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调控的另一面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特区政府10月25日宣布,从10月27日起新增买家印花税,并调高额外印花税率。
  此举意在压抑楼市炒风,但此番调控能否奏效呢?
  很明显,特区政府此举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出于无奈。按照官方数据,没有香港身份证的外来投资者占香港楼市的整体成交量从2008年的3.1%,升至去年的6.5%,其中在一手房屋市场的占比,更是由2008年的5.7%大幅升至2011年的19.5%。在今年1月至9月,香港中小型住宅的房价累计上升21%,升幅抛离大型住宅的11%,平均下来每月涨幅约为2%。楼市升温,甚至带动了香港股市的地产板块在9个月内飙升了40%。
  特区政府想出用大幅增加外来投资者的买楼风险与成本来减低短线投机者的购买意欲。
  这看起来似乎有效。新政公布当天,香港新界一个新楼盘决定当晚提前开售,并在数小时内卖出275套住宅。而在新政生效后的第一个周末,楼盘只售出63套,当中内地买家已经绝迹。港股地产板块在周一(10月29日)开市后更是大幅下跌。
  因为按照新政,物业持有期为6个月或以内的,税率由原来的15%上调为20%,物业在半年至1年内转手的,税率由原来的10%上调至15%,持有期为1年至3年的,税率则由5%上调至10%。此外,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买家以及购买房屋的所有本港或外地注册公司,还需再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BSD)。
  有不少人认为,严厉的征税措施将会降低香港楼市的成交量及房价。但如果我们详细分析此次新政背后的宏观经济环境,恐怕效果存疑。
  要知道,作为境外因素影响力超过80%的外向型经济体,以及因为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而被限制政策工具选择的货币区,香港近期的火爆楼市,其实是国际热钱、内地买家、本港买家三者合力的结果,因此,特区政府无法以一己之力加以扭转。
  美联储公布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后,预期美元将对人民币继续贬值的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涌向与人民币相关的资产。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政策,国际热钱必然首选港元和香港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以对赌人民币升值或套取利差,近期数据也已显示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大增,部分造成香港房价上涨。因为国际热钱注重的是投资的流动性,原先对香港房地产的投资性置业行为就略显谨慎,因此香港楼市新政在这方面可以造成的需求下降并不算大。
  内地民间资金投资渠道一直不畅,加上国内居民基于传统观念对购房置业的显性偏好,内地富裕居民赴港购房置业,以便闲散资金保值增值,的确是近年来支撑香港房价的重要力量。但问题在于,这部分内地买家本来对房价就不甚敏感,外加内地楼市调控政策犹有余威,相信香港楼市新政对投资于大型高价住宅的内地买家影响也颇为有限。
  如果因为流动性持续过剩而继续维持极不合理的低利率水平,本地买家入市买楼的意愿很有可能会继续上升。因为他们不必负担15%的境外买家印花税,又可以享受本港永久居民独有的低首付以及低利率下的低供楼负担。
  另一方面,已有房屋的卖家又没有太大的沽货压力,所以在本地需求提高同时二手楼供应量并未突然增加的情况下,香港房价在新政策下仍然很难出现大幅向下调整。
  事实上,特区政府的新政更多地只是安抚本地居民的动作而非实用招数。在低息、资金充裕及实际需求高涨的背景下,新措施注定难以对香港楼市产生长期的打压作用。受政策影响最大的,恐怕只是在香港工作、持有香港身份证、每年向特区政府交税、但是又尚未居港满7年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香港居民,他们真正自购自住的刚性需求受到极大压抑。
  长远看来,政府所设定的房价上下变动超过10%即出手干预的政策、针对境外买家以及所有公司买家的印花税措施、在短期内将香港楼市交易事实上控制在本地供求封闭市场的用意,很有可能影响香港自由经济体的形象,削弱香港长期的市场竞争力。
  香港楼市的核心问题,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收入与房价不匹配的问题。相应地,特区政府真正应当关注的,是努力增加楼市供应,并通过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降低政府收入对卖地收益的过度依赖、全港经济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唯有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才能真正健康起来。
  (作者为专栏作家)
其他文献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调整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这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  总体看,这些判断和政策仍然是适当和正确的,在今后的对外战略中必须继续坚持下去。但是,形势在发展,国际格局和中国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量的变化,因此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应当在某些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目前来看,有三个问题需要加紧研究和解决。  首先,中国需要破解世界第二的
