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才。而事实上来看,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的支持存在一定误区或认识不足。所以,如果家长们都按照这类意愿给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或过高的要求,不利于学校实施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方针,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误区;不足;措施
引言:教育部于2014年4月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促进终身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未来教育的基础。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也是开发少儿智力的有效途径,从业者不能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影响。人类最宝贵的时间是童年时代,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由的、随心所欲的、不雕琢的表现儿童独特的朴质、自然、幼稚的美,不能一味按照家长自己的意愿或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理解,给予孩子们不切实际或过高的要求。如何让家长或孩子们对美术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他们感受美术教育独特的价值,更了解国家“全面发展”重要思想?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一、给予强加意识
在对孩子们进行了美术教育课后通过实践学习绘制作品,我们一般会让孩子们带回家或让家长们共同参与。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家长经常用“画的像吗”的词语来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批评”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学习,不按照常理、技巧来完成“作业”。这样的墨守成规的具象写实来否定孩子们其他形式的美术教育作品,严重的遏制了美术教育进程,使孩子们在今后的绘制过程中“畏首畏尾”,难以发挥其创造性、想象力及主动性,更不用说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这类具象写实标准来判断孩子们的作品的差优,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有难度,而且过于偏执,不仅乏味,还使孩子们心灵产生挫折感,难以体验美术的价值及兴趣。
此外,孩子们在进行美术实践时,应该只尊重其内心真是感受、想法的表现,而不是一味追求最终成果“像与不像”。绘画大师毕加索就说过:“小时候,我已经画的像拉斐尔大师一样了,但是我却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由此可见,孩子们的观察角度,以凌乱的线条与不规则色块自然表现的美术的真正价值。
二、没有学习的天赋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或许被人们授予过高的赞赏了。如果家长们从孩子小时候随意绘画的作品来判断其是否有接受该种形式教育方式的话,似乎言过了。本身艺术源于生活,而更为生活所用,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孩子们的天赋来决定是否学习,这并不科学,也是对美术教育的偏见。
孩子们在学习美术教学时,教师都尊重他们自己内心的意愿,让他们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因此他们的作品,并没有经过控制的,这属于孩子们探索的行为或体验美术的成果。而且,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作品中看到孩子的性格趋向,而不是天赋。
三、对美术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要从很小到中学、高中甚至大学都会涉及到美术课程,而我们现在到底要不要学习呢?我认为少儿学习接受美术教育主要让他们去感受美,而不是去掌握绘制技巧。
不过,在我们社会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家长与我们认同一致,接受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因为孩子们在美术实践时所创作的作品是具有随意性的,这点非常重要,这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想法。
四、不要让孩子成为功利心的工具
有一部分家长让孩子们去学习美术课程或专业,其目的为是为了考试或为了参赛得奖,将美术学习的内容固定在考試需要的范畴内,并刻意按照考试要求学习。
少儿美术教育是一项创造性思维训练,它关注孩子们的美感、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少儿美术教育是孩子们整个教育经历中最为特殊又基础的一环,不应具备功利色彩。
五、结束语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们全面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在进行美术教育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对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进行累积,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1]王志成.关注成长 尊重艺术天性 浅论少儿美术教育的自主性[J].教育观察,2014(01).
[2]郭佳.少儿美术教育与创新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3]郑健.少儿美术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创新[J].美育学刊,2016(01).
[4]周志远.智能相谐拓展视野 重构美术教育新思维[J].西北美术,2015(03).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误区;不足;措施
引言:教育部于2014年4月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促进终身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未来教育的基础。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也是开发少儿智力的有效途径,从业者不能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影响。人类最宝贵的时间是童年时代,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由的、随心所欲的、不雕琢的表现儿童独特的朴质、自然、幼稚的美,不能一味按照家长自己的意愿或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理解,给予孩子们不切实际或过高的要求。如何让家长或孩子们对美术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他们感受美术教育独特的价值,更了解国家“全面发展”重要思想?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一、给予强加意识
在对孩子们进行了美术教育课后通过实践学习绘制作品,我们一般会让孩子们带回家或让家长们共同参与。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家长经常用“画的像吗”的词语来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批评”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学习,不按照常理、技巧来完成“作业”。这样的墨守成规的具象写实来否定孩子们其他形式的美术教育作品,严重的遏制了美术教育进程,使孩子们在今后的绘制过程中“畏首畏尾”,难以发挥其创造性、想象力及主动性,更不用说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这类具象写实标准来判断孩子们的作品的差优,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有难度,而且过于偏执,不仅乏味,还使孩子们心灵产生挫折感,难以体验美术的价值及兴趣。
此外,孩子们在进行美术实践时,应该只尊重其内心真是感受、想法的表现,而不是一味追求最终成果“像与不像”。绘画大师毕加索就说过:“小时候,我已经画的像拉斐尔大师一样了,但是我却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由此可见,孩子们的观察角度,以凌乱的线条与不规则色块自然表现的美术的真正价值。
二、没有学习的天赋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或许被人们授予过高的赞赏了。如果家长们从孩子小时候随意绘画的作品来判断其是否有接受该种形式教育方式的话,似乎言过了。本身艺术源于生活,而更为生活所用,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孩子们的天赋来决定是否学习,这并不科学,也是对美术教育的偏见。
孩子们在学习美术教学时,教师都尊重他们自己内心的意愿,让他们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因此他们的作品,并没有经过控制的,这属于孩子们探索的行为或体验美术的成果。而且,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作品中看到孩子的性格趋向,而不是天赋。
三、对美术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要从很小到中学、高中甚至大学都会涉及到美术课程,而我们现在到底要不要学习呢?我认为少儿学习接受美术教育主要让他们去感受美,而不是去掌握绘制技巧。
不过,在我们社会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家长与我们认同一致,接受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因为孩子们在美术实践时所创作的作品是具有随意性的,这点非常重要,这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想法。
四、不要让孩子成为功利心的工具
有一部分家长让孩子们去学习美术课程或专业,其目的为是为了考试或为了参赛得奖,将美术学习的内容固定在考試需要的范畴内,并刻意按照考试要求学习。
少儿美术教育是一项创造性思维训练,它关注孩子们的美感、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少儿美术教育是孩子们整个教育经历中最为特殊又基础的一环,不应具备功利色彩。
五、结束语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们全面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在进行美术教育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对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进行累积,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1]王志成.关注成长 尊重艺术天性 浅论少儿美术教育的自主性[J].教育观察,2014(01).
[2]郭佳.少儿美术教育与创新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3]郑健.少儿美术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创新[J].美育学刊,2016(01).
[4]周志远.智能相谐拓展视野 重构美术教育新思维[J].西北美术,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