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危机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iyanp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1、“心病”亟须医治
  
  文/徐静 温涛
  张老师当教师已经10年了,最近吃惊地发现,原本特别喜欢和学生一起聊天谈心的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一想到要重复多年来熟得不能再熟的教案,她就头疼,于是常常安排学生上自习。她说,自己一进课堂就有倦怠情绪,不愿意与学生沟通,彼此的互动交流也在逐渐减少。
  刚毕业的小方老师对三尺讲台充满期待,可开学后面对叽叽喳喳的一年级新生,方老师发现自己一点号召力都没有,甚至被小学生气得大哭一场。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甚至感到厌倦。
  和上面两位老师一样,很多教师反映,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多年来在人们眼中一向悠闲安定的教师工作,如今已成为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针对中国教师生存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所与新浪网教育频道刚刚组织了一次调查,共有8699名教师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心理状况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原因之一: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理。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家长的期望更为强烈,这也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源,特别是中学教师,尤其如此。
  济南五中副校长刘迎佳女士说,在今年的中考中,该校出了个“状元”。结果,其他家长纷纷点名要求自己的孩子进“状元班”,让教过“状元”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我们最大的压力来自家长们,现在家长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太高了。”
  “我感觉我自己是在钢丝上跳舞。”从事教育16年的初中语文教师张峻清说。“我们的教学是跟着中考的指挥棒,家长和学校都最看重升学率。去年考得很好,今年万一砸在自己手里怎么办?所以,越干压力越大,甚至是心力交瘁。”不少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慨。
  
  原因之二:各种考评太僵化
  
  不少学校将升学率作为评定职称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这恰恰成了教师们很大的心理负担。济南某高中一位长期带毕业班的老师说:高考不仅给孩子带来压力,升学率下降给老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职称很难晋升。不仅如此,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成为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对于教师的考评过于僵化,我们每个学期都有各种考核,如钢笔字比赛、毛笔字比赛、演讲比赛、课件比赛、主题班会等等,都要参加。教学外的事务性活动太多了。根据各种考评,教师几乎个个都是完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教师说,“我经常疑惑,真正好老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原因之三:师生关系难把握
  
  “老师现在经常处于矛盾中。”济南一中数学组组长陈军老师说。他已经从事数学教育20年。“对于学生,不管不是,管了也不是,松与严的尺度很难把握。”
  据有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城市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自尊心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但家长们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对于孩子品格和自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却松懈。学校老师管理严一点或者松一点,有的家长都会提出批评。“某些家长似乎对教师有对立情绪。”
  几天前,济南某中学一男生违反校规被老师送到学校保卫处。该生竟然对保卫处人员说:等着吧,我让我在某某局工作的父亲,通过教育局把那位老师摆平。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工作多年的中年教师说,自己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捣乱,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师生关系越来越难以把握,让不少老师感到了新的压力。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10个引起教师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中,所做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规章制度与要求不合理、过多僵化的考核与评比,排在了前三位。而以前人们关注的教师地位不高、经济负担等因素则排到了后面。这充分说明,教师心理和精神的“减压”,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有关专家认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他们这个群体心理健康与否,会对学生的学业、心理乃至将来产生直接的影响,事关重大。因此,教师们面临的压力,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来源:齐鲁晚报)
  
  2、您哪来这么大“火”
  
  文/李小伟
  据了解,仅仅由于学生一点小的过失就遭受教师惩罚的事经常在学校发生:有的罚“吃苍蝇”,有的强迫学生互打耳光,甚至有的还往学生脸上刺字……人们不禁要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有些教师到底怎么啦?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大“火”?
  有关专家分析,导致教师心理出现问题,“火”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工作、升学压力大
  
  “近来老是担心教不好课,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晚上更是睡不着。”一位教师的这番话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心理状态。一项统计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多1.67小时。
  北京的一位小学班主任教师列出了自己的工作日程表:早上7点30分到校,8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中午12点吃饭,然后休息到13点半又开始下午的工作。下午13点半上课到15点半,然后开始课外活动、开班会、批改作业等,晚上18点后回家。在校时间最少也要10个小时以上,期间琐碎、繁杂事物缠身,个中辛苦又岂是局外人能了解?而在一些农村和升学压力大的地区,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要早来很多,而到晚上9点也不一定能走得了。
  但真正让教师感到压力和头痛的则是学校的评价机制。目前,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甚至关系到个人的“饭碗”,不进则退,教师压力陡增。
  
  二、生存问题
  
  生存需要是人们的第一需要,在有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比较严重,维持生计的报酬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教师是家里唯一拿工资的人,一家人的生计全指望他,这使得不少教师生存都成了问题。
  笔者认识一位西部地区的教师,一个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收入,却要担负家里五六口人的全部生活费用。班上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十个学生整天“折腾”,令他筋疲力尽,放学后家里还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还得干农活。他曾经连续8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尽管这样他却依然默默地在学校这块田地里耕耘着。他说,我要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三、新课改不适应症
  
