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的展开思维,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自身的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再教育学生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简单的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具、教法等一切,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体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我平时讲课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三、进行建模训练,培养应用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如在复习函数应用题时,选择典型题目,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建模训练,提高学生的建模水平。
  例1某商人将进货单价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时,每天可售出100件。现在他采用提高售价,减少销售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价格提高1元,其售量就减少10件,问他将价格定为多少时,才能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构建“函数”模型来解决。答案:售出价14元,最大利润360元。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追求新异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的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等。
  2.诱导致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缺少有价值的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
  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诱导他们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鸣别人所不鸣,为别人所不为。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表现出不依常规、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
  3.引入开放式问题进行教学
  开放题是相对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同时,它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层面看,也可以说是从传统型教学、改良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河北赞皇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创新 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
期刊
摘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从多方面着眼,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锤炼提高。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和理想,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并运用好语言文字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同时应教给他们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注重将日常学到的语文知识整理积累,
期刊
现今的化学教育过程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化学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的基础,它决定着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准则。只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形势、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要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建构新知,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课知识内容简单,但是在知识应用方面,学生却一直非常困难。故在本课的设计中本人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教学方式,学生在本节中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的智慧让教师惊讶。这堂课,不失为化平淡为神奇。笔者由此认识到:课堂教学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继而
期刊
摘 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思维 创设 领略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
期刊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
期刊
电视专题片让观众深入了解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语言的要求,风格不一,但基本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要求个性鲜明,精炼有力,准确贴切,通俗易懂。   因为电视的声画合一,解说词和画面紧密配合,解说词的写作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有着很强的魅力和审美价值。作为电视屏幕上的有声语言,解说词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最终作用于观众的听觉,让观众产生共鸣。当电视画面语言所构成的视觉形象难以表
期刊
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一些学习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双差生。帮助教育这些学生,使其不断转向进步,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都有深远意义。后进生的形成,有智力因素的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形成“差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应从剖析他们的心理入手,弄清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
期刊
摘 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