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媒體,社會向前行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過去, 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不單使得資訊得到了更廣的傳播,人們知道什麼正在發生,什麼與我有關,更使得人們得以和周圍的人,共同分享對事件的看法,使得人們能夠在對事件的探討中完成社會交往。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 人們可以隨時利用網路進行社交,交流傳播的不單是資訊,還有感知,擁有和自己共同興趣的一批人的感受。而新媒體正是Web2.0時代的產物。當打開手機APP查看新聞取代了讀報看新聞;當網絡數字電視客戶端取代了傳統電視技術;當Apple Pay等數字支付方式開始改變我們以往的支付方式時,新媒體的出現,對我們工作、學習、娛樂方式都產生著改變,甚至影響著社會發展和政務推動的形式。
  環顧兩岸四地,新媒體時代正在崛起。大陸近年來因為微信、微博的興起,社會發展呈現新形態,網絡問政、政務微博的出現,成為輿論監督的重要管道;走在世界前列的香港,這兩年因為新媒體的發展加速了社會訊息流動,但也帶來隱憂;新媒體發展迅速的台灣社會,不斷陷入政治、社會漩渦,更有不同的文創、商業屢屢借助新媒體傳統商業模式。新媒體發展的勢頭異常兇猛,給原有媒體市場和社會發展帶來更大的沖擊。
  新媒體已對社會方方面面產生了影響,其作用和影響日益凸顯,相信兩岸四地的對其良性發展有所共同的期待,那麼在未來,新媒體將會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產生怎樣的影響?傳統媒體藉助新媒體如何過渡轉型?本期我們邀請了兩岸四地的專家為我們暢談各地新媒體的發展,探討新媒體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影響與弊端。
  第一板塊“新媒體,全球新定位”中,我們集中探討新媒體的概念。目前新媒體的發展形式,新媒體給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媒體生態帶來了什麼影響,各地政府如何利用新媒體加強政策溝通,民眾如何利用新媒體作為發聲工具。在第二板塊“前進兩岸”,前中信出版集團中信書院副總經理、前《環球企業家》執行副主編仇勇先生,以資深媒體人的實際經驗講述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政務新媒體如何適應社會未來發展需要;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黃煜教授、資深新聞評論員,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解構近十年來的新媒體浪潮,以及香港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的現狀,討論新媒體對社會各方面產生的影響;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博士,以自身為台灣總統府授課的經驗,講述新媒體對台灣政治、輿論格局方面的影響,以及在即將到來的2016台灣大選,新媒體在當中又會扮演什麽樣的角色。走入“立足本土”板塊,全球中文互聯網第一代媒體人,知名海外華人傳播學者,澳門大學傳播系吳玫教授,為我們詳盡剖析新媒體的發展特性,面對新媒體發展起步較晚的澳門,更對澳門新媒體發展現狀深入分析,暢談澳門新媒體未來發展。
  新媒體浪潮下,它為我們帶來的是變革還是衝擊?在新媒體仍在發展起步的澳門,環顧世界各地政府對新媒體的運用,新媒體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如何利用好新媒體這把雙刃劍,是未來值得思量的一個問題。
其他文献
讀貴刊六月號《緩解交通,澳門人惟自救》一文,頗有感慨。記得六十年代末,我在內地讀書時,老爸就告訴我,祖家澳門是一個幽靜的小城,人口僅有十萬,沒有甚麼車輛,外出都可以騎著單車漫遊,大街小巷充滿歐式風情,非常浪漫迷人。從那時起我就對地理科格外感興趣,曾經對照著牆上的世界地圖,將世界各國的版圖按面積大小排名依次描畫下來,並將地圖上小的不能再小的澳門用紅筆圈起來。我也曾驕傲地告訴班上的同學,別看澳門小,它
期刊
“元素”一詞成為熱詞已有經年,至今仍暢行不衰。大到世界元素,中國元素,小到文化元素,音樂元素,時裝元素,車元素等等不一而足,總之社會這個大染缸,什麼都可往“元素”裡裝。元素按詞典解釋,“元”是最基本的,初始的;“素”為素材、物質。筆者最早接觸“元素”一詞,並受其概念啟蒙,自初中背“化學元素週期表”開始,老師說了,要想學好化學,就得把那118種元素,背得滾瓜爛熟。那時“元素”對我來說,就是金屬類或冒
期刊
