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低吸机会,坐等牛来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香港资本市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六次股灾,每次股灾的出现,恒生指数都会出现超过一半的跌幅。而如今,随着上证指数以及香港国企指数由最高点累计跌幅超过20%,似乎预示着股市已经到了牛熊分界的交叉路口。是抛售为先还是持币观望,市场产生了分歧。
  美国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经评论过大部分人的投资现状:“一般而言,股票的价格长期是看涨的,但是100个人中有99个人却老是成为慢性输家。这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没有计划,他们买在高位,然后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惧,急着把赔钱的股票杀出。他们的投资哲学是‘买高卖低’。”彼得·林奇认为,买在高位然后失去耐心,成为投资者投资失败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当下市场一轮又一轮的非理性下跌,在笔者看来,投资者入场拾金的机会已经到来。

半个世纪,六次股灾


  在香港资本市场,界定熊市的方法通常有两个:恒生指数跌破250天均线,或是指数自高位回调超过20%。正因如此,尽管恒生指数自33484点高位,辗转下跌至执笔一刻的27830点今年最低位,跌破250天平均线,但因跌幅只有15.00%,尚未算作正式步入熊市。
  不过,在一江之遥的A股市场,由于近期上证指数持续走弱,自年初的3587点持续下挫,目前已经跌至2722点附近,不仅失守200天均线,累积跌幅也达到了23.17%,似乎由此已经确认了熊市信号。这也导致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表现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较于恒生指数更大的跌幅——由13963点累积下跌22.70%,至目前10608点仍然没有止跌迹象,似乎真的预示“牛去熊来”。
  华尔街有句谚语: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有升必定有跌),听来仿佛是在投资者的伤口上洒盐,但是如果能够理性地回顾一下恒生指数的历史,自1964年7月开始至今54年,几乎每隔几年,投资者便会遇到一次触动人心的大熊市。每次股灾出现,恒生指数都会出现超过一半的跌幅,例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66.5%)、2000年互联网泡沫(-54.7%)、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60.9%)、1987年香港股灾(-52.5%)、1981年石油危机(-62.6%),甚至在最严重的1973年股灾,恒生指数暴跌91.5%,由1774点跌至150点,导致当年不少投资者妻离子散、倾家荡产。
  有趣的是,港股市场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当中,并没有因为上述几次大股灾一跌不起,恒生指数反而从设立至今,最多累积涨幅高达33倍,相当于年化收益率11.5%。若再算上香港市场平均2%的股息率,则意味着资金每5.33年便能累积上升1倍。先别说汇丰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在早前低至1万元每年只能获得1元的利息,就算是在大陆市场,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10%以上的理财产品也是凤毛麟角。可见熊市不可怕,谁跑谁尴尬。

