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古诗词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它能陶冶个人情操,提升个人志向。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重要内容,在中考中,更是必考题型。在古诗词备考复习课中,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就必须讲究复习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复习课;策略
  对于语文中考来说,古诗词鉴赏是中考的一大考点。自中考之事尘埃落定,古诗词鉴赏题就成为我省语文出题专家的最爱。毕竟"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但使人灵秀,而且使人摆脱庸俗,变得更为文雅。无怪乎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能深得出题专家的青睐。那么,如何提高中考古诗词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呢?从我自身的教学经验而言,我认为中考古诗词复习课应做到以下三策略:激情趣、懂方法、善巧用。这“三策略”体现了复习课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过程,真正提高中考古诗词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复习课更是如此。复习时教师若能先起到抛砖引玉、推波助澜的作用,激起同学们鉴赏古诗词的兴趣,使其学习更有动力,便是成功的一半。因为,激发情趣,就是为主动巩固所学知识助力。
  一、激情趣,有动力
  学生在中考备考中,因任务重,压力大,在复习功课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毫无拼搏的动力,因此在中考复习课中更加深感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这就大大降低了中考备考复习课的效率。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中考复习课中,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对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和动力,因为古诗词鉴赏题是海南省中考必考题型之一。那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情趣的途径有很多种,我较常用的是以下三种:
  (一)以读激趣
  众所周知,中国古诗词语言十分精练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鲜明的韵律美,很适合吟咏。犹如一首好的乐曲,时而宛转悠扬,时而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陶醉其中。在备考古诗词复习课中,如果能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朗读,体会其韵律美,就能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使教学事半功倍。
  读是悟的基础,读能深化悟的程度。只有不断地读,才能充分体会到诗歌的无限魅力,体会到精美含蓄的语言,才能品味到诗歌的美。透过诗词的语言美,就能体会出诗词中的情感美,以情动人,才能感染人,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复习才有可能变得灵性而有吸引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品读经典古诗词。
  譬如,复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千古名词时,我先教同学们以唱的形式,回顾这首词的内容,感受歌词所带来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同学们畅言,每当唱着它,就好比是在花好月圆之时与亲朋重逢,在异国他乡思亲怀人,感受到其诉不尽的离情别绪和美好祝愿。有了这样的感悟,就实现了以声达情的效果。此外,我还借助吟咏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读出词的节奏感,由表及里感受古诗词所散发出来的魅力,由此激发他们探究古诗词的欲望。
  “朗读是能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它能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从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1]
  (二)以“象”激趣
  能被教材選中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读着这些佳作,往往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中有画”,能给人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能感受到诗词的深邃,这就是所谓的意境美。诗词之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诗词中丰富的意境。其实,诗中呈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意境,都少不了炼字,这些得通过种种意“象”创造产生的。诗人通过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把心中那种朦胧模糊、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思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如果读懂诗词中的意象,就能感受到祖国文化的璀璨和奥妙,从而激起求知的欲望。
  比如我引导同学们复习诗仙李白的诗《行路难》时,会将“忽复乘舟梦日边”中的“日”与其《望天门山》中“轻舟一片日边来”中的“日”联系起来,这看似平常之物,其实早已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意象不仅仅是一轮可见的红日,已经暗含着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前途一片光明。诗中用上这些含义丰富的意象,使诗人情感表露更为含蓄,耐人寻味。因此,诗人都特别喜欢借助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思,使得这些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譬如“长亭”、“折柳”、“孤帆”等意象,常常和离愁别绪有关。只有把握好诗词中特定意象的文化底蕴,才能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一个人深深爱上祖国古典文化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然而然地去努力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三)以情激趣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经典的古诗词往往富有时代气息、审美价值,而被选入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是情文兼美的佳作。如果我们在紧张的复习课中,能去充分挖掘诗词中的情感要素,营造富有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融入文中,被情所动,就能有助于学生化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我认为要让学生主动去品读、鉴赏古诗词,可以结合关键的字词或诗句等加于体会。只有获得情感熏陶、精神愉悦,才能感受到鉴赏古诗词的乐趣和意义。例如复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我先让同学们回忆诗中的重点词以及最后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体会诗人在贫困潦倒之下,仍然忧国忧民,体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由此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来获得人生启迪。课上,从同学们的表情上时而眉峰紧蹙,时而泪眼婆娑中,不难发现同学们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课后,同学们都能主动去鉴赏杜甫的其它名作,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方能令学生兴趣盎然。”[2]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复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今后复习诗词情感打下基础。
  二、懂方法,长见识
  都说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学,也如此,贵在得法,这里的法就是解题的方法。教师在古诗词复习中,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就犹如手握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智慧的大门,使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并获得知识。   结合近三年海南中考试题题型来看,对古诗词的考察往往有两道题,而常考察的内容分别有:描绘画面、赏析名句、情感体味、主旨领悟、炼字品析、内容理解等。比如,2016年海南省语文中考试题主要考察陶渊明《饮酒》(其五),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遇到此题型,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首先要抓住句中出现的意象,即“山气”、“日夕”、“飞鸟”,接着由意象想象其呈现出来的画面“佳”与“归还”,构成了一幅“自由闲适”的林中景象。最后用修辞性的的语言即可描绘其画面:“夕阳将要落入大山深处,金黄的余辉妖娆地照耀在连绵起伏的南山上,使得群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紗。忙碌了一天的鸟儿们也欣然归巢,鸣声连连,好一幅山中百鸟归巢图。”懂得了解题的方法,遇到类似题型,很快就能迎刃而解。再如今年中考古诗词试题就考了杜甫的《春望》,要求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妙处。属于赏析名句的范畴,那么如何去赏析呢?这时候就必须引导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先说写法,接着谈内容,最后聊情感。明确方法,不难发现此句的妙处:运用了对比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巧妙地刻画出国都沦陷、城内残破,虽山河依旧,却乱草遍地、落木萧萧的悲凉景象,抒发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向学生传授方法,解题思路会更清晰,答题才不会有错漏现象,又能长知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自然就会触类旁通,答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对于某些表面难懂的诗也可能会有所顿悟。”[3]
