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国古代先哲朱熹早就指出为学之道:只有博览群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方能让心智越来越聪颖。作为学生,如果两耳只听一人说(教师说),一心只读一本书(语文书),那就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师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会听“一人说”,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一、吊足孩子课外阅读胃口,激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吊足孩子的课外阅读的胃口,不怕孩子不读课外书。我根据孩子们爱看动画片的特点,告诉孩子这些内容书里都有,书里精彩的故事无穷无尽。我还挑了一些新奇的童话故事,如《大人国》、《小人国》、《鲁滨逊漂流记》等读给他们听,每当这时候,教室里都鸦雀无声,学生的表情随着故事中的情节变化,时而喜时而怒,时而乐时而悲,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紧蹙。可以想象,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对学生的感染力、诱惑力有多大。正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的时候,我戛然而止,卖关子,吊胃口,激发他们自己去读。好奇心强,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去读了,老师大力表扬这部分先“富”起来的孩子,并奖励他们当小老师讲故事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共同致富”。
二、推荐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就适时地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推荐课外书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中低年级学生,主要推荐童话、寓言、儿歌、优秀作文选,这些作品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适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口味。高年级学生则推荐他们阅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有利于孩子们拓宽视野、增加内涵、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我还结合教学内容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让他们将课内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课文《伊索寓言》时,我就补充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书籍让学生徜徉书海,汲取营养。
为了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徜徉在书海中,我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腾出时间要求孩子每天读一篇,寒假读一本,暑假读五本。为了有丰富的课外读物,除了鼓励他们进新华书店、图书馆外,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共享图书资源。
三、指导阅读课外书籍
为了提高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对课外书分门别类进行指导,以一篇带多篇,运用迁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大量的阅读,学生读得很过瘾。在阅读指导课上,我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在书上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种评点法,著名的文章评点家李贽、金圣叹读《三国演义》和《水浒》都用过这种方法。这样做通过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评点法主要是学习别人文章的长处,但也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作记号”、“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的意思,这就是指阅读中的文字批注法。在这一阅读方法上,伟大导师列宁、毛泽东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益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每节课开头两分钟先让孩子展示阅读成果。或背诵优美语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时事新闻,交流信息,阐述见解;阅读课也轮流让孩子上台读书、讲故事,交流阅读所得。这样不仅反馈了孩子们的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我还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对做读书笔记好的同学给予购书券奖励,可以在老师购买的书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来读。
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崔峦先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大量的阅读,孩子们再也不会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我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发话于文,凝墨于纸。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读写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指导学生大量的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可以让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流入学生心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單位:淮阴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江苏】
一、吊足孩子课外阅读胃口,激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吊足孩子的课外阅读的胃口,不怕孩子不读课外书。我根据孩子们爱看动画片的特点,告诉孩子这些内容书里都有,书里精彩的故事无穷无尽。我还挑了一些新奇的童话故事,如《大人国》、《小人国》、《鲁滨逊漂流记》等读给他们听,每当这时候,教室里都鸦雀无声,学生的表情随着故事中的情节变化,时而喜时而怒,时而乐时而悲,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紧蹙。可以想象,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对学生的感染力、诱惑力有多大。正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的时候,我戛然而止,卖关子,吊胃口,激发他们自己去读。好奇心强,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去读了,老师大力表扬这部分先“富”起来的孩子,并奖励他们当小老师讲故事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共同致富”。
二、推荐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就适时地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推荐课外书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中低年级学生,主要推荐童话、寓言、儿歌、优秀作文选,这些作品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适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口味。高年级学生则推荐他们阅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有利于孩子们拓宽视野、增加内涵、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我还结合教学内容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让他们将课内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课文《伊索寓言》时,我就补充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书籍让学生徜徉书海,汲取营养。
为了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徜徉在书海中,我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腾出时间要求孩子每天读一篇,寒假读一本,暑假读五本。为了有丰富的课外读物,除了鼓励他们进新华书店、图书馆外,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共享图书资源。
三、指导阅读课外书籍
为了提高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对课外书分门别类进行指导,以一篇带多篇,运用迁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大量的阅读,学生读得很过瘾。在阅读指导课上,我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在书上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种评点法,著名的文章评点家李贽、金圣叹读《三国演义》和《水浒》都用过这种方法。这样做通过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评点法主要是学习别人文章的长处,但也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作记号”、“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的意思,这就是指阅读中的文字批注法。在这一阅读方法上,伟大导师列宁、毛泽东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益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每节课开头两分钟先让孩子展示阅读成果。或背诵优美语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时事新闻,交流信息,阐述见解;阅读课也轮流让孩子上台读书、讲故事,交流阅读所得。这样不仅反馈了孩子们的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我还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对做读书笔记好的同学给予购书券奖励,可以在老师购买的书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来读。
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崔峦先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大量的阅读,孩子们再也不会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我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发话于文,凝墨于纸。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读写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指导学生大量的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可以让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流入学生心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單位:淮阴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