在熊市中赚钱


  那对于当下的资本市场来说,存在让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的方法吗?笔者认为,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能够在股市中获得稳定收益的方法不外乎:
  1.选择了如腾讯控股般极为优质股票,并长期持有——自腾讯2004年以3.7港元上市,今年初股价高达476港元,考虑到2014年腾讯将股份一拆五,尚不考虑股息,14年间股价大涨643倍;
  2.好好利用来之不易的熊市趁低吸纳,坐等牛市。
  不过,像腾訊这样的能够实现股价长期上涨的优质个股,全香港只有这一只。其他基本面优秀,股价走势相对不错的个股,如吉利汽车、舜宇光学科技、石药集团等,也多是涨涨停停。
  不过,在市场上哀鸿遍野时能够排除杂音,果断出手趁低吸纳,这就等同于违背人性。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别人恐惧我贪婪”从来都是知易行难。此外,能够做到在熊市中赚大钱的另一关键,就是在于投资者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毅力去持有。毕竟,历史告诉我们恒生指数总能创出新高,优质公司也总能够在市场波动中不断向上,等不到优质标的回归价值就匆忙平仓离场是多么的可惜。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稳定利润保障的公用事业股似乎可以成为投资者首选标的。根据过去30年的经验,笔者也确实发现投资公用事业股的回报较为稳定。以香港中华煤气为例,公司自1986年上市至今,基本面优异且股价稳定向上,在过去的32年为股东带来了平均13%的年化回报,若加上每年约2.5%的股息率,总回报率相当于15.5%。
  (作者系中投傲扬精选基金经理,文中涉及股票只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
其他文献
指数创新低,警惕市场中的不利因素  本周的A股市场用“弱”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外围市场连续上涨的环境下,A股市场却每天跌多涨少,只能靠一些大盤蓝筹股勉强抗住指数,而指数还在屡屡创新低。在这种市场下,千万需要谨慎动手。除了指数形态,整体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会成为市场上涨的潜在绊脚石。  1、美国加息将引发市场资金的快速外流。每次美股加息,A股市场都不会有什么起色,目前上证指数还是弱势行情,正
期刊
随着“独角兽”IPO和CDR上市进程加快,投资者的打新热情再度被激发。但在当前震荡市场下,配市值打新的难度在于持有底仓股票的市值很难把握,打新收益容易因股票市值下跌而稀释;另外,新股发行从“常态化”转向“精品化”,也让底仓配置日益成为打新收益高低的关键。  佳盛投资总经理王炜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在当前股市偏“熊市”的背景下,打新底仓配置要重视对基本面的分析,配置持续高增长、高壁垒的行业,遵循未来
期刊
中報预增的超跌股
期刊
近日,券商1-5月的月报已经披露,前5个月的业绩也基本奠定了上半年的行业格局。相比去年,行业盈利前十强的券商基本未变,唯独兴业证券滑落到10名开外。值得注意的是,亏损券商数从去年同期的两家扩大到今年的6家,行业利润率也小幅下滑,显示当前“严监管+清淡”的行情确实严重冲击到了证券行业。  就分项业务而言,记者注意到,IPO骤冷导致承销冷清、股价下跌导致的质押爆仓对券商伤害最大,6家亏损券商中也不乏主
期刊
《红周刊》:股价闪崩愈演愈烈,本周就有同济堂、中房股份、人人乐、金力泰、南都电源、贵人鸟、鲍斯股份、中天能源等十余家公司股价先后闪崩,如瑞贝卡等公司股价闪崩后公告称因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停牌,这能够挽救公司股价走势吗?  小徐:瑞贝卡能够推出怎样的定增方案还不了解,但如之前我们所言,闪崩加重组或定增模式已成高控盘公司的标配,而事实证明,靠这样的方式能阻拦住股价继续下跌的公司只是极少数,因此对
期刊
医药股正处于第一波的调整阶段  去年我曾表明过一个观点:2018年是医药股的牛市元年,这个牛市周期至少会持续三年,此观点不会因为指数涨几天或者跌几天就发生变化。  我认为医药股近期的调整很好,就像今年4月中旬也调整了一次,调完了以后还涨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医药板块的调整,其实是市场给了投资者一次上车的机会。  医药板块的主升浪主要体现在板块的行情轮动,这个特点有点像消费股。茅台股价先涨,涨到很
期刊
本周两市下行破位,沪指跌1.48%,深成指跌2.57%。两市累计成交1688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3亿元。数据显示,行业层面,本周机构资金流入保险、钢铁、水泥、运输物流、生物质能等板块,金重仓、医药、新能源、沪港通、计算机等块资金流出较多;个股方面,工业富联、科沃斯、汉嘉设计、三一重工、保利地产等股票受至机构资金追捧,而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万华化学、三安光电等股票有较大幅度的资金流出;本周机构
期刊
中兴通讯复牌后毫无悬念地连续3个一字板跌停,从一只被追捧了两年的白马股,沦落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烫手山芋,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很多持股者惊呼踩雷。然而回首中兴通讯事件的始末,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起黑天鹅事件。两年间中兴通讯多次公告这一“重大无先例”事件,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投资者无视风险继续追捧呢?中兴通讯的风险提示又是否充分呢?这需要实证分析。负面影响程度被严重低估  中兴通讯于2016年3月7日发
期刊
美聯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期刊
本周沪指震荡走低,创2016年9 月30 日以来的新低,报收于3021.95 点,较上周跌45 点。沪市成交7632 亿元,较上周减少475 亿元,深市成交9252 亿元,较上周减少547亿元。本周权重板块中钢铁、保险、煤炭开采、银行护盘明显,而石油开采、券商等随大盘回落。题材板块全线回落,无一收涨,跌幅居前的板块有西藏、医疗器械、在线教育、石墨烯、锂电池、基因测序、网络安全、海洋经济、工业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