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茶造一座房子:藻瀹设计随笔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今日送一位故友离开,整个下午心都空了。突然想起都江堰西街临水的后院亭门上的双联还没写,伏案书写:一坐竟忘去,方知是云水。这个项目建筑面积上下两层约有一百余平方,后院有两株树,一棵是桑树,另一棵是拐枣树,仿佛是从房子里长出来的,一株顶天立地,一株依偎在青瓦之上,故而称之“瓦园”。保瓶口的水在这里略略地转了一下弯,潺潺流水声伴随着工匠一日复一日的敲打,打磨,作品日渐清朗,从笼括到铺砖到梁下调皮灵动的花牙安装再到上漆布置灯光,《藻瀹》关于一位爱茶爱生活的府邸,从图纸已经变为现实。
  二
  《藻瀹》原句出自《庄子·知北鱼》篇,意思是:得静心,洁精神,破才智,方居闲暇。项目位于都江堰灌口镇南桥西街核心旅游区里,主人是一位爱茶懂得享受时间去生活的智者。第一次见面,我带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也是同名电影热播的时候,设计的发射点就是从这幅画开始了。远山、微风、流水、树木、泥土、石子,自然组曲,中国建筑就在平平淡淡里安祥而居。与施工方马上接洽,工地所有作业暂停下来,对我们面前这座房子重新审视,找到应有的呈现方式。大开大合,充分借景,房子成为一个谦虚的配角。与自然融合,人便多了几分自在。这其实也是中国古人造房子的智慧。一周过去了。修改方案出炉:第一还原大空间:第二在本身建筑上通过启用老构件,使之饱满而平实;第三重新规划功能区域;第四在房间内容更多地考虑宜居:第五重新梳理材料,让院子,观景台,及三分坡地之间有次秩。之后与郑先生沟通非常愉快而顺利,工作结束,我们三五人约着去品尝当地有名的凉面还有烤红薯,称之:故乡的食物。
  三
  材料必须要有解释,如何营造一个空间应有的感觉呢?我们请到了罗先生,一位古建筑配件供应商,我对重要材料做了详细的描述:第一,后花园一定要用汉砖代替原有的磁砖,因为我们的先民一直都生活在石头、泥土和树木里。汉砖距离当下已有千年,低温烧制,浑厚而温暖。院中这棵歪脖子树长的正合适,想想,时间过去以后,地上零星青苔,落着黄叶,请茶的人就坐在这里等待,多美的场景呀;第二,老的配件选择一定要温和,老门,门楣,花牙子,一切均要以中正为上品。老罗说这样做恐有难度。我说不急,相信一定能找到,合适这个房子的也一定存在着。一直以来,我对王澍先生提出的“家园想象”理论坚信不疑。在先生眼里“文人”远大于“建筑师”,建筑师只是现代职业分工所划定的狭小视野,钟情于理工技术的锱铢细节,捡些国际理论在大地上画圈圈,这是城市化粗粝刺目的建筑象征,无法抵挡,这就是历史已经发生的可能。先生认为,仅以个体出发,渴望赢回家园,必须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重返回家的路,坚持安静与不懈,获得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价值的判断。造园实属不易,是否清楚园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造?我小声地给罗先生说,比漂亮更美的东西,我都喜欢。两人面面而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四
