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的困惑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有这样对于死亡的恐惧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对于死亡的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国内的思想品德课已经把死亡教育正式列入进来,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处理孩子出现的消极情绪,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死亡 ;情感教育;心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1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女孩,13岁,聪明活泼,一直正常成长着,可是前些时候祖母去世了,从此孩子总是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总是问家长关于死亡的问题,学习成绩也下降。老师注意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了具体情况。但是面对死亡教育,教师通过QQ和邮箱向我咨询,应该怎么做?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问题比较值得注意:不少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把孩子都托给祖父母照看。因为许多老人自身对死亡就有种恐惧感,他有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常对孩子讲起这种事情。
  这个孩子一直生活在祖父母身边,祖父母是他生活的第一养育人,那么老人的死对孩子的打击就比较大,孩子日常的生活和行为都可能发生极大变化,有几种典型的现象会出现:如身体常常不适,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情绪无常,百无聊赖等等。家长和教师要有很大的耐心对此类孩子进行关注。
  一、可以给孩子做一个小测试,旨在观察她对死亡有什么样的认识
  测试题为:
  1.小兔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兔妈妈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了,你觉得,什么是死亡呢?
  A.睡着了,过一阶段就会醒来
  B.永远都不会醒来了
  (孩子选B)
  2.你覺得兔妈妈死了后,会去哪里?
  A.被埋在土里了
  B.消失了
  (孩子选A)
  3.你觉得兔妈妈死后,小兔会:
  A.非常伤心,而且会一直伤心下去
  B.非常伤心,但是以后会渐渐好起来
  (孩子选A)
  4.你觉得兔妈妈和兔爸爸会在什么情况下死去?
  A.只有老了的时候才死去
  B.很多情况下都可能死去
  (孩子选B)
  从这个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孩子虽然只有13岁,对死亡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她表现出对死亡的过分恐惧,与了解死亡这个事情时的情绪状态是有很大关系的。这说明,在生活中,她接触过死亡这样的事情。一般来讲,小孩子接触了死亡这样的事情,都会感到害怕。
  春草茵茵,夏花绚烂,到了秋冬一一凋谢,所有的生命都有生长、茂盛及死亡的过程。但“死亡”话题,从来都是千古难题。与孩子聊死亡,更是难上加难。加上中国文化忌谈死亡,令儿童容易曲解生死概念。
  国内小学四年级已经把人的寿命、人的死亡写进了思想品德课本,孩子自然而然会对死亡有一定的思考和反应,他们会提出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回答呢?需要注意什么方法和技巧呢?
  二、专家给出的死亡教育
  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教授指出,在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多给孩子一份爱,用爱弥补他心中所失去的,用爱消除他心中所恐惧的。
  问:家长何时应开始逐渐向孩子进行生死观教育,具体应解释到什么程度?
  答:一般孩子在5-7岁时开始问家长关于死亡的问题,如果家里有亲属去世,则会问得更早。那我们的教育可以从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开始进行,大约6岁左右时合适。教育可以配合季节的变换、植物的衰荣变化和亲人的去世,在这些场景下配合教育,点到为止。
  问:回答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时,家长应如何注意说话技巧和方法?
  答:譬如在回答孩子“什么是死亡?人死了去哪里?”时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如树叶黄了会落地,变成肥料滋养树根,大树再长出新的树叶,树叶只是生命的形式,就像每个人,但是生命通过基因(或生命因子)代代相传,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在循环的,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生命形式。人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很珍贵、很神奇。人要为父母负责,也要为子女负责,因为那都是我们的生命,乃至所有的人类都带有同样的生命,小溪汇入大海,会可怕吗?家长要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倾听孩子的各种表达,允许他们哭泣,不要批评他们暂时出现的幼稚行为。
  问:对于孩子的“常规”问题:“爸爸妈妈,你们会死吗?”“我会不会死?”“我不想死”等,应怎样回答?
  答:家长要正确回答孩子:“父母是会死的,像先落地的树叶,留在树上的树叶要进行光合作用,吸取阳光滋养树干,落地的树叶变成肥料滋养树根,这是生命的责任。”那些不作贡献、不学习、不把自己潜力发挥出来的人,就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而对社会贡献越大越多的人,生命的利用率最高,最有价值。所以就有生命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问:面对亲属的死亡,孩子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大人应怎么对他们说呢?
  答:不少人会说“奶奶不过是睡觉了而已”。但是,像这样哄骗他们是没有用的,这样不仅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而且会滋生他们对睡觉的害怕。所以,应该向小孩解释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悲伤:“爸爸妈妈很难过是因为……”并告诉他什么是死亡:“人的身体停止了运转,而且再也不会运转了。”孩子可能对这样的解释感到失望,但这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这一至关重要的生命事件。
  三、具体做法
  1.要多给孩子一些保护,比如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最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待着,让孩子有安全感。
  2.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做他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使他们没时间去琢磨死亡的恐怖。
  3.在孩子面对死亡冲击时,儿童书是让孩子认识死亡的桥梁,父母可以大声朗读一些有关死亡但没有恐惧感的童话故事。
  4.对于敏感儿童可能产生的死亡恐惧,成人要及时发现问题,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面对死亡问题时表现出的对生命现象的好奇、惊讶、焦虑和恐惧,使他们能在情绪上得以暂时缓解。情绪的认同感常常是交流的第一步。直面问题,态度真诚,这需要父母自己先抛开对死亡问题含糊其辞不敢直面的胆怯心理。
  参考文献
  [1]陈绮莹.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探讨[J].心理健康教育,2011.
  [2]鞠振荣.新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刘宝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面对写作时的畏难情绪,以及学生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生搬硬套、毫无真情实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下社会,网络和媒体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如何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服务于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加以实践,总结出了如下三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一句话时事”?——了解时事风云,尽展学子担当;“一周热点人物评说”——关注热点人物,活化考场作文;“看广告,
【摘要】连锁调是传统儿歌形式之一,运用顶真、押韵等手法,注重音韵节奏,想象大胆奇趣,是了解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学界对此却几乎无人问津。鉴于此,本文试着从它的分类上作简单描述,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连锁调;分类;想象;音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连锁调又称连珠体、连环体、趁韵歌,是传统儿歌形式的一种。它一般由各色事物串联而成,通过顶真、押韵等手法,在这些事物之间建立
【摘要】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教学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笔者在语文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激发兴趣、创新方法、能力养成、强化积累四个方面对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力求促进阅读教学与新课改的统一融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摘要】“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设计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衍生出精彩、高效的课堂。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彰显“生本”理念。  【关键词】高效、教学设计、“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
【摘要】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关键词】学生;观察;阅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薄弱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和生源质量等方面都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学生在读书时,总是缺少领悟和自信。
【摘要】“千江水有千江月”本是佛家偈语,意为:月本一轮,由于不同的水质和风景,千江映出的月亮也有万千的意象。诚如美文之于学生,学生一个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的个体,他们兴趣不同、生活的环境和经验不同,理解和感悟力有别,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课内,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修养,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作了一些实践。  【关键词】课内;个性化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
【摘要】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抵御异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最早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
【摘要】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我们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当代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然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解决语文基本功问题;引导学生感悟真实的生活,做一个有心之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课外实践空间,提倡学生多观察多动笔;学校在这方面要创设
【摘要】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老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有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苦心孤诣地创作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见解独特而新颖,论述精辟而深刻,在语文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于2009年,在温儒敏老师的指导下,孙芳经过调查分析,写了《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一文[1],分析了北大一年级学生的小论文——《我观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共100篇,其中95篇是北大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提交的。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