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学生谈心谈话中的运用价值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价值澄清理论在美国德育教育史上曾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解社会矛盾、平息社会冲突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衰落,给我们留下深思和教训:如何认识经验习得与道德灌输间价值关系;如何确立道德价值标准与道德行为标准;如何选择德育模式与德育环境等,以期为德育实践探索和德育理论探讨提供价值导航和参考。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谈心谈话;应用价值;高职学生
  价值澄清(Values.Clarification)理论最早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于20世纪20年代间出现,为进步主义教育采用,在60年代时逐渐形成一个德育学派。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品格教育(美国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价值澄清理论,成为主导德育教育模式,同时,标示着价值澄清理论的衰落。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模式和理念,价值澄清理论有其存在发展的合理性。
  一、道德经验习得与道德灌输(道德权威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坚持以“生活”为中心,教会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生活实践中学会选择并坚信选择且将选择转化为反复的行动,这种选择是一种“自由”的意志行动,不受任何权威和外界因素的干预,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处于独立的价值位置;价值澄清理论忽略了以下问题:1.学生的道德基础和道德层次;2.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自觉性;3.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列宁在《怎么办?》中阐述:“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①阿尔都塞的告诫:“意识形态并不是供给社会成员自由选择的,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他们都得接受。谁不与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认同,谁就不可能进入这个社会,所以,意识形态是通过强制的、无意识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②由于个人的德性起点和德性习得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学生德性发展的进度和效度参差不齐,對社会成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权威主流价值观灌输有利于发挥社会道德资源正向聚合效应。
  二、道德价值标准与道德行为标准
  “价值澄清理论中的‘价值’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价值选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社会期望)的需要。”③拉斯思的“个人价值中心”和“社会期望愿景”是一对伊曼努尔·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概念(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价值选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社会期望)的需要是‘基氏’(基尔申·鲍姆)1975年提出的新模式和1978年新版《价值与教学》中的补充和修正”,他们意识到纯粹的个人“选择—珍视—行动”这一逻辑在现实中存在发展的障碍,认为社会价值标准是价值澄清理论的价值“导航仪”。阿代尔认为,所谓“自由选择”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作为价值澄清的基础,这一标准是隐含某些价值前提的。④在阿代尔看来个体“自由选择”是相对的,隐含的价值前提(社会标准)是绝对的,正如道德行为标准与道德价值标准之间的关系。价值澄清理论倡导个体的独立和解放,教育者在学生道德成长、德性生成的过程中扮演的是“协助者”角色,他们的德性习得之旅大多具有曲折、漫长、反复、不稳定的色彩。人们的价值教育实践(包括道德教育)诚然不能脱离复杂的社会价值网,个体的思想可以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个体社会化却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三、德育模式与德育环境
  拉斯思认为,传统的说教、榜样、说服、限制性鼓励、宗教等都不能解决这些新问题,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怀疑这些方法在过去可能控制过行为、甚至形成过信念和态度,价值澄清理论本质是德育方法论,它没有预设的德育目标和道德模范,是一种“自我对话”“自我回归”型德育模式,倡导人的自我叩问,该模式的矛盾性在于:忽视德育环境的熏陶和导向功能。教育管理要转机,教育管理者的视野应注重教育的外部环境变化,紧跟社会的节奏。学校德育模式应该从“教会顺从”走向“教会选择”。⑦尊重人“追求自由”的本性和“德性探索”“德性生长”,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舆论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对社会道德的走向起着统领引航作用,个体在价值抉择和价值判断以及个人德性创造和选择的同时,应以适时变化的社会德育环境作为参考系和导向值,以期尽快度过选择“危险期”,找到“个人志趣”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平衡点,促进个人德性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共赢。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
  [3][5][6][美]路易斯·拉斯思,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陆伟英,价值澄清方法的运用与局限,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9年第29卷.
  [7]万增奎,价值澄清:德育建构的一种新思维,思想理论教育.[J].2003.01.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齊,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途径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主动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知识学习或技能训练,并在合作中学习、吸取各种语文知识、技能和信息
期刊
摘 要:2009年11月,云南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系列活动,成为探索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但时至今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仍然是一个历史性难题。文章通过对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哈尼族舞蹈教材》开发过程的介绍,推广了以重大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总结出艺术院校通过机制的建立来保证少数民族乐舞元素进课堂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本土乐舞;传承;课堂;教
期刊
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教学的改革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模式更多着眼于知识的传递;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上却显得很无力,到底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笔者认为,教师的反思对改进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的意义所在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
期刊
摘 要: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使其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性格。学生作为体育课中的主要参与者,需克服各种困难,超越自己;老师需以身作则,耐心引导,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  关键词:德育;培养;价值观;荣誉感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而德育贯穿教育始终。人们常会提到德才兼备,为什么将德放在前面,因为德比才更重要。曾经有学者这样说过“有德有才是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校的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已蔚然成风,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网络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
期刊
摘 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树立平等的教学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和谐;平等;教学效率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语文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提高语文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支教活动蔚然成风,但大多是因暑期社会实践需要而进行的短期支教,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笔者通过在支教过程中对河南省辉县裴寨社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了解当地儿童教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支教;农村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越
期刊
摘 要:细节描写是作文的灵魂,同时细节描写一直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细节描写的角度与具体方法非常多,本文主要从“观察”“聆听”“表达”“感悟”角度去探讨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方法与效果。  关键词:观察;聆听;表述;感悟  一、善于用眼睛去“观察”  学会用眼睛观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锁定观察对象,抓典型。“因为黄山的地形复杂多变,秀峰叠
期刊
作为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明确《科学》课标的要求和科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领会其意图和精神实质,并自觉地贯彻落实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终身受益。现在的《科学》,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亲近科学,因此,必须从问题入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用,成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且,目前,科学素养的缺失、教育理念的制约以及缺乏保障体系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实践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