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研究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分析处理措施。结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感染因素有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感染比例为44.05%、22.62%、14.29%、11.89%、7.15%。讨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其感染率,而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均会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60-01
在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健康。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可引发肾、肺、脑、心等器官的损害,且并发症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是突变性和多变性,在临床上感染几率较大。相关资料表明,感染发生率的范围在6.2%-12.8%之间[1]。为了提高医院及心血管内科对常见感染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本试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心脑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常见感染因素,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38例,年龄范围在21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4±3.5)岁;病程范围在2年-29年,平均病程为(12.4±2.1)年。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率失常有18例,扩张性心肌病有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有31例,冠心病患者有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同时选取84例同期收治的未感染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衡分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感染的发生几率。对感染患者和对照组的合并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抑酸剂使用、侵袭性操作及心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是同SPSS1.5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之间的比较进行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感染患者中,常见感染部位有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占44.05%,下呼吸道感染机率最高,详情见表1。
对照组患者与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进行侵袭性操作及心功能状况比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可针对以上因素在护理过程加以预防,防止感染危险因素发生,详见表2。
3 讨论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产生,且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而加剧。医院感染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不仅会使患者病情加重,还对其预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多种操作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不断发展,治疗水平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侵入性医疗操作逐渐增加。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免疫功能下降,较多的医疗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均会使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且感染部位也有一定的改变。
本次试验通过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心脑血管科发生感染的几率为7.24%,高于我院平均感染率4.25%。统计分析发现,常见的额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人数分别为37例、19例、12例、10例、6例。通过对感染因素的研究发现,针对本次试验进行预防处理。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侵入性操作会严重损伤患者的黏膜或者皮肤的机体屏障,微生物容易侵入患者的皮肤。所以在临床上,应严格准确地把握操作适应症,且医疗用品使用一次后必须进行消毒或其他处理,在护理和手术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技术规范。(2)合并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提升免疫药物,以减少感染发生,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并做好保暖工作。(3)长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出现有益菌群失衡、耐药菌株增加,还可造成黏膜屏障破坏等等,均会导致感染几率大大提高,已经感染的患者应按照感染细菌谱、细菌耐药情况及经验性使用药物,并提前进行药物试敏操作,根据试敏结果给予用药指导。(4)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就越大,所以若是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应及时提醒患者家属安排患者出院,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要控制其感染率,可通过减少侵入式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基本情况及并发症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毅,王艳霞,史亚娜等.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处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4):58-58.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60-01
在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健康。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可引发肾、肺、脑、心等器官的损害,且并发症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是突变性和多变性,在临床上感染几率较大。相关资料表明,感染发生率的范围在6.2%-12.8%之间[1]。为了提高医院及心血管内科对常见感染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本试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心脑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常见感染因素,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38例,年龄范围在21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4±3.5)岁;病程范围在2年-29年,平均病程为(12.4±2.1)年。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率失常有18例,扩张性心肌病有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有31例,冠心病患者有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同时选取84例同期收治的未感染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衡分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感染的发生几率。对感染患者和对照组的合并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抑酸剂使用、侵袭性操作及心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是同SPSS1.5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之间的比较进行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感染患者中,常见感染部位有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占44.05%,下呼吸道感染机率最高,详情见表1。
对照组患者与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进行侵袭性操作及心功能状况比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可针对以上因素在护理过程加以预防,防止感染危险因素发生,详见表2。
3 讨论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产生,且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而加剧。医院感染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不仅会使患者病情加重,还对其预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多种操作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不断发展,治疗水平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侵入性医疗操作逐渐增加。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免疫功能下降,较多的医疗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均会使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且感染部位也有一定的改变。
本次试验通过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心脑血管科发生感染的几率为7.24%,高于我院平均感染率4.25%。统计分析发现,常见的额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人数分别为37例、19例、12例、10例、6例。通过对感染因素的研究发现,针对本次试验进行预防处理。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侵入性操作会严重损伤患者的黏膜或者皮肤的机体屏障,微生物容易侵入患者的皮肤。所以在临床上,应严格准确地把握操作适应症,且医疗用品使用一次后必须进行消毒或其他处理,在护理和手术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技术规范。(2)合并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提升免疫药物,以减少感染发生,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并做好保暖工作。(3)长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出现有益菌群失衡、耐药菌株增加,还可造成黏膜屏障破坏等等,均会导致感染几率大大提高,已经感染的患者应按照感染细菌谱、细菌耐药情况及经验性使用药物,并提前进行药物试敏操作,根据试敏结果给予用药指导。(4)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就越大,所以若是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应及时提醒患者家属安排患者出院,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要控制其感染率,可通过减少侵入式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基本情况及并发症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毅,王艳霞,史亚娜等.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处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4):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