  图纸交底之后,工程进度异常慢,工人是业主在本地临时组建的班子。一日,抵都江堰与泥工、木工,还有现场管理者、设计师坐下来交流,想告诉他们,我最终要房子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我提到了一个词语:安静。怎么才可以让房子安静呢?首先要让材料去燥退火,对现场已经用了的材料进行梳理,确定哪些材料保留,哪些材料必须取消,尽可能让材料统一:第二,对现有空间二次改造,从功能、空间感受及行进路线进行反复商讨;第三,一定不取巧,让情趣自然而然在这个院子里慢慢生长。并告诉大家:慢不是坏事,但一定要把事做在心上。拨通了郑小明先生电话,请原谅也请理解。郑先生笑哈哈地说:不急,造园子,点点滴滴,期待也是幸福。一转眼,夏天过去,秋天来了。房子的漆全部退了,重新选择漆样着色,出了小问题,现场反复试验总觉得不对,一路同去的项目代表若琴急得不得了,问我怎么办?不安静,始终找不到安静的感觉。上漆是造园接近尾声的工序,十分重要。随后驱车二百多公里抵阆中,打电话联系漆工,或许曾有过愉快的合作,漆工李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我的请求。配漆,调色,现场实验,很快找到我要的那种感觉了。我希望油漆不是包裹着木料而是为木料开窗并且可以呼吸。漆工李仿佛也明白了我究竟想要什么,做起活路来,嘴里还哼着小曲。工作继续,心情倍感轻松。
  五
  都江堰多情,夏季雨水很多,项目又毗邻西河,塑钢门替代了实木门,传统“万字”栏杆也被玻璃替代。塑钢,玻璃,不锈钢这几种材料仿佛是请进的客人,与整个建筑相敬如宾,共生而合谐。郑先生多次强调:一定要尊重设计师的想法。在此谢谢先生的信任。一个有想法的设计师遇见一位尊重设计师想法的业户,与己是福气,与作品也是福气。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更多的知道更重要,明白这一点我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许多年前,在大哥的栽培下我开始接触古建筑营造,渴望追求的那一点感觉总是差点什么。或许就是这个原因至今仍然让我对设计有迷恋与激情。设计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每一次努力之后又多一次遗憾。在反复摆渡中,渐渐体悟:主动地思考从运用材料到可以解释材料,这个过程是设计师迈向成熟必将要经历的辛苦。我与同仁坚持。今早起床,读到一位先生发来的分享文章说:在一个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我轻轻叹了一口气,回首往昔,渴望追求的那一点感觉竟是童年时穿梭在老院墙下的动词,天很蓝,房子很高,人很小,快乐却荡漾。
  六
  在阆中曾居住过几年,闲时就爱逛古城,古城里大小院子数十个,总的来说分两类:第一种前门后院,串珠式对称建筑,大门内退一米左右或外八字型;第二种是倒插门式,正大门修成很厚的墙体,旁侧有一小门,人从这小门里进行,穿过一条较长的甬道便抵堂屋。这种建筑虽也邻街但是无论外面如何喧闹,进了自家院子,世界一下子就安静了。《藻瀹》位于西街,旅人上山必经过,于是我采用了倒插门式来修建。原来的临街铺面改成了一面拥有玻璃幕墙的茶室,客人在里面成为了旅人的景,遇见的旅人成为了客人的看见,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啊!这一夜,专程前往家具厂,与工人一起喝酒、聊天并且沟通如何让桌面木的纹理排列随意而不零乱。为《藻瀹》设计的长条桌实在有一点意思,首先我们将桌面七等分,可高低有变化并可以任意组合,桌面我要求木工师傅一定要找木心并列拼装,达到应有的厚度,漆色一定不能遮盖无数年轮的漫长,我希望在平静中找到一点跃动,因为静永远都是相对的。二楼的榻榻米吃茶房也被设计成了两用:专业茶室兼卧室,通过两扇窗的变化重组而满足不同需要。一群人为了一个想法,一点一点向前,最后的呈现有了诸多的意思,设计最终的体验远远大于目的了。   七
  《藻瀹》的布光及灯点要求我反复交待设计师,一定要反复多角度去想,能想到更多未知的场景,灯光营造就更有乐趣。定位灯点不犹豫,只需肯定。一日,我去了现场,终于看到了一座老房子已经被唤醒,每日奔波于工地与办公室的辛苦仿佛一下子烟消云散。
  茶桌及椅子设计打样到成品制作,历经40天,终于出炉了。若琴与我沟通茶用具的定制及采购。习茶几年,曾在一次茶会纸本记录中我写道:试图通过饮一杯茶,放大再放大慢的智慧。“体悟”何需仅仅是一杯茶呢?扫地,吃饭都可以悟。茶与生活密切,践行一杯茶如此简单,就从泡茶第一道仪轨开始吧!
