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利福平胸痛迟发性过敏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95-0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因双肺结核合并左侧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异烟肼0.3g1次/日,利福平胶囊0.45 1次/日(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0201),吡嗪酰胺 0.5g3次/日,乙胺丁醇 0.75g1次/日,口服抗结核药物20天后患者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有发痒,无其它不适,门诊就诊,按“过敏”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服用四联抗结核药物,服药1月后,患者改服疾控中心的抗结核组合药物,(异烟肼0.6,利福平胶囊0.6,吡嗪酰胺2.0,乙胺丁醇1.25;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0201117),隔日服一次,首次服药后患者出现左侧胸痛,但能够耐受,在门诊就诊,复查胸片示,双上肺结核、左胸膜增厚,对症治疗后回家。第二次服药后1小时,患者突发剧烈左侧胸痛,伴胸胀、腰背发胀,腹肌紧张,全身皮肤发红,烦躁不安,呻吟不止,坐卧不宁,为明确诊断,急诊入院,入院后急诊胸腹透视仍提示双上肺结核、左侧胸腔积液,左侧胸膜肥厚,腹部无异常,急诊心电图未见异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4.12×109/L中性粒细胞12.74×109/L,淋巴细胞0.72×109/L,嗜酸细胞0.01×109/L,单核细胞0.64×109/L,嗜碱细胞0.01×109/L,心肌酶,电解质、肾功等化验未见异常,监测生命体征:心率100次/分左右,呼吸20-24次/分,血压、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正常范围。请心内科会诊排除心肌梗塞,给予止痛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入院第二天胸部CT平扫示双上肺结核合并左侧胸腔积液、左侧胸膜增厚,查肝功正常,请感染科医师会诊仍考虑双肺结核合并左侧结核性胸膜炎,胸痛可能与
胸膜粘连有关,建议继续服药治疗。入院第三天复查血常规示: 白细胞7.28×109/L中性粒细胞4.79×109/L,淋巴细胞1.88×109/L,嗜酸细胞0.18×109/L,单核细胞0.42×109/L,嗜碱细胞0.01×109/L,第三次口服抗结核组合药物后30分钟,再次出现同第二次相同的症状,应用激素、止痛对症治疗,持续12小时逐渐缓解,患者在服药间歇期无不适感觉。至次,我们考虑患者的胸痛与抗结核组合药物有关,怀疑患者对某一种或两种抗结核药物过敏,由于患者为双肺结核合并左侧结核性胸膜炎,不能完全停药,故建议患者停服疾控中心发放的抗结核组合药物,改服开始服用的抗结核药物,一天服一种抗结核药物,经过试验,患者服用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服利福平胶囊0.45后患者出现在胸痛症状,但症状较服抗结核组合药物轻,能够耐受,未处理自行缓解,最后确定为对利福平过敏,停服利福平,口服其它三种抗结核药物后患者再未出现胸痛症状。出院后随访一周无异常反应。
2 讨论
利福平是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属广谱抗生素,其抗菌机制是抑制菌体RNA聚合酶,从而阻碍mRNA的合成,对胞内外繁殖期及静止期的结核菌均有杀灭作用。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广泛应用于临床,毒性作用较轻微,主要为消化道不适、转氨酶升高等,较少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本例患者在开始服用利福平无上述过敏反应,服药20天后出现皮疹,发痒,未引起重视,至此患者换服疾控中心抗结核组合药物,利福平剂量加大至0.6时出现了明显的过敏反应,左胸痛,腹肌紧张,全身皮肤发红,应属于利福平的迟发过敏反应,由于患者初服利福平未出现过敏症状,故该患者入院时未考虑药物过敏,直至患者服药三次均出现相同的症状时才想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遇到不能解释的症状时,应放宽思路,以防发生漏诊、误诊。
既往报道的有关利福平不良反应严重的有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多器官功能损害[1],但大多为单系统不良反应 [2],而本例患者口服利福平1月后由于加大利福平剂量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胸痛,腹肌紧张,全身皮肤发红的现象,经过查阅,此种情况未见文献报道。考虑可能的原因为口服利福平制剂1月,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抗体,当再次加大利福平剂量时,作为半抗原与抗体迅速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突发过敏反应,有文献[3]报道,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可致发热,与血小板结合可致血小板减少,与红细胞结合产生血管内溶血,在补体的介导下与肾脏结合,导致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发生多脏器衰竭。本例符合体内抗利福平抗体与利福平迅速结合,导致过敏反应的表现。另外患者前后服用的药物不是同一厂家生产,是否与此有关系,尚有待探讨。总之,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临床工作中要仔细分辨,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黄丹青,王浩楠,陈晓光,等.利福平致严重不良反应3例[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4):358-359.
2 黄淑萍.利福平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师,2004,7(10):813-814.
3 刘德洪,王力增.利福平引起新月体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100.