  由此可见,鉴赏这几类题型,教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懂得方法,才能终身受用无穷。
  三、善巧用,重积累
  古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在复习课中,若温故内容的同时,能结合所复习诗词的内容,设计作文题,让学生巧妙化用古诗词名句,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注重所学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还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学功底,使作品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而出彩!使学生对鉴赏古诗词及写作更有兴趣,更加信心百倍。
  就如复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这首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自命作文题目,并巧妙化用名句进行片段作文。曾记得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自信满满。有的围绕“豁达”、“自信”、“坚韧”命题,还有的围绕“坎坷”、“伤逝”等命题,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在片段作文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巧妙化用诗中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传情达意。
  再如复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班中的黄圣同学在自己的片段作文中,以“不忘初心”为主题,巧用苏轼词中的名句,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找到了一份真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找到了一份洒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找到了一种赤胆忠诚。当他分享完自己的佳句时,同学们都赞叹不已,他的脸上更是写满了自信。确实,巧用诗词佳句,使文章语言亮丽,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
  古人云“学以致用”,“学”是基础,“用”是关键。在古诗词复习课中,教师要建造平台,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要善于巧用,这样既能注重积累,又能在紧张的备考中更加自信。
  中考古诗词复习课有时候会觉得毫无头绪,亦或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但如果讲究策略,会使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在备考复习课中讲究策略十分重要,采用“激情趣,懂方法,善巧用”,正体现了复习课循序渐进的规律,既能让学生徜徉于诗词的世界中,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又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国珍.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4(4):160-160.
  [2]温鹤云.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异同探微[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02):15-17.
  基金项目:
  此论文系“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有效策略的研究”海南省一般课题研究。编号为QJY 20171001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应用句式的能力,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英语语法,必须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这不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关键。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創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充满自主性的课堂上进行阅读,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渗透各种语法与句式,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阅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充分提升对阅读教学重视。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原本的阅读文本上,拓展阅读资料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首先,教师要掌握正确的选文策略,對学生开展群文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群文阅读方式,教授学生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中,在新教科书中增加了一些趣味性较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也增加了许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立足面向学生,更体现科学本质,突出化学科学探究。  关键词:生活用品;实验课程资源;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来临、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科学教育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老教材都很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
期刊
摘 要:学习能力在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使学生形成优良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文章主要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在介绍初中阶段学生必备学习能力及当前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的基础上,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预习复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深入阅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知识实践培养学生转化能力等不同的學习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分析  知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同时,教师面对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教师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任务导向;课堂提问;课堂训练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处在尴尬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积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这一基本理念和全新要求,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对此,本文将从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数学教材、加强互动交流三方面出发,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指的是教师发挥自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基本的构成部分,是教师发挥职责和功能,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好坏优劣关系着最终教学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情况。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全新任务和要求,亟需对课堂教学观念、策略和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此,本文将从和谐师生关系、巧妙设疑引导和注重情境创设三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迎来了新一轮生机与活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到底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小学生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察,分析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几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互助合作;情景教学;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期刊
摘 要:音乐是高中生需要学习的一门科目,这门科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变,把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究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困局”一直都存在。学生不屑学,不爱学,不想学,教师教得身心俱疲,成效却星星点点,语文的“困局”到底在哪里?如何破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困局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学科的体量骤增,体现在高考语文中卷面阅读量、综合能力、时代气息、人文内涵、文化传承、思维深度等多方面要求和考察均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拘泥于从前的旧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