  新课程的实施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诸多不适应。在实施新课程前虽然也给教师进行了培训,但众多实际问题还得教师自己去面对,在理论与实践的种种矛盾中,不少教师感到无法适应。与此同时,全面评价制度加大了教师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只能“疲于奔命”。
  来自教改实验区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普遍反映实施新课改后负担比以前加重了。而一些老教师凭着原有的经验教学已很难适应新形势,许多在教学大纲时期“驰骋”的老教师难免生出“怀旧”情绪,不少老教师在感慨“技不如人”的同时,心情也随着郁闷起来。
  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知识面越来越广,掌握知识的速度也比老师快,这对老师不啻是一个挑战,无形中也形成了不小的压力。江苏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就因解答不出学生的问题而自杀。
  
  四、人事制度改革之痛
  
  张老师是某小学的老教师,勤勤恳恳工作了30多年的他,由于连续多次在学校的综合排位中排在了“末位”,已被学校有关部门通知“下课”,等待下一步安排。像张老师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已不是少数。
  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铁饭碗”今后将不复存在,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感到了生存危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这势必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改革的进程,每个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健康、心胸开阔者可以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而心理比较脆弱的则往往因为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下岗和分流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个别的还会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导致各种各样体罚甚至是施暴行为的发生。
  
  (来源:中国教育先锋网)
  
  3、压力到底在哪里
  
  文/lauratang
  
  杭州市教师心理保健中心康恩贝教师心理热线,自开设近两年来已为浙江省内外的教师提供了服务。当来自心理热线的原音一一回放,我们的心会怦然而跳: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是多么必要,只有让每一位老师都真正能愉快地工作,健康地生活,我们的孩子才能快乐地学习。
  
  倾听1:评职称这么难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初中英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所以在今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上一纸文凭?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失败是自己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心理挫折,排在“领导不正确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之后,位于第四名。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败感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倾听2:想到上课就心慌
  
  王老师是去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的。带学生军训时,他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噢老师”。
  他上课时每讲一句话就会“噢”一下,如:“今天的课噢,是讲立体几何的圆锥体噢。先自己预习一下,有问题的话请提出来噢。”
  被学生嘲笑后,陈老师很注意自己的语言,但有时难免会带出一两个。学生就是不体谅他,上课专挑毛病,不认真听讲,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弄得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至深夜,但就是觉得课备不好。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因为看见自己的学生也在超市,就转身逃走了。
  王老师的困境看似语言障碍,但实质是他的教学效能受到了打击。在工作中,因为语言缺陷,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加上处理师生关系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地降低了陈老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害怕学生、恐惧上课的感觉。
  
  倾听3:我不想当“雷母”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
  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我做事喜欢尽善尽美,也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会耽误他们成才。”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她的情,因为她批评学生声音大,好似雷声震动,背地叫她“雷母”。事后,她有时也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下手”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
  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抚养年幼女儿的重压、过分严格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她的脾气越来越糟。
  
  倾听4:50岁不到我准累死
  
  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一所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己才能胡乱吃几口。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
  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
  ——“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头。”
  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倾听5:家长咋不理解我
  
  华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华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家长为此怨恨华老师,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眼看这学生不做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来源:钱江晚报)
  
  4、忧虑和烦恼
  
  文/李征 陈烨
  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对上海市200个教师为期一周的免费心理健康测试显示,有近40%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的人已出现了明显症状。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师,请他们谈谈自己的心理压力问题。
  黄浦区某重点中学王老师:最大的担忧来自学生成绩。
  对于我和我的一些同事来说,最大的心理负担还是体现在所带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不仅仅是高考,就是平时的每一次大小测试,学校都会对成绩作详细的统计和比较,老师之间嘴上不会议论什么,但实际上竞争还是很厉害的,都要想方设法将自己班的成绩搞上去,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要“泡”在学校里,还要暗地里加课、多留作业。有时,同学科老师、同年级班主任之间甚至会出现猜忌。
  目前我个人的最大烦恼在于,重点中学学生的竞赛成绩很重要,往往和学校、班级荣誉,以及学生的保送、自主招生资格等很有关系,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理科老师,我就要“重点照顾”班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学生的竞赛成绩不是老师做得好就能出来的,我时常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浦东某重点中学李老师: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蹩脚的演员,常常为演不好戏而痛苦。为人师表,时时处处都要给学生作表率,课上、课间都要留意“老师形象”,很累!现在学生很关注老师的外表,衣服穿得“土”些,都会引来学生的议论!有时走得早一些,就会引来“不负责”的批评。
  在社会上更是如此,我们在外面交往时的顾忌太多,时时都会听到“某某还是老师呢,怎么能进饭店、进电影院”一类的声音。每到学期末,学校都会对老师进行终端评价,其中40%来自于学生,60%分别来自于学校、年级和学科组。而从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开始考虑这些评价。
  不少老师呼吁:请大家公正地看待老师这一职业,不要“神圣化”,也不要“妖魔化”,不要给老师太大的心理压力。
  (来源:新闻晚报)
  
