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上,如果没有不断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不会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发展的不竭源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探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首先富有创新意识,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取之以面向社会、面向自然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及时搜集社会、生活、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为我所用,通过设疑、悬念、运用多媒体等,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懒”一些,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苏霍姆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要使学生聪明,就应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自主探索,能独立获取知识。教师要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当好“导演式”“指挥员”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脑,让他们去想,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尝试,去创新,去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与规律,为后继学习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最可爱的人》那课前,让学生课下分组搜集、整理、提炼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发现英雄的感人事迹。分析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然后课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另外,我在教学中,尤其是复习课,采用了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体系,编制知识网络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们复习了零散的知识,又发现了更高层次的“全新”的知
识;既掌握了其中的学习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像力
历史虽不能假设,但我们却可以借给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隧道里翱翔。我在讲《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时,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假如我是……,我会……”,让学生说几句话,学生们觉得很新奇,发言也很踊跃。有的同学说:“假如我是道光帝,我会惩治贪官污吏,坚决支持林则徐禁烟”。有的说:“假如我是当时的一名百姓,我会远离鸦片,并劝告别人也不要吸食鸦片”等等。这个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上好“学习与探究”和活动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新教材在每一单元后设计了“学习与探究”,这是新教材中体现新教育理念的一个闪光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由灌输式到吸筒式,即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吸,探究课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它要求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对历史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它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动课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思维想象和活动开展的开放空间。促使学生近距离地“触摸”,除课本外的历史资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现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它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整个初中历史阶段,并且在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同学习时期要有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创新性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河北赞皇县阳泽中学 )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探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首先富有创新意识,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取之以面向社会、面向自然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及时搜集社会、生活、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为我所用,通过设疑、悬念、运用多媒体等,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懒”一些,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苏霍姆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要使学生聪明,就应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自主探索,能独立获取知识。教师要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当好“导演式”“指挥员”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脑,让他们去想,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尝试,去创新,去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与规律,为后继学习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最可爱的人》那课前,让学生课下分组搜集、整理、提炼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发现英雄的感人事迹。分析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然后课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另外,我在教学中,尤其是复习课,采用了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体系,编制知识网络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们复习了零散的知识,又发现了更高层次的“全新”的知
识;既掌握了其中的学习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像力
历史虽不能假设,但我们却可以借给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隧道里翱翔。我在讲《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时,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假如我是……,我会……”,让学生说几句话,学生们觉得很新奇,发言也很踊跃。有的同学说:“假如我是道光帝,我会惩治贪官污吏,坚决支持林则徐禁烟”。有的说:“假如我是当时的一名百姓,我会远离鸦片,并劝告别人也不要吸食鸦片”等等。这个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上好“学习与探究”和活动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新教材在每一单元后设计了“学习与探究”,这是新教材中体现新教育理念的一个闪光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由灌输式到吸筒式,即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吸,探究课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它要求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对历史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它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动课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思维想象和活动开展的开放空间。促使学生近距离地“触摸”,除课本外的历史资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现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它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整个初中历史阶段,并且在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同学习时期要有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创新性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河北赞皇县阳泽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