  我们为茶盖了一座房子,让茶苏醒的舞台,便是这张只有3平方不到的桌子。有关茶席的陈设,我与若琴有一点点分歧,她认为一定要有茶台,更显庄重并方便。而我倾向于把桌面示为茶台,通过布的色块及器具有次序地排列更符合这个空间的需要。
  八
  我们一直在“想象园林”里漫步,从“富春山居图”开始,今日又回到图画中去。无论园林是否高于绘画,它都应与画论不同标准。在《江南园林志·杂识》篇中有记载:山居之迹于寂也,市居之迹于喧也,惟园居在季孟间耳。城市与山林是双重矛盾,而这矛盾在设计师的眼里便成了支持本案的设计基础理论。在前一章节中,我轻描淡写地提到过“解释材料”,从想象出发,在意象中找到渴望要表达的,从而通过技术让材料可以解释,同时也是佐证原设计可行性的一种论证方法。什么叫“解释材料”呢?首先要归纳材料,第二是思考运用材料,第三是让材料与材料之间产生关系,第四是要让材料可以表达。
  再过几日便是小雪了。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的事业与生活遇到了瓶颈,有幸认识了中国美院公共艺术院院长杨先生和岳海兄,针对我近年来作品给予肯定的同时提出了更高思想方面的启发。拿卷尺时间太久了,关乎理想仿佛远了,先生鼓励,一定要坚持!岳海兄不止一次二次直指我内心:拔开风月,拾起理想。在很多年前,写诗:在更黑的夜里,风车的旋转愈加疼痛而安静。理想与潜石是什么呢?微微疼痛微微欢喜。前日。若琴、郑先生还有我,约见品茗漫无目的地聊天,不一会天就全部黑了下来。出门,看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眼睛里却无一物,心不动,世界就愈加安静。《藻瀹》已经退出喧哗,依偎树下。应该要发生的事,必将暗合自然,继续着……卻而生活正朝着真相义无返顾奔去。
其他文献
当我们说禅茶的时候,禅茶该是一种茶道表现的内涵与形式之名称,而不是“禅加茶”就等于是禅茶。“禅加茶”是现在一些人的做法,他们把禅的元素排列入泡茶喝茶的过程,比如一定要到寺庙里才可以办禅茶的茶会,否则没有信心让大众臣服这是禅茶;比如一边泡茶一边请一位禅师在旁讲解禅的典故与学说,你泡你的茶,我说我的禅。或将“禅饰品”加进茶席,比如:在背景挂一幅大大的“禅”字,穿上禅修的服饰泡茶,或在深山野林盖了间禅式
期刊
12月20日至28日,是我第六次到广东最大的产茶区梅州市的时间,期间考察了平远、丰顺等茶区,经过大埔、梅县、蕉岭、兴宁等县城,参观了几家具指标性的茶企,颇有感触。客家茶产业还是有很大的提升和进步的空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扬客家传统茶文化的家庭教育。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分布全球9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家人约有1亿。  自古客家人就喜欢种茶、喝茶。客家的“原乡”福建、广东、江西
期刊
朋友问:东京有什么好的?搔脑踟蹰,常常无言以对。  如今“世界是平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海客归来再谈瀛洲,已然无奇可谈。想想自己旅居东京多年,虽归国日久,且又时常进出,仍念念不忘彼处风物,说到底,无非也是一种念旧之情。对我来说,东京可圈可点之处并非没有,比如东京神田的“神保町古本屋一番街”,也就是旧书店专门街区,或可称一奇。  神田神保町地属文京区,算得全国文教的首善之区,明治大学、筑波大学、
期刊
壹  李树花开。三月十七日,突然降温,冷风肆意,小白花纷纷扬扬落下,像雪。在蓝天的映衬下,一张民国花布铺就在成都安仁古镇的这个小院。前几日,季先生问我:明轩庭院如何设计布局?我连着回答先生三个不动:墙面不动、地面不动、老缸的位置更不去移动。先生顿然皱起了眉头,他担心如何让一个人在这个小院里获得片刻的惬意与愉悦。在一次次沟通中,项目向前推进。正值春天,望到小院李花绽放,我更加肯定了内心的想法——精彩
期刊
