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基于需求分析,调查了一所财经类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调查发现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后续课程呈现出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 需求分析;大学英语 ;四级后续课程
一、 需求分析和四级后续课程
不论是普通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Hutchinson &Waters,1987)。国内已经有学者利用需求分析探讨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开设。这些研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学生展开。有的针对某一所普通院校展开调查(郑曼怀,2013;符雪青,2014),有的集合多所高校展开横向研究(蒋艳、马武林,2013),有的探讨了某一类高校,如理工类院校(谢济光,2003;吕鸣,2012)、民族院校(陶瑞,2010)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的探讨了某一地区,如民族地区(黄兵,2009)、广西地区(黄映秋,2006)、河北省(张海瑛、孙凤薇,2007)高校学生的需求。通过需求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类别、不同地区高校对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各异,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关键是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使课程设置与本校学生实际需求有效结合,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涉及到财经类院校学生的需求分析调查并不多(蔡基刚,2012;何明霞、王瑾,2012;蒋艳、马武林,2013;刘艳梅、朱慧敏,2013等)。本研究聚焦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生对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
二 、问卷调查及分析
1 .调查内容和对象
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以一所“211”财经类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对象,调查了学生在基础阶段考完四级后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本研究根据 Hutchinson 和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框架,参考国内外外语教学需求分析问卷,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现状、目的需求、课程需求、能力需求等。
143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接受了调查。他们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将要进行四级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专业涵盖了工商管理、税务、会计、电子商务、经济学、金融数学等,具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有助于我们综合了解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问卷在课堂上完成,保证了回收率。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现状。大部分同学对自己听、说、读、写、译这几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满意。相比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的听力和阅读技能掌握情况最好,口语和翻译技能掌握较差,分别仅有16%和12%的同学对自己的口语和翻译能力表示满意。对已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约有51%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2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约占23%。学生对不满意的原因进行了排序,课堂教学内容枯燥、课程设置单一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就是课堂外英语环境塑造、与高中教学内容重复等。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基本一致(戴炜栋,2001;赵庆红等,2009;蒋艳、马武林,2013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体现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缺乏、兴趣下降、满意度低下。
对于课程设置,49%的学生认为可以取消基础英语的学习,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就按照自己需求选择后续课程,27%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还有约24%的学生态度不明朗。可见,学生对四级后续课程的认可是很高的。不能忽略的是仍有27%的学生支持基础英语课程。因此,是否完全取消基础英语课程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分级教学、分模块课程是满足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级别学生需求开设多元化课程。
(2)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我们调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需求,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较为功利性的完成学分要求、考研或出国,或是与能力提升、未来发展相挂钩的因素,如职业提升、开拓视野等,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认可度非常高。排在前两位的是“能增加自己竞争筹码,未来会有更多的职业提升空间”以及“外语能力是大学生也是专业人士的基本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分别有 91%和90%的学生对“开拓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学术、工作中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两个学习目标表示赞成。相比而言,“完成学分要求”认可度最低,这也说明学生不再局限于短期目标,视野更为开阔、目標更为长远。
学生对四类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进行了排序,即英语技能类、英语应用类、与专业有关的ESP类以及文化通识类课程。如表1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与英语应用有关的课程,其次分别是英语技能有关的课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课程以及人文素养类课程。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考完四级后最想提高的能力。如表2所示,对语言基本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这四种能力,学生都持积极认可态度。根据五级量表计算出每一选项的加权综合得分,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提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接下来是“提升人文素养”和“提升学术英语能力”。分别约95%和87%的同学认为英语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升重要,而这一结果与学生对课程的需求选择结果一致。
可见,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更受学生喜欢而成为首选课程。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社会对各类人才使用英语交流需求的提高,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英语能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他们非常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与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应用能力也是相契合的。
就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方向,很多专家学者强调开设学术英语类课程(秦秀白,2003;杨惠中2010;蔡基刚2010等)。比如蔡基刚(2010)的调查发现复旦大学的学生和各学院对学术英语有着强烈的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对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是多样的,旨在提升学术能力的课程并不最受青睐。尽管学生对“在学术、工作研究中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一英语学习目标非常认可(表示赞成和非常赞成的约占90%),77%的同学认为提升学术英语能力重要,但在选择课程时并非首选。一方面学生更为重视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被调查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学术英语课程,对这类课程的课程性质、内容不甚了解,或许也是选择比重少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选择后续课程的原则。课程难易度、老师给分高低以及自己的兴趣及今后发展需求都是学生选课的考虑因素。个人兴趣、自己能力的提升和就业需求这三个因素排在前三位。超过90%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提升和自己的兴趣是最重要的选课原则。相比而言,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 “课程难易度”、“老师给分高低”这两个因素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更注重课程学习对自己长远发展的影响,但仍然会考虑诸如“老师给分高低”这样比较现实的因素。
三、 结语
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设置差异较大,很多普通高校存在诸如重视性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缺乏、学习断层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郑大湖,2005)。不同类型、多元化的课程,而不是单一偏向人文性或工具性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时,如何平衡通用英语、专门用途和人文素养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校定位、学校甚至各个院系的培养目标以及师资力量和培训。不同高校如何根据学校类型、定位,并结合学生需求等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4]符雪青.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6):74-78.