  5、班主任,多少压力在心头
  
  文/梁建伟
  一、不愿当班主任的老师真不少
  
  在开学前的一次班主任讨论会上,记者获得了一个信息:很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采荷中学的傅卯鸣老师,已经连续当了三年初三班主任,新学期开始,她还得继续再当一回初三班主任。“当这个班主任,太吃力了!”其实,当校长需要傅老师继续担任班主任时,她也推过,不过最后还是应承下来了。另外一所中学的吴老师,当老师已经19年了,年年当班主任,只有去年没有做。“清闲不了啊,去年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推掉了,这不,今年校长又把我拖下水。我是真不想做啊,那个累啊,只有自己知道。”一位校长告诉记者,每到期末,学校就给每个老师发一张意向表,要求老师选择下学期的工作岗位。“基本上很少有老师自己选择当班主任,没办法,我只能做他们的工作,有时候还得下死命令。”教师不愿当班主任,校长们会很无奈,这个时候,他们只能让一些刚进学校的年轻老师担任这个职务。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教师,校长会恩威并重,因为学校的发展少不了这些“敢死队员”。一位做了两年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评“小高”需要5年的班主任经历这条硬杠,她才不要做班主任呢。
  二、班主任心理压力大
  
  “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已经当怕了,每天像上紧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这是杭州一所著名的民办初中一位老师的心里话。在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后,这位老师再也憋不住了,她怀孕生子,在家休产假,靠自然法则调节身心。但休完产假,她还是不得不面对工作。一项统计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多1.67小时。许多教师明显感到焦虑、抑郁,严重的导致心理疾病。杭州市教育工会对全市30余所中小学校的2000多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76%的教师明显感到有职业压力,1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比其他从业人员高出3个百分点。调查发现,教师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工作量太大;杭州某区的中小学教师,每周平均要工作51小时。其中孩子年龄较小的中青年教师最辛苦也最抱怨教师工作量太大。各年级段中,初中教师的压力最大,当前初中升重高的竞争激烈程度比高考还要大。在调查中还发现,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比一般教师高,各阶段的老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其中初中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5%;高中教师其次,为13.4%;小学教师最轻,为9%。一所民办学校的一位优秀班主任说,像他们这样的老师,所承受的压力比公办学校的老师还要大。
  
  三、评价体系苛刻单一
  
  据教育界的有关人士介绍,教育体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从大的方面看,目前小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多地区鼓励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创新,但到了中学,有了中考、高考两项“硬”指标,学校不得不把应试教育的东西再搬出来。每到假期,学校上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是应试教育的一个例证。虽然这几年我们搞新课标,鼓励老师们搞创新,但对老师的评价却还遵循应试教育的一套:对教学的评价完全按照学生的分数,学生分数高老师的评价得分就高。有位中学班主任老师抱怨,过去都说“分是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可实际上,“分数也是老师的命根”。在一所中学,我们看到了这个学期班主任的考核制度,上面很明确: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六必到”,有一条没有做到就要扣分;班主任还有家访任务,还有班级常规工作、培养小干部工作、心理辅导工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做好,都要扣分。对于学校评价班主任的指标,不少老师认为不合理,一位男老师说:“学校规定学生的发型,甚至头发往哪边偏都得统一,这样的规定根本不合理。但是,这是衡量我工作业绩的一个指标。学校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把老师们逼上了反教育的境地。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很痛苦的,他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对于这样的考核办法,景芳中学校长孙寅认为:“这种评价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老师不愿当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原因。”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不是很好班级的班主任,他的工作量并不比优秀班级的班主任来得少,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原因,这个班级肯定有很多问题,“这个班主任忙得很,还要被评上D等,他就想“我何苦呢!”孙校长说,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慢慢改变这种评价机制,比如发现一个班级的卫生没做好,不是直接扣分,而是让这个班级重新打扫卫生,搞好了,也就没事了。
  
