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失去了“安安”,赢得了“安德烈”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tity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应台
  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1974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1982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大学以及台湾中央大学和香港大学等,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长。
  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现就读香港大学经济系。在安德烈14-18岁的四年中,母子二人相隔万里,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德国,重新相聚后,儿子的“冷漠”让龙应台不安,如何重新“相识”,费尽了龙应台的心机———几十封书信往来弥平了母子间的代沟与隔阂。
  
  孩子小时候的情形,父母还记忆犹新:跟父母形影不离,就像父母的“附属物”,甩都甩不掉。可似乎在一夜之间,孩子突然长大了,突然间就远离父母:由亲近变疏远,由熟悉变得陌生,由无话不谈变得无话可说。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孩子则反感父母思想观念太陈旧,不开化,跟不上时代,他们“不跟大人一般见识”。
  然而,十七八岁毕竟还是孩子,家长不放心,不能撒手不管,于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彼此深爱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面对自己18岁的儿子,同样充满着困惑与无奈。
  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1985年12月生于台湾,八个月大移居瑞士,后移居德国。1999年,龙应台应当时的台北市长马英九之邀,赴台湾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长,2003年返回欧洲。
  龙应台离开儿子的时候,安德烈只有14岁。时隔四年,龙应台从台北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经是一个身高1.84米、18岁的大小伙子,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她顿时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她深切地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
  龙应台在台湾的四年中,跟安安的联系就是每天打电话,可电话打久了之后,就变得无话可谈。而当她回到德国,发现儿子已经18岁了,一个18岁的孩子跟母亲之间,和14岁的孩子是那么的不同。第一,他不愿意让你拥抱他;第二,他离你远远的;第三,你的出现让他很丢脸、尴尬;第四,他跟你不愿意在任何一个时间同时出现。
  龙应台想,得做些事情来认识这个18岁的人,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不能再失去大男孩“安德烈”了。
  龙应台找到儿子,心里不抱任何希望,没有任何期待地问他,愿不愿意通过写信的方式,来重新认识彼此。并告诉他,这可是个专栏,一月一次,非写不可,否则就开了天窗。当儿子说好的时候,龙应台倒很意外。于是,这一写就是三年,后来集成了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说是专栏,其实就是为了“套住”儿子写下去,免得半途而废。套住的过程格外辛苦,母子二人是用普通话沟通,但儿子安德烈是个“中文盲”,不认汉字,只会说不会写。安德烈最好的文字是德文,龙应台最好的文字是中文,于是他们往前各跨一步,半途相会──用英文,然后由龙应台译成中文。翻译的过程也异常艰辛,为能准确表达,母子二人经常反复推敲。
  于是,从2004年到2007年,母子俩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龙应台与儿子在进行沟通、交流的书信中都是敞开心扉,讲的都是“肺腑之言”,前所未有的深入,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他们母子讨论的都是儿子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诸如人生的理想、生活态度、青年时代怎样度过、性的问题、恋爱、价值观以及如何面对挫折、社会的改革、贫富、东西方文化差异、民主自由、消费、择业等等。
  儿子敞开心扉,袒露心声;母亲则怀着爱心,针对儿子的问题,广征博引,娓娓道来,毫不掩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母子间的通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母亲并不要求儿子完全接受她的观点,但希望他能了解和理解母亲。
  通过多次坦诚的沟通交流,增进了母子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是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增强两代人相互理解的成功尝试,也给家长们提供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范本。
  
  编辑张宜贺
其他文献
急救篇    事故一:  妮妮最喜欢玩乐高,这天傍晚她正在玩着,一不小心把一块小乐高掉到了大门的底缝里,妮妮刚把手伸进门缝时,爸爸突然推门进来了。妮妮瞬时发出一阵凄厉的哭喊声。爸爸赶紧从外面把门关上,但为时已晚,妈妈从厨房里出来时,就看到妮妮的小手,五个手指又红又肿,妈妈轻轻碰下妮妮的手,妮妮哭得更厉害了。  孩子因为好奇心重,喜欢对墙角隙缝进行研究,很容易把手夹到缝隙中,造成创伤,轻则会有皮外划
期刊
