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中教师科学素养对教学的影响。
  1、教师的科学素养影响其对科学教学主旨的理解。
  有些科学教师同时还从事于语文或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科学教学只是一门学校追加的附属任务,或者由于他们的思维长期受语数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他们的脑海中,每一节科学课只要把科学规律、科学发现向学生揭示了,这节课的目的就算是达成了。而事实上,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科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科学志趣的养成以及科学方法的指导上。因为科学志趣才是他们持续不断接近科学、走进科学、投入科学的原动力;而科学方法是他们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所真正欠缺的。
  片断一:《证明地球的自转》一课中,学生分小组完成摆的实验后,教师提问:在你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之后点了几名同学回答,但学生所说的一直与教师期望的相去甚远。(教师期望学生直接回答出:我发现了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片断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见的是现象,而深层次的即从现象所反映出的科学规律则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抽丝剥茧、层层分析才能汇总得到。学生看到摆的铁球撞到铁架台,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摆的铁球撞到铁架台?之后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在实验过程中,铁架台在转动而铁球的摆动方向不变,方向不变的铁球撞到了转动而来的铁架台柱子。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性。
  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达却忽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这样科学探索方法的指导。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不会太高。
  2、教师科学素养影响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
  小学科学课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同进入课改实验已经有些年头。教材编排的内容是经过编者精心筛选、细致安排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足以概括事物的变化。有些知识在编者当时是须要我们认真探索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某些知识已作为科学常识被我们每个人所熟知。教师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素养,盲目地照本宣科,即是在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又因难度太低而消磨了学生科学探索热情。
  片断二:《证明地球的自转》中,学生通过傅科摆的实验“见到”了地球的自转,接着教师安排了书本内容第三部分:说一说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四种猜想中哪种可以排除。
  片断思考:《证明地球的自转》是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早已知道地球的自转,且四种猜想中“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转”这一猜想是正确的,他们也知道。教师教条地按照课本先研究傅科摆,再运用傅科摆实验得出的结论判断四种猜想,这样的形式安排使得后面的猜想流于形式,失去了探索的意义。“尽信书不无书”,教师对教材无选择地盲从这种处理方式也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怀疑精神的养成。
  3、教师科学素养影响其对科学知识的讲解。
  许多科学的发现浇筑着大量科学家的辛劳与汗水,消耗了他们无数的青春年华。期望学生通过一两节课即能掌握那些高深或细致的科学知识确实难度较大。何况,对于科学来说,稍稍一丁点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你与某个结论失之交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掌握较为全面的科学知识,并且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上的障碍。
  片断三:《证明地球的自转》一课中,教师先安排学生探索摆的特性,接着观看傅科摆实验,从而得到地球在自转的结论。 片断思考:看似衔接紧密两个部分,如果教师不加分析地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我想这节课上下来学生绝不是真的“看见”了地球的自转。因为根据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性,摆如同一支笔以相同的频率不断的左右画线,而纸则相当于我们的地球逆时针缓慢转动,我们见到的“摆”留下的痕迹应该是许多相交的直线。而事实上,傅科摆在沙上留下的痕迹却是许多相交的孤线。这其中蕴含着:地球自转同时为地球上的傅科摆摆球带来了离心率,在离心率的作用摆球运动轨迹成弧形。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无法将这一知识带领学生参悟明白,学生对于“为什么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永远只是囫囵吞枣。只知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至于其中的道理也就只能含糊其辞了!
  二、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1、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
  ①课堂中,教师不要过分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因为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应设法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存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②实验中,教师要允许失败的实验结果。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总结于成功的实验。很可能正是那些失败的实验结果引发了思考,最终某个重大发现揭开神秘面纱与我们众人见面。
  2、以可见的模拟实验帮助孩子分析科学现象。
  具体实在的感性材料可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刺激大脑皮层形成感备中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要领的形成与理解。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等)所不及的!教师在理解知识的前提下,尽量以可见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与掌握。
  3、以丰富的课外知识充盈课堂的内涵。
  ①课堂中,教师渗透大量科学信息,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
  科学世界神奇玄妙,学生对科学世界天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大量的科学信息,不仅可以保有学生的这种热情,而且极有可能由此促进了一个未来科学家的成长。
  ②课堂中,教师浸透一定科普知识,“煽动”学生的环保意识。
  ③课堂中,教师介绍一些科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作者单位: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223001】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趣”为径。  一、透视教学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活化无声文本,融化“冰冷美丽”的课堂  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我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现象,在教室东面黑板上挂出“太阳”,创设太阳升起,小朋友早晨高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非常单一,一个学生好还是不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逐步开展,成为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推动因素。这种形成性评价改革注重调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只要应试教育存在,班级中的后进生就不会避免。实际上,即便不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优异与否的唯一标准,班级中仍旧会出现后进生。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不少教师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事实上这些后进生不但会降低班级的整体成绩,部分后进生甚至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形成管理学上酒与污水定律的效应(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
在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实验记录单记录着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反映着老师的科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也是学生科学学习成长轨迹的反映。科学地设计并使用好实验记录单,对老师教学和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实验记录单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导,参照课程标准精心设计记录单,注重实效性。3~6年級的学生都开设有《科学》这门课,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逻辑思维特点,掌握的知识不一样,老师应对
孟子曾提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敌,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也就是说,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教师不同程度地都有职业倦怠。在提出“幸福扬州”的基础上,市教育局提出了“幸福师生”的口号,教师的幸福感哪里去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光辉哪里去了? 什么导致了教师幸福感的缺失,怎样能唤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到
创建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的需要,最根本的是学生的需要。既然这样,就应该拿出勇气和信心去摸索出高效课堂的标准,探索高效课堂教师、学生应该怎么去做,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最终让高效课堂不再是一座海市蜃楼,而是一座实实在在坚实的大厦,成为我们师生的美好家园,尽情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高效课堂崇尚的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更应该是“幸福”的课堂。在幸福的课堂上学生自己是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村体育课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体质状况有明显下降趋势,体育锻炼时间不能按照要求保证,体育课质量、效率有待提高。笔者针对我县农村学校体育课的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旨在引起重视,提出对策,努力改变现状,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童话剧是一种以童话故事为原型,幼儿进行表演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幼儿通过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道具、场景等,再现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个片断)的表演形式。童话剧中语言的运用,包括语音、语调、强弱、停顿、呼吸、吐字、潜台词等。幼儿在童话剧中的语言表达还受到自身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反复的练习中逐渐丰富、流畅。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对
所谓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 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知识架设起阶梯,以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感受生活,思考问题。因而在学校,我们对学生施与的应该是智慧教育。而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有效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
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在我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后,学生会“唉!”的一声,觉得很无聊,课上无精打采,一点兴趣都没有。然而让他们自己活动时,他们就会立刻容光焕发,迫不及待地这儿几个人,那儿几个人兴致勃勃地玩起了他们的游戏,直到玩得浑身冒汗,头发稍都湿了,下课铃响了还不想停下来。这引起了我的深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利用游戏既可以达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