(责任审校:周晓微)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95-0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因双肺结核合并左侧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异烟肼0.3g1次/日,利福平胶囊0.45 1次/日(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0201),吡嗪酰胺 0.5g3次/日,乙胺丁醇 0.75g1次/日,口服抗结核药物20天后患者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有发痒,无其它不适,门诊就诊,按“过敏”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服用四联抗结核药物,服药1月后,患者改服疾控中心的抗结核组合药物,(异烟肼0.6,利福平胶囊0.6,吡嗪酰胺2.0,乙胺丁醇1.25;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0201117),隔日服一次,首次服药后患者出现左侧胸痛,但能够耐受,在门诊就诊,复查胸片示,双上肺结核、左胸膜增厚,对症治疗后回家。第二次服药后1小时,患者突发剧烈左侧胸痛,伴胸胀、腰背发胀,腹肌紧张,全身皮肤发红,烦躁不安,呻吟不止,坐卧不宁,为明确诊断,急诊入院,入院后急诊胸腹透视仍提示双上肺结核、左侧胸腔积液,左侧胸膜肥厚,腹部无异常,急诊心电图未见异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4.12×109/L中性粒细胞12.74×109/L,淋巴细胞0.72×109/L,嗜酸细胞0.01×109/L,单核细胞0.64×109/L,嗜碱细胞0.01×109/L,心肌酶,电解质、肾功等化验未见异常,监测生命体征:心率100次/分左右,呼吸20-24次/分,血压、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正常范围。请心内科会诊排除心肌梗塞,给予止痛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入院第二天胸部CT平扫示双上肺结核合并左侧胸腔积液、左侧胸膜增厚,查肝功正常,请感染科医师会诊仍考虑双肺结核合并左侧结核性胸膜炎,胸痛可能与
胸膜粘连有关,建议继续服药治疗。入院第三天复查血常规示: 白细胞7.28×109/L中性粒细胞4.79×109/L,淋巴细胞1.88×109/L,嗜酸细胞0.18×109/L,单核细胞0.42×109/L,嗜碱细胞0.01×109/L,第三次口服抗结核组合药物后30分钟,再次出现同第二次相同的症状,应用激素、止痛对症治疗,持续12小时逐渐缓解,患者在服药间歇期无不适感觉。至次,我们考虑患者的胸痛与抗结核组合药物有关,怀疑患者对某一种或两种抗结核药物过敏,由于患者为双肺结核合并左侧结核性胸膜炎,不能完全停药,故建议患者停服疾控中心发放的抗结核组合药物,改服开始服用的抗结核药物,一天服一种抗结核药物,经过试验,患者服用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服利福平胶囊0.45后患者出现在胸痛症状,但症状较服抗结核组合药物轻,能够耐受,未处理自行缓解,最后确定为对利福平过敏,停服利福平,口服其它三种抗结核药物后患者再未出现胸痛症状。出院后随访一周无异常反应。
2 讨论
利福平是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属广谱抗生素,其抗菌机制是抑制菌体RNA聚合酶,从而阻碍mRNA的合成,对胞内外繁殖期及静止期的结核菌均有杀灭作用。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广泛应用于临床,毒性作用较轻微,主要为消化道不适、转氨酶升高等,较少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本例患者在开始服用利福平无上述过敏反应,服药20天后出现皮疹,发痒,未引起重视,至此患者换服疾控中心抗结核组合药物,利福平剂量加大至0.6时出现了明显的过敏反应,左胸痛,腹肌紧张,全身皮肤发红,应属于利福平的迟发过敏反应,由于患者初服利福平未出现过敏症状,故该患者入院时未考虑药物过敏,直至患者服药三次均出现相同的症状时才想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遇到不能解释的症状时,应放宽思路,以防发生漏诊、误诊。
既往报道的有关利福平不良反应严重的有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多器官功能损害[1],但大多为单系统不良反应 [2],而本例患者口服利福平1月后由于加大利福平剂量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胸痛,腹肌紧张,全身皮肤发红的现象,经过查阅,此种情况未见文献报道。考虑可能的原因为口服利福平制剂1月,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抗体,当再次加大利福平剂量时,作为半抗原与抗体迅速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突发过敏反应,有文献[3]报道,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可致发热,与血小板结合可致血小板减少,与红细胞结合产生血管内溶血,在补体的介导下与肾脏结合,导致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发生多脏器衰竭。本例符合体内抗利福平抗体与利福平迅速结合,导致过敏反应的表现。另外患者前后服用的药物不是同一厂家生产,是否与此有关系,尚有待探讨。总之,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临床工作中要仔细分辨,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黄丹青,王浩楠,陈晓光,等.利福平致严重不良反应3例[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4):358-359.
2 黄淑萍.利福平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师,2004,7(10):813-814.
3 刘德洪,王力增.利福平引起新月体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100.
(责任审校:周晓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