本期“莫愁小记者”活动,是到南京大厂的沿江武警中队参观学习。南京育英二外的小记者们,在陈静 老师和《莫愁》杂志大记者们的带领下,与武警战士们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联欢和交流。    军营不大,带给我们的震撼却不小,“整齐”是我们的第一印象:被子是“豆腐块”,物品摆放也全是同 一个位置。而最震撼的,还是他们的训练,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四位武警战士一会空拳对打,一会擒拿 格斗……一个个惊险的动作,赢得我们阵
期刊
下面的测试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的孩子与同伴交往属于哪种类型:  1.你的孩子愿意同邻居的孩子一起玩儿吗?   A愿意B有时愿意,有时不愿意C不愿意    2.你的孩子在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儿时:  A情绪愉快B有时高兴,有时生气C会咬小朋   友,打人家或是抢别人的玩具    3.你的孩子遇到认识的孩子会不会主动打招呼?  A会B有时打,有时不打C不会    4.你的孩子受到小朋友攻击时的态度是:  A哭
期刊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到东非的肯尼亚旅游。在那里,我游览了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亲 眼看到了以前只有在《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中,才能看到的非洲五霸———大象、犀牛、狮子、猎豹、 野牛,也亲自感受了动物世界里的“战争”与“和平”。  蓝天白云下,我们坐着敞篷越野车,在非洲的原野上奔驰,欣赏着东非大草原的美丽风光。突然,前方出现了几只狮子,我们急忙停下车,不敢贸然行动。这是狮子一家,狮爸爸、狮
期刊
前不久,北京丰台一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50多个探头可实时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监督老师的行为。  在丰台一幼,幼儿园向家长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阳光宝贝”网站后,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到小朋友在园内的情况。  据了解,每天,北京不少中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有高科技的监护措施。北京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出入口,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并24小时进行录像。丰台一幼、丰台区政府
期刊
2009年底,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规定》,规定在校教师全部退出兼课、兼职,公共教育资源举办的各类有偿培训班全部停办。除叫停奥数班外,还囊括了清理中考加分、严禁违规补课、规范招生行为等众多相关规定。  之后,教育局开通的五部热线电话,全部爆满;仅仅在成都市教育局网站上,该新闻一天的点击率就达到13万;据工作人员统计,来自各方面的反
期刊
虚幻的荣誉充溢着兴奋的面孔    人们常说,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父母,而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小学班主任袁老师。  小时候,爸爸在千里以外的部队工作,妈妈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整天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关爱仅限于吃饱、穿暖,至于讲故事、谈心之类的心灵交流,对我而言基本上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我唯一的“忘年交朋友”就是袁老师了。  她和妈妈年龄相仿,她的女儿也和我同龄。因为我家住得离校远,所以,中午和下午放学
期刊
2009年11月8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了《北京大学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称自实施自主招生制度以来,北京大学招收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为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各类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决定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批39所中学的校长可按分配名额,向北京大学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这些校长推荐生经北
期刊
美国 每学年三个学期:2月开学,每学期之间有两个月左右的假期。  英国 每学年三个学期:10月-12月,1月-3月,4月底或5月初-6月。  加拿大 每学年两个学期:秋季学期是9月中旬-12月中旬,春季学期是1月上旬-4月上旬或5月初。   澳大利亚 每学年两个学期:2月底或3月初-6月底,7月底或8月初-11月底。  法国 每学年两个学期:9月底或10月-2月初,2月中旬-6月。  韩国 每学年
期刊
名人小档案:  臼井仪人(1958年4月21日-2009年9月11日),日本静冈县人。1985年,在周刊《漫画ACTION》发表处女作《不良百货公司物语》。1990年起,推出漫画作品《蜡笔小新》连载,作品翻译发行至世界各国,享有国际声誉。其余作品还有《秀逗妈妈月美》、《妙不可言》、《都市新贵》等。    说起蜡笔小新,人们眼前立刻会浮现他的经典造型———一位土豆头、红短袖、黄短裤,对着电视模仿动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