  四、物质和精神奖励有待提高
  
  目前班主任津贴不高,一些好一点的学校,班主任比一般老师每月多几百块钱,差一点的多100元,有些学校班主任的收入和一般老师差不多,仅仅是按每位学生人头加一元钱,即班上有50名学生,那么这名班主任每月就多50元钱。收入少,压力大,这也是目前很多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的一个原因。杭州市教育局也看到了这种情况,在两个月前,教育局对班主任的津贴做了一些调整,班主任的津贴增加了几十元。但这种增加非常有限,教育局有关人士告诉我们,由于教师工资属于国家拨款,又和人事制度紧密联系,所以教育局想提高教师津贴也有很多限制。“现在班主任的津贴只能靠学校自己解决。”但由于各校财力不同,势必导致即使是公办老师,各个学校班主任的收入也不一样,更不用说和民办学校比较了。精神奖励也是很重要的一块。但学校领导往往会觉得老师做班主任天经地义就要冲锋在前,当好管家婆,特别在当前建名校、以分数排座次的紧张空气下,对班主任提的要求多,主动关心少。有位班主任很委屈地说:“我在民办学校教书,好像是当一名超市营业员,如果家长稍不如意,校长就找我谈话,说家长就是上帝,不管对错,一定要处理好矛盾,主动承揽责任,把事态平息,不要动不动上交到校长这里。”班主任大多是敢死队员,是学校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支队伍稳定了,离学校创名牌、家长有口碑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辅助系统,是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拐棍”。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拼音的编排注重了与识字、发展语言及儿童生活的联系,内容安排得当,内在结构显得多样化。尤其是注重了拼音的拼读,强化了拼音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充分体现了拼音的助读作用。但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几处美中不足的地方,特提出以下建议,与编者商榷。  一、 去掉“ēr”“z픓sí”三个无效音节  教材在出示特殊韵
教师忙,忙在哪里?备课?批改?补差?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有深刻的体验,最消耗时间和精力,不是备课,批改,而是孩子没在家中认真完成作业,该完成的朗读作业没做,原本回家需完成的东西,需要在老师的监管下,才能完成,孩子一天中“老账新账”一起来,他忙碌不已,老师更费劲刹力,直到下班铃声过后,还没梳理清楚。老师家长兼一人于身,能不忙吗?  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通常家长素质高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就算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然而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常 “答非所问”。学生为什么会“答非所问”?我们借着一节常态课中的两则教学片段探究学生答非所问的原因,从中思考教师的提问行为,给一线教师一些启迪。虽然两则教学片断不足以看清日常课堂教学的全貌,但是,这是一节常态课,教师不自觉地流露出的习惯性行为,常常隐含着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能从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中感悟到什么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也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虽然朗读得到了重视,但往往要求不明确,感情不自然,孩子们读时“朗读腔”、“表演腔”太浓,或矫情做作、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情感错位;或统一语调,缺乏个性。朗读教学效率不高,迫切需要矫正与引导。所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摈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笔者
【摘要】倾听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倾听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惟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要激起学生倾听兴趣,教给学生倾听方法,提升学生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中得以思考, 在倾听中逐渐成长,在倾听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兴趣;氛围;方法;倾听习惯  倾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
正当举国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之际,2013年元旦也姗姗来临了。旦复旦兮,喜连喜。恭喜了!可敬的读者和支持不渝的作者,我们诚挚地祝愿大家新年有新进步、新成就。  回首才挥别的一年,最令我们欣喜的,当然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十八大鲜明地指引我们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要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出光明美好的未来。十八大将科学发
1984年6月2日,是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前夕,世界撑杆跳名将齐聚法国圣德尼的奥古斯德鲁纳体育场,一场激烈的角逐正在进行着。  当横杆升到了5.87米,这是撑杆运动中的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此时,离横杆30多米远的助跑线上站着的是一位20出头的青年运动员,他叫谢尔盖·布勃卡,来自前苏联的乌克兰。布勃卡似乎显得很轻松,他从容不迫地望了望前方的横杆,然后开始手持撑杆助跑。不一会儿,布勃卡加快了步伐,全
不可否认,时下不少教师以新课标理念创新课堂,艰难地走出了传统“知识课堂”的窠臼。但是,纵观我们的每一次通识培训,林林总总的名师示范观摩,学者教授的报告、讲座,常常是硬套理念,巧玩花样。有不少“新课堂”与新课标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可以说这是课程改革必然经历的一个迷惘阶段,正本清源这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标之伪:舍本逐末    张奠宙教授在《当心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鞋匠的儿子》(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一课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参与作课的教师一共有三位:第一位是一位年轻女教师(下称L老师),第二、第三位是两位特级教师(以下分称S老师和W老师)。  通过现场观摩以及事后对录像、录音进行整理、分析,笔者认为,倘若以叶澜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来看,这三节课至少达到了扎实、平实、真实的要求[1]。那些“同课异构”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脱离“课标”要求为
我常想,我们老师也上过小学、中学、大学,也听过专家、名人的动人报告,也天天与同事磋商如何教学……,可为什么有的老师的课堂不受学生欢迎?到头来,教学质量令你自己都觉得失望呢?  老师太重要了。请看以下议论,可能会令你震撼:身为老师,我们具有极大的力量,我们能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能让他们丢脸或开心,我们能伤人也能救人,能挖苦人也能安慰人;我们采用的方法和情绪表现,直接左右着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