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矩入手 从重建规矩出手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绍斌  198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0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历史与理论专业。曾任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近年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年度课题《网络视觉艺术形态与理论》研究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以及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教育规划研究项目等多项。
  编著有《艺术欣赏·美术》(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美术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美术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美术教材。
  
  时间:2011年8月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编者按: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载体是什么?教育应该赋予学生什么?学生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点石成金,因材施教。很多问题,不仅应该是教育管理者,而是作为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
  
  任慧萍(以下简称任):周老师,您好!您一直非常关注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并积极组织和参与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之间的一些研究性和互动性活动,尤其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如何促进基础美术教育发展具有较深的理解,是否能就此发表一些意见。
  周绍斌(以下简称周):高师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之间,可以说,是兄弟与手足之情的关系。现代中国美术教育最初发轫于师范美术教育,为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培养师资,是基础美术教育的血脉之源。自从事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管理与实践以来,特别是在管理一个学院的办学实践中,进行过一些理论思考,比如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史、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改革等,系统地梳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思想。我觉得所谓的美术教育思想很多都是画家的创作思想与艺术观念,而紧密联系教学实践的教育思想很少,特别是形成一定体系性的美术教育与教学理论则更少,事实上,美术教育思想不是艺术创作思想,而是把握教育理论的美术教育实践意识和理性思维。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改革实践研究中,我发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和基础美术教育严重脱节。首先,高师的师资基本上来自专业美术学院,并且唯技术与创作至上,但在师资传承上就少了职业意识或者说职业教育,成为专业美术教育的翻版。其次,教师专业考核与评估,往往是以其学术论文和艺术创作为主要内容,而忽略了以教学研究成果为评价依据,比如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等一些具有教学实践性的内容,以及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一些实践性项目。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为什么评价体系非要单纯地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是更为紧密的一个评估指标。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教育是你我他之间互为互动的事情。教育成果不是一张画,一篇论文,而是你教育出的一个人。现实中许多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画,自己的文章,“画家情结”和“科研意识”很强。有一些教师一心扑在教学上,在教与学上倾注很多精力,教出许多优秀学生,但所谓的“科研论文”和“艺术创作”很少。用什么来评价这样的教师呢?这不是教师的问题,是我们的评价聚焦点与视野的问题,是教育管理的问题。因此,注重对高师美术教育师资的职业意识确立,对高师美术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的考核,是有别于其他艺术教育师资考核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由教师反馈于自己培养的学生(中小学师资),才能更好地促进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实际。
  任:周老师,作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您长期做美术学院教育管理工作,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与基础美术教育人才培养肯定有更深的体会。
  周:学院的主要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教育服务社会的形式是向社会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要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载体是什么?教育应该赋予学生什么?学生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点石成金,因材施教。很多问题,不仅应该是教育管理者,而是作为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我常说,办学和教学不一样,办学是办学者利用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建构一个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则是教学者(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既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传达给学生。但办学和教学都有一个终极目的,就是经过教育的学生与没有经过教育的学生,肯定不一样,学生进学院门前是怎样?出门的时候又是怎样?要关注学生经过学习后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成果。
  如何进行教育,是师范学科的根本。师范学科的根本就是关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高师美术教育如果忽略了“教与学互动”的根本,就失去了师范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美术教育或者说专业美术教育,不仅是指画画,有很多隐性的、潜质的、流变的教学内涵和教学因素在其中。现代社会发展已经将美术无限地进行了“扩容”,其含量不仅仅是“审美”所能涵容的,而是关乎到“平民生活”、“物质生产”、“生命存在”,甚至“生态保护”和“文化意识”等。在这个背景下,学美术(画画)不再是学技术(技能)的问题,“术”掌握变得不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某种合乎人的生存目的与观念的理性手段。“术”的最高境界却是脱掉“术”的束缚,进行更多超越术的思考。
  任: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样,美术教育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您认为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应该怎样应对当下的背景与环境?
  周:对于基础美术教育来说,教育对象的特定心理结构和既定生活状态,回避不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生存环境。教育对象在传统教育与环境以外而接受的教育,尽管不是规范的、经典的,往往更为新鲜、更为活泼、更为时尚,更具有现代性。除了课堂教育与学校传统教育外,基础美术教育还应当更为开放地让学生在综合性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从事基础美术教育对教师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也是综合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基本的文化素质、学科的专业素质、教育的职业素质。这些能力的综合性架构,才能使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教师具有一种多维的应对教育与教学的素质。
  任:基础美术教育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展开的基础教育,是以艺术文化素质培养和审美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技术,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做好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并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运用上呢?