[5]何明霞、王瑾.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分析与课程体系构建[J].科研园地,2012(6):60-63.
[6]黄兵.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 :264-267.
[7]黄映秋.关于广西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调查与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5):139-140.
[8]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3(7):64-75.
[9]刘艳梅、朱慧敏.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財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以省属财经类高校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3(3):69-77.
[10]吕鸣.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 J]. 海外英语.2012(4):47-49.
[11]陶瑞.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需求分析与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0(3):77-80.
[12]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13]谢济光等.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育的调查[J] .高教论坛, 2003(2):96 -98, 104.
[14]杨惠中.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15]张海瑛、孙凤薇.河北省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现状调查[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137-139.
[16]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22.
[17]郑大湖.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 广西教育学院报,2005(5):61-64.
[18]郑曼怀.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67-71.
[19]Hutchinson, T & Water,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本研究受到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的问题与对策”资助(YETP0981)。
关键词: 需求分析;大学英语 ;四级后续课程
一、 需求分析和四级后续课程
不论是普通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Hutchinson &Waters,1987)。国内已经有学者利用需求分析探讨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开设。这些研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学生展开。有的针对某一所普通院校展开调查(郑曼怀,2013;符雪青,2014),有的集合多所高校展开横向研究(蒋艳、马武林,2013),有的探讨了某一类高校,如理工类院校(谢济光,2003;吕鸣,2012)、民族院校(陶瑞,2010)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的探讨了某一地区,如民族地区(黄兵,2009)、广西地区(黄映秋,2006)、河北省(张海瑛、孙凤薇,2007)高校学生的需求。通过需求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类别、不同地区高校对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各异,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关键是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使课程设置与本校学生实际需求有效结合,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涉及到财经类院校学生的需求分析调查并不多(蔡基刚,2012;何明霞、王瑾,2012;蒋艳、马武林,2013;刘艳梅、朱慧敏,2013等)。本研究聚焦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生对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
二 、问卷调查及分析
1 .调查内容和对象
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以一所“211”财经类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对象,调查了学生在基础阶段考完四级后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本研究根据 Hutchinson 和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框架,参考国内外外语教学需求分析问卷,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现状、目的需求、课程需求、能力需求等。
143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接受了调查。他们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将要进行四级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专业涵盖了工商管理、税务、会计、电子商务、经济学、金融数学等,具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有助于我们综合了解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问卷在课堂上完成,保证了回收率。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现状。大部分同学对自己听、说、读、写、译这几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满意。相比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的听力和阅读技能掌握情况最好,口语和翻译技能掌握较差,分别仅有16%和12%的同学对自己的口语和翻译能力表示满意。对已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约有51%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2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约占23%。学生对不满意的原因进行了排序,课堂教学内容枯燥、课程设置单一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就是课堂外英语环境塑造、与高中教学内容重复等。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基本一致(戴炜栋,2001;赵庆红等,2009;蒋艳、马武林,2013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体现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缺乏、兴趣下降、满意度低下。
对于课程设置,49%的学生认为可以取消基础英语的学习,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就按照自己需求选择后续课程,27%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还有约24%的学生态度不明朗。可见,学生对四级后续课程的认可是很高的。不能忽略的是仍有27%的学生支持基础英语课程。因此,是否完全取消基础英语课程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分级教学、分模块课程是满足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级别学生需求开设多元化课程。
