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美育為教学目标,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让学生成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在优美的旋律中陶冶情操。
一、创设情境,在演唱中模仿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很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模拟情境,能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一年级《动物说话》时,在演唱中,引导学生对鸟儿、牛、马、羊、青蛙等动物进行模仿,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都熟悉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因而,在音乐的表达上,学生能充分发挥、挖掘想象力,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二、结合表演,在旋律中想象
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加入音乐故事环节,设置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音乐中的人物,使他们亲身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音乐的情景性、故事性,增加对音乐的丰富性认识。在欣赏管弦乐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时,营造学生进入音乐场景的气氛,教师将表演形式融入《魔法师的弟子》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管弦乐是一种十分丰富的音乐效果,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让他们把各种管弦乐器想象成一个个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告诉学生:管弦乐是由多种乐器演奏,各种声部穿插重叠,具有立体感,具有内容性,乐器形象具有代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要求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的形象及场景,让他们编故事和设置场景情节,与同学合作表演音乐故事。把音乐融于生活,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让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用肢体、用语言和表情表现出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创编
在音乐活动中,鼓励学生即兴创编、填词、编曲,将节奏变奏的变化加入到教学歌曲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歌曲学习,发挥音乐创作力。
1. 歌词改编填词
如教学《新年好》时,引导学生即兴填上歌词,祝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作文能力。
2. 创作改编曲谱
课堂中,除了教会识谱歌唱,要给予学生创作改编谱,简单的将原有的一小节乐谱把它先扩展。如,教学《外婆的澎湖湾》时,作品为G大调,告诉学生主和弦,可将谱中改编一小点,但最后结束落到主音上,通过歌谱改编中间出现一些新鲜感,学生就会有更大的热情。也可将《外婆的澎湖湾》里蕴含的校园小清新民谣,改成不同风格的曲风,用电子琴或者吉他弹奏摇滚的或爵士类型,这就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视野打开,体验到不同类型的乐曲风格和音乐乐谱上的创作改编,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3. 结合节奏创作
节奏是音乐的支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节奏创作练习。教师在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打击乐节奏时,首先应抓住本歌曲的基本节奏特点,从简单入手。比如,从2/4进行曲风格歌曲开始,它有明显的强弱规律,再练3/4强弱弱的练习,4/4强弱次强弱练习,通过教师不同节奏型的练习,如《牧场上的家》3拍子的歌曲,但在前8小节,可以让学生改为2拍子进行演唱,感受不同拍子带来的不同情绪。如教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让学生跟着旋律自己即兴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鼓励学生改变节奏,创作不同的节奏类型。在进行节奏改编时加上一些舞蹈动作,如跺脚、拍手、拍腿、拍肩等。用打击乐器代入节奏敲击练习,在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教学中,学生能完整地演唱歌曲、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后,可拿出铃鼓、碰钟、木鱼、沙锤等打击乐器,学生编出了碰钟用节奏型O?菖O?菖|O?菖O?菖|,铃鼓则用了O?菖?菖?菖|O?菖?菖?菖|。通过课堂教学中多种方式的节奏练习,使学生对音乐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4. 音乐课中适时加入乐器
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还可以加入乐器,不单局限于简单的小打击乐器。现在,学生在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学习各种乐器演奏的很多,有助于拓宽学生音乐的视野,使音乐在听觉上更丰富,让会不同乐器的学生通过乐器合奏进行表演歌曲。教学《田野在召唤》时,可以让会小提琴、键盘乐、吹管乐的学生进行器乐合奏,丰富音乐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丰富性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用图画的形式描绘音乐中所展示出来的意境。
5. 在舞蹈中适时加入歌曲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跳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舞蹈,将情感融入到肢体动作之中,如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哦十分钟》《小燕子》等。舞蹈的加入,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教学乐趣。
6. 结合绘画,进行创作
在一些音乐欣赏课,可以适当加入音乐想象绘画。艺术是相通的,因此,音乐和绘画之间也有着许多的共性,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达。音乐是抽象的,而绘画的线条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走向变化。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描绘音乐中所展示出来的意境;通过丰富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进步,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7. 丰富教学内容,加入特色歌曲
教师除了将基本音乐知识和简单乐器演示教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将具有文化意义的歌曲教授给他们,丰富课堂的内容,传播相应的文化,使小学音乐教学富有教化意义。
将“三红”文化(唱红歌、创红段、扬红色精神)音乐融入到课堂之中。唱红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发。红色歌曲中蕴含着的革命精神及价值取向,都能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是小学音乐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们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这种积极向上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展现出来的意气风发,奋发图强的积极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还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地特色音乐文化,如韶关采茶剧等。戏剧和音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将地方采茶剧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地方采茶剧的魅力,还将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在演唱中模仿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很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模拟情境,能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一年级《动物说话》时,在演唱中,引导学生对鸟儿、牛、马、羊、青蛙等动物进行模仿,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都熟悉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因而,在音乐的表达上,学生能充分发挥、挖掘想象力,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二、结合表演,在旋律中想象
