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请让生命力回归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语文本是一门充满美感的人文学科,它可以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课堂上,老师居高临下教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学生则缺乏主动思考的体验,成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了课堂的旁观者。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美,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都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我认为,作为一门人文性大于工具性的学科,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重在呼唤情感和生命力的回归。
  一、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召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往往被认为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在新课改下,它仍然是不变的教学真理。学生往往把老师当作他人生路上的引领者和启迪者。教师的言行,无形之中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具备崇高的人格,就会赢得学生的敬佩,赢得学生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一个好教师,可以通过他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说,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显得更加重要。
  我还记得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的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季老的人格力量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这个故事让我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对于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人格应放在首位。孔子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学生的情感是纯真无暇的,如果教师能够以自身人格的力量去感召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何愁学生没兴趣学习语文?
  二、让尊重和赏识走进语文课堂
  我们教师要反思,是否关注了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是否和学生有情感沟通?我们尊重学生吗?我们爱学生吗?学生不是机器,而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才能快乐地学习。我在班上进行话题是“快乐”的作文训练时,有个同学这样写到: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能够得到老师一个真心的夸赞!其实学生都有被肯定、被尊重的渴望,内心深处都是积极上进的。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对那些所谓的问题生,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给他们一些平等参与讨论的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语文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与学生的问题意识缺乏有很大的关系。传统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忽视了学生的思考体验。在一些展示课上,我们看到,教师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讲课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呢?他们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理论,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感悟,缺乏主动思考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们思维僵化,滋生了依赖思想,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这样的课堂也是没有生命力没有情感热度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感受和情感体验。
  总之,语文课堂不应是冷冰冰的,不应沦为应试的工具,它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情感的,它应该是一汪流动的思想之泉。语文教师更不应该忽视语文特有的美而沦为“教题机器”。让我们回归到有生命力有情感热度的语文教学中去,还语文以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古往今来的诗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也是最富有文学意味的体裁,近年来高中教学越来越重视诗歌教学,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几乎都有诗歌的教学内容,再加上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现代诗
期刊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法,靠单一传授来完成教学任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新的有效的高中课堂教学是我们所有高中教师的当务之急。  优化高中课堂教学,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是
期刊
一、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
期刊
“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爱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   陶行知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少学生一提作文便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在老师布置作文任务时便如临大敌,写完作文时便如释重负,这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写作时缺了一些东西,而学生在作文中缺乏的东西又往往体现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缺乏写作素材  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存在无话可说,无材可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基本上是天天在
期刊
一、书写使人悦  即通过书面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款正确的魅力来激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书写是文章的脸面,这个“脸面”明晰、美丽,“貌若西施”,就会使阅卷人一见钟情,阅卷人就会在愉悦之情中对你的文章产生一种“偏爱”。相反,这个“脸面”龊龊丑陋,形同嫫母,阅卷人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厌烦感。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你的文章内容再充分,他们也不愿细读,不忍卒读,更不愿研读,下笔误判,岂能怨人?丑陋,是“打
期刊
朗读把干涩生命的文字变得丰满、鲜活,让文字背后飘渺的世界变得逼真可感。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然而在现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它却在逐渐淡化,成为了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技能。  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很多无效地朗读指导。我们曾经见到这样的朗读指导:有位老师在教学《燕子过海》时,学到“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一句时说:这句话是写燕子很累了,所以我们在朗读的
期刊
高考真题回放:  1.(2010年湖北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2.(2010年重庆卷第17题)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3.(2010年福建卷第15题)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
期刊
前不久,“中语会”在我县举办了新课改教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执教者所授的课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每次听完几节后总有人说这课上得有“味”道,那课上得没“味”道,这“味”道其实指的是“语文味”。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具有“语文味”?2001年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
期刊
在历年的高考中,作文的成败决定着语文科考试的成败,有很多人都说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所以,作文教学毫无疑问地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困惑,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座大山,那么我们有许多一线语文老师所做的努力往往就是在愚公移山,机械地、循环地做着“布置——批改——讲评”的工作。为了优化高中作文教学,从教以来,我做过不少的尝试,总结出一条将高中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