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在武夷山风景区内,沟壑纵横,漫射光充足,迷雾笼罩,相对湿度大,土壤多以红色沙砾岩为主,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加上畅通的水循环,物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生物链。  位于这里的茶山优势明显,首先是小气候环境明显。这里的温差变化小,年平均气温约18.2摄氏度,极端气温介于0摄氏度到39摄氏度之间,年降雨量在2200毫米左右,能很好地满足茶叶生长的条件;其次是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充足。景区内
期刊
2013年为一代茶圣陆羽诞280周年,应中方邀请,12月20日,作为日本茶道里千家前家元的千玄室大宗第29次来到中国,专程参访“《茶经》故里”浙江湖州,以一碗抹茶礼敬陆羽,表达日本茶道同仁对陆羽的崇敬之情。  是日上午,湖州长兴顾渚山,气势恢弘的大唐贡茶院,巍峨典雅的陆羽阁上,在湖州市副市长闵云、长兴县政协主席金树云、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金土的陪同下,年过九旬的日本国联亲善大使干玄室大宗匠在
期刊
茶有道,亦有惑;又,道可道,非常道,故答疑解惑亦见仁见智,何况实践尚可出真知,有心茶人也是满怀真知灼见。  本栏目力邀茶界专家,针对读者所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分别予以解答。茶博士还就茶界热点或难点的话题邀请热心茶人和茶庄主们共同参与。相信通过多方互动。大家各抒己见,道理会越说越明。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茶博士互动问答的队伍中。  本期专家团  蔡荣章:国际无我茶会创办人、漳州科技学院(原天福茶学院
期刊
如今,衡量一个城市的品味和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高低,更重要是文化。只靠一时的经济指标是不能长久的,综合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是要靠深厚的文化支撑。  湖州有三宝,湖丝、湖笔和茶。茶业不是湖州的主要产业,却是特色产业。湖州的茶事活动基本都是政府牵头主办,在财力、人力上给予重要的支持。湖州的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于1990年,目前主要的工作,一是弘扬陆羽茶文化精神;二是服务茶产业发展;三推广全民饮茶
期刊
华祥苑:深耕闽茶,茶界领袖品牌  发布会从一个回顾短片开始,讲述了华祥苑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史,从茶都店引领渠道变革到引领茶文化传播,到倡导回归源头基地建设,十多年间多次引领茶行业变革的同时,也开启中国茶文化繁荣复兴的大时代。华祥苑出于对闽茶的深耕发展,成为闽茶品牌的一颗耀眼明珠:  1、源头基地建设第一,华祥苑提出源头基地建设是控制茶叶品质的关键,是茶业唯一一家在闽茶系主要品类均建设茶山基地的品牌,
期刊
一眨眼,我们已经走过了七年。  回望身后走过的路,上面布满了一深一浅的脚印,每一个都真实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经过,也忠实记录着中国茶界发生的点滴变化。  犹记得8年前的今天,《海峡茶道》在茶区政府、茶企、茶人及所有爱茶人的期待中诞生。从那一天起,我们就肩负起了“传承茶文化,解读茶经济”的使命。围绕茶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与商品属性,我们或是游走于山清水秀的茶乡,或是奔走于波诡云谲的茶市,或是徘徊于人情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