澳門賭收下滑近一年之際,路氹城一家新場開幕,吸引了不少嘗新的消費者前往,銀河二期與百老匯之間的街道熙來攘往,人頭湧湧,迫爆氣氛近年罕見。老夫目睹此盛況,再看《澳門月刊》六月號一篇題為《激流勇進,力爭澳門新地標》的人物專訪,感覺對銀河娛樂集團二期開業,便有了由遠及近,由外而內的基本瞭解和認識。  人常說做生意要成行成市,達到規模效應才能鞏固競爭力。澳門擁有的酒店數目規模、高尚食府以至購物品牌的數量,
期刊
自從“新媒體”的概念橫空出世,仿佛其他媒體都“老”了。現在,數字報刊、移動電視、社交網絡、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其勢不可擋。顯然,這是一場意義深遠的媒體變革。它的實質在於,重新定義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就像蘋果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亞馬遜重新定義了書店、特斯拉重新定義了汽車,技術的革新,給媒體帶來一種巨大變化。適應這種變革,用好新媒體,提升治理能力,是澳門人的時代使命,也是當務之急。  用好新媒
期刊
寸土寸金的澳門,當下只要有關於土地的動靜,一定是牽動著所有人的“神經線”。這不,6月中旬,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突然宣佈“放生”16幅閒置地,這消息殺得眾人措手不及。何為土地“放生”?政府早年已圈定48幅閒置地進行回收,但拖了三年。其中有部分項目已經開始動工,如今卻被突然宣佈“放生”,不回收了,任承批人繼續使用。  這一批“放生”閒置地,涉及面積接近37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原來屬於馬會北馬房的住宅項目
期刊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民政總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朱豔增華——故宮珍藏清乾隆漆器精品展”,由澳門基金會、旅遊局等聯手協辦。此次展覽將展出故宮珍藏逾120件套清乾隆時期製作的漆器文物,包括大型漆器家具,如寶座、靠背椅、屏風、坐墩、炕几,飲食具、化妝用具、樂器、燭臺等,展示清代乾隆朝漆器所取得的歷史成就。  清代乾隆時期漆器工藝表現形式豐富、工藝技術高超,是漆器製作最蓬勃的時
期刊
時至今日,傳統媒體都在新媒體領域中另覓出路。在香港,《蘋果日報》率先突破傳統媒體模式,推出“動新聞”引發網民追捧;網絡媒體順應新媒體潮流應運而生,獨樹一幟的言論風格,拓展了言論空間。新媒體時代來臨,網絡在手,平民百姓都可以變成記者,新媒體的出現是否為社會帶來更多思考?  轉型路,尷尬前行  香港新媒體在過去的十年一直蓬勃發展,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利用新媒體平台創建一個網絡媒體,相對而言成本較低,
期刊
24小時通關時代,隨著習近平主席訪澳前一天正式開啟,未來珠澳兩地三大海關口岸發生巨大變化,其中人流量最多的拱北口岸將早提前、晚延後各一小時,而跨境工業區口岸也於淩晨0:00-7:00開放給本地居民、內地學生以及外地僱員夜間使用,橫琴口岸則是採用24小時制,方便居民和遊客隨時進出澳門。期盼已久,終究成真,通關帶來的是便捷、高效還是高漲、堵塞?開通尚不足一月之際,究竟帶給珠海、澳門兩地社會多少變化,未
期刊
回歸後,澳門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目前,面對產業適度多元以及經濟轉型的時期,人才緊缺與求才若渴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國家領導人每每談及澳門問題的時候,都期盼特區政府能夠真正“人才建澳”。  由澳門的實際情況出發,要落實“人才建澳”的理念,首先要建立專業認證制度。世界很多地方,都是通過專業認證制度,建立人才的客觀標準。行政長官雖多次表明,將在社工、建築、醫療衛生、物管等多個行業,構建專業認證制度。但是,相關
期刊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發佈、接收資訊上更為方便,但與此同時,香港近年紛爭不斷,新媒體已經成為新型社會事件的“擴音器”和“發動機”,新媒體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政府又該如何利用好新媒體與民間進行政策溝通?  媒體變革 勢在必行  新媒體的發展雖延續了十年的時間,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的衝擊和壓力不可小覷,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攻勢,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不管相不相信,改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