  周: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是一个系统的并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比如绘画表现类课程、平面设计类课程、手工技艺类课程、艺术审美类课程、乡土美术类课程、艺术活动类课程,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在这些课程当中,学生对造型、材料、创意、技术、文化、交流等等由技术而艺术、由创意而思想,由个体而团体的各种行为过程,使学生在艺术思维、形象创设、文化表现上得到各种综合性或主题性的训练。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片树叶,那么,系统的课程体系就是一棵大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一定要宏观地思考一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位置,思考主干课程与辅助课程、主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基点,才能做好各种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对位,为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的知识体系和文化构造。
  基础美术教育的课堂既开放又封闭。封闭是指其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课时局限的学校教育,有特殊的课堂教学的定量与定性。开放是指其学生在课堂以外还接触许多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东西美术现象,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刍。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注意将课堂内外进行有机整合,将学生的思维与行为进行统一,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应用进行联系,综合开发课程内外的教学资源,达到教育目的。基础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其接受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在与其他学科的基础教育比较而言,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形象思维教育和审美文化教育。在学生接受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之前,如何有效地将其进行教育对接,如何把学生送到下一个阶段教育,这里一直存在一个真空地带,很少有人研究美术教育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对接性问题。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基础美术教育、中等美术教育、高等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或者说,专业美术教育、素质美术教育、职业美术教育等,都存在着是怎样贯通或如何选择接受这样一些不同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的美术教育家的重视。我们的美术教育家,只研究学科美术专业,不研究学科美术教育,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以讨论。基础美术教育也包括高等美术教育,只关注学生将来如何当艺术家,不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就不能完整实现美术教育在其人生发展中的教育意义。审美教育在人生教育系统中的空白,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是一种缺憾,甚至是不完整的教育。
  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思维的开发,培养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天性生态,发掘人在思维过程中的一种天然理念。教育也要提倡生态保护,尤其是艺术教育,要保护人在原初状态中萌动的那种天真、天性和天才。提倡生态化美术教育,就是因材施教,搞好了就会点石成金,使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心灵世界得到艺术的形象化表现。教育是人的教育,虽始于教育标准,却终极于教育个性。要从规矩入手,但最后是从破坏规矩出手,“青出于蓝胜于蓝”。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导致教育复杂化,而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关键在素养教育,或者是天性教育,也可以说是人的生态性教育,目的是丰富教育个性。天性是遗传的,是个性化的,不能盲目开发。基础美术教育要关注人与生俱来的那种优秀的、天然的遗传基因,因势利导,实际上基础美术教育可做的事情很多,并非仅仅体现在一个“学画画”上。
其他文献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1945年12月生于江苏如东,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主要著述有《中国美术通史·书法篆刻史》、《清代隶书要论》、《书法篆刻》、《书法艺术》、《书法范本经典》、《画
期刊
吕立纯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就学于浙江中国美院教授吴山明先生水墨人物画讲习班,并深造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先后得到著名画家刘勃舒、周思聪、刘国辉、王明明、史国良、贾浩义等先生指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理事,黑龙江省国画研究会会员,佳木斯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主席,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曾在黑龙江举办个人中国画展。作品多次赴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香港、台湾
期刊
何唯希 男,出生于2000年3月22日,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祥里村人。现在金华市金东区傅村初中读初一,我妈妈是小学教师,在傅村镇寿昌小学任教,也是我的班主任,在写字教学方面颇有名气。我在妈妈的影响下,从小爱好书法、绘画。记得从我上幼儿园起,妈妈就叫我练习书法,几年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曾多次在各级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佳奖:我多次获得镇级硬笔书法一等奖,浙江省第一届兰亭杯书画大赛(金华赛区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是从一堂写字课例中显露的笔画教学的缺失谈起,通过运笔方法教学、书写方法指导和书写练习三个方面的实践所得来的浅谈对优化小学一年级学生毛笔书法笔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慢中求实 一年级 毛笔 笔画     现在的小学从原来的三年级开始普及毛笔书法跨越到从一年级开始普及毛笔书法,无疑是个飞跃。怎样使毛笔书法教学规范而有效地在一年级学生中顺利实施。基于教学中的观察与思考, 我从教学
期刊
赵栩涵《贺知章李白诗》
期刊
课的由来:  本课为自编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上海世博会“城市生命馆”中有一处“世界之窗”,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地域的不同风格、图案、色彩的窗户。透过这些窗户,我们能感受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民俗,不同的审美和品位。由此想到让学生来设计、描绘一扇自己心中喜欢的窗,并且表现出透过窗最想要看到的景象,就像让他们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迎来一片美丽。本课适合五、六年级教学。  一、教学目标:  认知
期刊
陈杰 杭州市美术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辅导员,下城区朝晖片美术教研大组组长,杭州市朝晖新村七区小学副校长、美术教师。  个人事迹:2005年论文《构建大课间校本课程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在下城区2004学年优秀教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5年《构建大课间校本课程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作为优秀论文入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2004年《设计我校的卡通明星》获浙江省美术学科教学案例评
期刊
【内容摘要】 美术《新课标解读》指出:“设计·应用”领域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习领域,操作实践是将学习知识加以强化并加深理解的过程。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解,知识不会得到巩固,因而也体现不出其价值;没有理性知识的支持,实践操作也会很盲目,效率低下。”针对当下美术教学的四种不足,本文主要以《纸版画藏书票的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从“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目标定位,“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流程设计、“设计·应用
期刊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天下第一楷书”,那么前几页的搜索结果大部分会告诉你是颜真卿的大字《麻姑山仙坛记》,但没有任何一条结果告诉你这个称号是何方神圣所封,这说明“号称”是一个很强大的词:你可以无穷复制粘贴,不必加任何注解。  现如今大字《麻姑山仙坛记》的地位,正逐渐被《颜勤礼碑》取代,从颜体的风格上看,《麻姑》代表的朴厚也让位于《颜勤礼碑》清雄。一方面,《颜勤礼碑》原石出土晚,字形笔画更清晰,拓本也多
期刊
张家壮?字用弱,1975年生,文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黄惇教授),三月三书社社员,张瑞图研究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古典文学、中国书法的教学与研究,在《文史知识》、《杜甫研究学刊》、《中国韵文学刊》、《古典文学知识》、《书法赏评》、《书画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撰写《清诗话考述》(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