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后进生的心理压力与教育方法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一些学习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双差生。帮助教育这些学生,使其不断转向进步,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都有深远意义。后进生的形成,有智力因素的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形成“差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应从剖析他们的心理入手,弄清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本文就此谈一点体会。
  
  一、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及其危害
  
  1、自卑感。后进生或因功课不好,或因曾犯过错误,受到批评、埋怨或训斥,经常处在“冷”的环境氛围中,他们在班里感到抬不起头来,总是不如别人。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心态消极,自我贬低,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为了寻求心理满足,达到暂时心理平衡,他们就从另一个方面表现自己。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精神萎靡,听不进教师讲课,下课后如龙似虎,无故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
  2、厌烦感。老师和家长常常抱怨学生不想学习。特别是考试之后,学生成绩与老师和家长的愿望再现在的反差,抱怨更重。加上课业负担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理等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惧学心理。不能主动投入到他们所处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缺乏激情并产生厌烦感。表现为“破罐子破摔”,混日子。
  3、恐惧感。后进生由于多次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有了进步,没有得到肯定,就感到老师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可他们的行为一旦出现误差,又容易受到批评。所以他们感到自己处在被监视中,对老师、同学和家长,经常处于猜疑的戒备状态以防伤害。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对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着严重的恐惧感。
  4、逆反心理。教育者对后进生或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都会造成学生畏惧、防卫等不正常心态,诱发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反抗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老师要求做的偏不做,要求不做的反而积极做。
  由此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后进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紧张、烦躁不安,他们往往以反社会或自我退缩的行为去寻求和表现个人价值,走向极端则会出现犯罪、离家出走、逃学、自杀等倾向。如果教师对这种心理障碍不进行及时疏导,设法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他们走向社会时又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呢?
  
  二、减轻后进生心理压力的方法
  
  1、案例教育法。即典型事例教育法。后进生在自卑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平时他们所表现的“恶劣”行为,只不过是他们为表现自我所采取的一种消极因素对抗的方式。采用案例教育,就是针对后进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不是去直接批评教育,就事论事,而是为他们讲一些其他与他们相似的别人的事例,特别要把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所造成的后果强调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别人的故事,从中悟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样就不是去对他们训斥、讥讽,而是为他们保留了“面子”、“尊严”,通过事例引发自尊,达到心理共鸣,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案例教育要在平时课堂中、班会中、师生交谈中自然进行,而不要等学生犯错误时再进行。因为一旦让学生觉察出针对性,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削弱教育效果。
  2、情感交流教育法。情感交流教育法就是通过多渠道让学生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使他们敞开心扉,理解周围人们对他的美好愿望。从而与师生消除隔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增强自尊、自信,产生激情。这一方法首先要创设一个融洽的集体环境,在班内形成一个尊重理解他人的舆论氛围,使学生们认识到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相互平起平坐,没有高低之分。其次师生要做必要的书面交流,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在较强好奇心的驱使下,认真阅读和体会老师的语言。而且书面语言更能完整丰富地表达感情与思想。
  3、体会成功教育。即行为激励法。这种方法就是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发挥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为此老师要有“慧眼”,能够认识一到学生的每一次小小成功。课堂中的一次回答问题,班会上的一次简短发言,运动会上的一次咬牙坚持,上操时的一次成功带队,劳动中的一次积极表现等,都是学生的成功。对此老师要与全班同学一起对他们祝贺,为他们欢欣鼓舞,以此使他们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4、自我剖析教育法。即自我评价法。多数后进生不能认识自己,或否定自己,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己给集体和他人造成的损害。自我剖析教育就是在通过情感沟通和成功教育的努力下,学生树立了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产生自我完善愿望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剖析和自我总结,从而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就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河北省怀安县世恩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就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就是教育和人才。那么,历史教学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我认为,历史教学要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有创造力的人才。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思维    时代在进
期刊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
期刊
摘 要: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创新 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
期刊
摘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从多方面着眼,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锤炼提高。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和理想,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并运用好语言文字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同时应教给他们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注重将日常学到的语文知识整理积累,
期刊
现今的化学教育过程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化学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的基础,它决定着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准则。只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形势、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要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建构新知,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课知识内容简单,但是在知识应用方面,学生却一直非常困难。故在本课的设计中本人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教学方式,学生在本节中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的智慧让教师惊讶。这堂课,不失为化平淡为神奇。笔者由此认识到:课堂教学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继而
期刊
摘 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思维 创设 领略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
期刊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
期刊
电视专题片让观众深入了解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语言的要求,风格不一,但基本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要求个性鲜明,精炼有力,准确贴切,通俗易懂。   因为电视的声画合一,解说词和画面紧密配合,解说词的写作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有着很强的魅力和审美价值。作为电视屏幕上的有声语言,解说词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最终作用于观众的听觉,让观众产生共鸣。当电视画面语言所构成的视觉形象难以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