(2)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我们调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需求,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较为功利性的完成学分要求、考研或出国,或是与能力提升、未来发展相挂钩的因素,如职业提升、开拓视野等,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认可度非常高。排在前两位的是“能增加自己竞争筹码,未来会有更多的职业提升空间”以及“外语能力是大学生也是专业人士的基本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分别有 91%和90%的学生对“开拓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学术、工作中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两个学习目标表示赞成。相比而言,“完成学分要求”认可度最低,这也说明学生不再局限于短期目标,视野更为开阔、目標更为长远。
学生对四类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进行了排序,即英语技能类、英语应用类、与专业有关的ESP类以及文化通识类课程。如表1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与英语应用有关的课程,其次分别是英语技能有关的课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课程以及人文素养类课程。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考完四级后最想提高的能力。如表2所示,对语言基本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这四种能力,学生都持积极认可态度。根据五级量表计算出每一选项的加权综合得分,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提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接下来是“提升人文素养”和“提升学术英语能力”。分别约95%和87%的同学认为英语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升重要,而这一结果与学生对课程的需求选择结果一致。
可见,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更受学生喜欢而成为首选课程。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社会对各类人才使用英语交流需求的提高,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英语能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他们非常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与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应用能力也是相契合的。
就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方向,很多专家学者强调开设学术英语类课程(秦秀白,2003;杨惠中2010;蔡基刚2010等)。比如蔡基刚(2010)的调查发现复旦大学的学生和各学院对学术英语有着强烈的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对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是多样的,旨在提升学术能力的课程并不最受青睐。尽管学生对“在学术、工作研究中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一英语学习目标非常认可(表示赞成和非常赞成的约占90%),77%的同学认为提升学术英语能力重要,但在选择课程时并非首选。一方面学生更为重视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被调查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学术英语课程,对这类课程的课程性质、内容不甚了解,或许也是选择比重少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选择后续课程的原则。课程难易度、老师给分高低以及自己的兴趣及今后发展需求都是学生选课的考虑因素。个人兴趣、自己能力的提升和就业需求这三个因素排在前三位。超过90%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提升和自己的兴趣是最重要的选课原则。相比而言,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 “课程难易度”、“老师给分高低”这两个因素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更注重课程学习对自己长远发展的影响,但仍然会考虑诸如“老师给分高低”这样比较现实的因素。
三、 结语
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设置差异较大,很多普通高校存在诸如重视性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缺乏、学习断层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郑大湖,2005)。不同类型、多元化的课程,而不是单一偏向人文性或工具性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时,如何平衡通用英语、专门用途和人文素养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校定位、学校甚至各个院系的培养目标以及师资力量和培训。不同高校如何根据学校类型、定位,并结合学生需求等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4]符雪青.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6):74-78.
[5]何明霞、王瑾.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分析与课程体系构建[J].科研园地,2012(6):60-63.
[6]黄兵.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 :264-267.
[7]黄映秋.关于广西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调查与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5):139-140.
[8]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3(7):64-75.
[9]刘艳梅、朱慧敏.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財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以省属财经类高校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3(3):69-77.
[10]吕鸣.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 J]. 海外英语.2012(4):47-49.
[11]陶瑞.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需求分析与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0(3):77-80.
[12]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13]谢济光等.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育的调查[J] .高教论坛, 2003(2):96 -98, 104.
[14]杨惠中.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15]张海瑛、孙凤薇.河北省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现状调查[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137-139.
[16]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22.
[17]郑大湖.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 广西教育学院报,2005(5):61-64.
[18]郑曼怀.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67-71.
[19]Hutchinson, T & Water,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本研究受到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的问题与对策”资助(YETP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