,是中国成功抗疫史的缩影。  在武汉抗疫最关键的时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了武汉雷神山医院,作为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担任雷神山医院院长。从 2 月 8 日开舱至 4 月 15 日休舱,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的战时医院运行模式,来自全国286家医院3202名医务工作者、13000名建设者、千余名爱心志愿者和中南医院团
期刊
为了让一款飞机拥有高品质的生命力,需要做一系列严谨、科学、细致的“破坏”。没有这种“破坏”,就没有飞机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又称航空工业强度所),有上千名“强度人”,他们每天的工作便是对新研制飞机进行强度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强度试验的方式多种多样:模拟航空器在空中和地面使用中的受载情况;模拟航空器所处的极限气候环境;模拟航空器可能遭遇的冲击载荷,如飞机非正常着陆,甚至飞
期刊
今年5月30日,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第四个节日。  从抗疫战疫一线,到脱贫攻坚前线,从抬头可见的天空,  到廣袤无垠的大地,他们勇攀科技高峰的故事从未间断。  神舟飞船、C919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  每个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背后,总有一群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  在荆棘满地的科学探索之路上,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地不断攀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