期刊
一场港元汇率保卫战正在上演。11月2日,香港金管局再次向市场注入50.38亿港元资金,市场情绪已呈高度紧张态势。  这已是香港当局第10次向市场注资。为了稳定港元汇率,10月19日到11月2日,香港金管局连续10次出手干预汇市,累计向市场注入320亿港元。截至11月5日,香港银行内体系总结余增至约1808亿港元。  在稍有经验的香港人士眼里,这一幕并不陌生,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热钱做空港
期刊
国人莫不殷殷期盼十八大盛会之后,执政党能承先启后,率领国人继续书写强国富民的新篇章。  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快速提升,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近2倍;城镇化率在2012年首次突破50%;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汇率改革与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站在新起点上,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关键时刻。让经济发展牵动每一个微观个体
期刊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最晚必须在11月底,完成2012年保障房开工任务。目前,在已经提交的保障房答卷中,包括北京市、陕西省、安徽省、河北省等15省(市)都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保障房开工任务。  在我国,保障房的建设速度、规模、难度有太多特殊性。为了弥补近10年来保障房供应体系的缺陷,我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保障房集中建设记录。  一边建设、一边探索住房制度和住房保障体系,这是必须要走的路。在顶层设计尚未完善
期刊
国内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正式破冰,广汇能源(600256.SH)“误打误撞”成为首吃螃蟹者。  2012年8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此举象征着监管层对国内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的放行。  来自广汇能源的消息称,也是在8月份,广汇能源员工持股计划开始实施。广汇能源董秘倪娟指出,此举“可以说与证监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不谋而合”。  证监会发布的这一份征
期刊
“邵平是董文标推荐给马明哲的。”9月底,原民生银行(以下简称“民生”)副行长邵平加盟平安银行任行长一职,外界普遍认为是邵平跳槽平安,但实际的情况是,这是民生董事长董文标的安排。  不仅是邵平,其他高管也在计划当中。一位知情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董文标正在为下一届董事会以及民生的未来铺路。  10月15日,民生召开“2012年第六届董事会非决策会议”,讨论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据悉,《五年发展纲要
期刊
美国股票市场上最惊心动魄的“黑色星期一”距今整整25年。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股指大跌508点(相当于22.6%)。此后几次市场暴跌,包括“9·11”之后的恐慌,都没有到达那个程度。  尽管这些年来崩盘的原因被反复争论,却都无法解释当年疯狂的抛售。市场上普遍能接受的原因是,那年的前八个月,股市涨了接近43%,炒家逢涨就加码,后来排山倒海的“狂泻”是蓄势已久的集中回调。  上世纪八十年代,
期刊
11月的华北大地,一场飞雪突袭,全国多地一夜入冬,但内房股的春天却正悄然来临。  包括旭辉集团、金轮集团、江苏新城控股及由瑞安房地产分拆出来的新天地等四家房企,冲刺联交所的脚步正在加快。已披露的消息表明,这四家房企赴港集资规模约21 亿美元。  马不停蹄的上市前推介之后,速度最快的是总部位于上海的旭辉和江苏房企新城控股。“都将在11月12号开始招股,但谁最先上市不好说。”知悉内情的投行人士说。  
期刊
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然无处不在,如果有人不知道计算机是哪年发明的,大抵可以归类为“代沟”现象。但是,如果有某位同学问微软(MS)是干什么的,一定会让人觉得很“二”——因为自从个人计算机(PC)诞生以来,凡有“PC”处皆能用“MS”,以致许多用户把微软当成了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  “圈脑运动”  作为世界一流IT企业,微软有太多的新技术值得人们期待。当年人们第一次接触微软视窗系统时,其霸主地
期刊
在刚刚结束的东亚峰会期间,中日韩宣布启动三国自贸区(FTA)谈判。在中日、日韩关系因海岛争端而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三国的这一举措确实出乎许多人的料想。  中日韩选择了经贸部长层面的会面,相对比较低调地宣布了自贸区谈判明年起开始。这被外界看作中日韩三国发出的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合作的信号,其背后应该是三国对于日益深化的经济相互依赖,并肯定这种依赖关系在各自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三国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