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加入音乐故事环节,设置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音乐中的人物,使他们亲身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音乐的情景性、故事性,增加对音乐的丰富性认识。在欣赏管弦乐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时,营造学生进入音乐场景的气氛,教师将表演形式融入《魔法师的弟子》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管弦乐是一种十分丰富的音乐效果,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让他们把各种管弦乐器想象成一个个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告诉学生:管弦乐是由多种乐器演奏,各种声部穿插重叠,具有立体感,具有内容性,乐器形象具有代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要求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的形象及场景,让他们编故事和设置场景情节,与同学合作表演音乐故事。把音乐融于生活,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让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用肢体、用语言和表情表现出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创编
在音乐活动中,鼓励学生即兴创编、填词、编曲,将节奏变奏的变化加入到教学歌曲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歌曲学习,发挥音乐创作力。
1. 歌词改编填词
如教学《新年好》时,引导学生即兴填上歌词,祝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作文能力。
2. 创作改编曲谱
课堂中,除了教会识谱歌唱,要给予学生创作改编谱,简单的将原有的一小节乐谱把它先扩展。如,教学《外婆的澎湖湾》时,作品为G大调,告诉学生主和弦,可将谱中改编一小点,但最后结束落到主音上,通过歌谱改编中间出现一些新鲜感,学生就会有更大的热情。也可将《外婆的澎湖湾》里蕴含的校园小清新民谣,改成不同风格的曲风,用电子琴或者吉他弹奏摇滚的或爵士类型,这就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视野打开,体验到不同类型的乐曲风格和音乐乐谱上的创作改编,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3. 结合节奏创作
节奏是音乐的支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节奏创作练习。教师在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打击乐节奏时,首先应抓住本歌曲的基本节奏特点,从简单入手。比如,从2/4进行曲风格歌曲开始,它有明显的强弱规律,再练3/4强弱弱的练习,4/4强弱次强弱练习,通过教师不同节奏型的练习,如《牧场上的家》3拍子的歌曲,但在前8小节,可以让学生改为2拍子进行演唱,感受不同拍子带来的不同情绪。如教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让学生跟着旋律自己即兴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鼓励学生改变节奏,创作不同的节奏类型。在进行节奏改编时加上一些舞蹈动作,如跺脚、拍手、拍腿、拍肩等。用打击乐器代入节奏敲击练习,在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教学中,学生能完整地演唱歌曲、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后,可拿出铃鼓、碰钟、木鱼、沙锤等打击乐器,学生编出了碰钟用节奏型O?菖O?菖|O?菖O?菖|,铃鼓则用了O?菖?菖?菖|O?菖?菖?菖|。通过课堂教学中多种方式的节奏练习,使学生对音乐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4. 音乐课中适时加入乐器
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还可以加入乐器,不单局限于简单的小打击乐器。现在,学生在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学习各种乐器演奏的很多,有助于拓宽学生音乐的视野,使音乐在听觉上更丰富,让会不同乐器的学生通过乐器合奏进行表演歌曲。教学《田野在召唤》时,可以让会小提琴、键盘乐、吹管乐的学生进行器乐合奏,丰富音乐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丰富性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用图画的形式描绘音乐中所展示出来的意境。
5. 在舞蹈中适时加入歌曲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跳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舞蹈,将情感融入到肢体动作之中,如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哦十分钟》《小燕子》等。舞蹈的加入,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教学乐趣。
6. 结合绘画,进行创作
在一些音乐欣赏课,可以适当加入音乐想象绘画。艺术是相通的,因此,音乐和绘画之间也有着许多的共性,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达。音乐是抽象的,而绘画的线条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走向变化。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描绘音乐中所展示出来的意境;通过丰富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进步,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7. 丰富教学内容,加入特色歌曲
教师除了将基本音乐知识和简单乐器演示教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将具有文化意义的歌曲教授给他们,丰富课堂的内容,传播相应的文化,使小学音乐教学富有教化意义。
将“三红”文化(唱红歌、创红段、扬红色精神)音乐融入到课堂之中。唱红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发。红色歌曲中蕴含着的革命精神及价值取向,都能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是小学音乐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们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这种积极向上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展现出来的意气风发,奋发图强的积极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还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地特色音乐文化,如韶关采茶剧等。戏剧和音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将地方采茶剧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地方采茶剧的魅力,还将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