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清晨,黄河。
  沿着河堤,青龙县知县刘丰默默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巡堤。四年来,这段河堤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某处弧度如腰背佝偻,某处风声如哮喘起落……
  眼前的黄河狭窄,温顺,完全没有了夏日的疯狂。刘丰忽然有点儿恍惚,这是那个不可一世、桀骜不驯的黄河吗?他清楚地记得刚赴任的那年夏天,黄河浊浪排空,如狂龙翻江倒海,灾民伸向天空的双手、七零八落的庄稼、摇摇欲坠的落日……


  这景象似春蚕时时啮噬着刘丰的心。四年来,他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勘测水情,制定治河战略:以黄河为主,辐射周围水域,全盘治理;研究治河方案:筑堤固堤,引堵放淤,引沙造田。
  和黄河死缠烂打几年,青龙县有了明显改观:水患少了,田地多了。刘丰的身体却垮了,白天忙于事务尚可,一到晚上,哮喘常憋得他喘不过气来。
  巡完最后一次堤,刘丰就要离任了──他四年任期将满,考核合格即可外调或升迁。刘丰政绩突出,口碑不错,升迁应该没问题。但他因力主收回水患后的无主荒田、泥沙造的田为官田,以田养河,这个主张激怒了觊觎已久的豪绅们。据说,告他贪赃枉法的联名信已送到京城了。
  就在前几天,一位和刘丰关系不错的乡绅朋友还暗示他,大丈夫能屈能伸,非常时期,当见机行事。刘丰笑着摇了摇头……
  起风了,堤上的草木狂舞起来。刘丰干咳了几声,加快脚步,向外堤口走去。外堤口原是荒土坡,修堤固堤时,刘丰顺便把它修成了集市,每到集日,卖农具的、卖土产的,颇为热闹。
  刘丰和赶集的人大多熟识,一路上不停打着招呼。在一走方郎中面前,刘丰停留了片刻。走方郎中显然不是本地人,五十多岁,面白,微须,方巾,长袍,一手摇串铃,一手拿“妙手回春”之招牌。
  见刘丰探询的目光,走方郎中开了腔:“敢问刘大人,身体可有不适?”
  刘丰摆手笑了笑,走方郎中人称“卖嘴郎中”,靠嘴皮子卖药吃饭,怎可相信?他转身欲走,但又停住了脚步,奇怪这走方郎中怎么會认识他。
  “大人脸色萎黄,腰背佝偻,神疲气弱,显然是痰滞恶阻,肺失宣肃。天气渐凉,一定要当心啊。”
  刘丰问道:“此病先生能医否?”
  走方郎中拈须微笑:“这要看大人的运气了。”一边说,一边让刘丰坐下来,拿出银针,却并不扎:“请大人先回答个问题,答得出来我就给大人医治。”
  刘丰笑了,看不出这郎中还挺有意思:“先生请讲。”
  “请问大人如何治河?”
  “疏导。”
  “治民呢?”
  “仁爱。”
  “廉否?”
  “廉。”
  “大人言行如一?”
  刘丰沉吟片刻,答道:“如一。”
  “既如此,大人的病有治了。”
  话音未落,刘丰身上银针一闪,哇的一声,已吐出几口瘀血。走方郎中避闪不及,长袍上竟溅了少许。刘丰满是愧疚,走方郎中却不在意地笑笑。
  刘丰欲付诊金,走方郎中笑笑推辞了:“大人治河疏淤,我治病化瘀,咱们是同行,算了。”顿了顿,走方郎中又说:“如果大人实在要给,就把这个送给在下吧。”走方郎中指了指刘丰颈上的银锁。这银锁不值钱,且因长时间佩戴变得暗黑,却是一位朋友所赠。刘丰心虽不舍,但听郎中如此说,还是将其解了下来……
  月余后,刘宅。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刘丰身上,刘丰照照镜子,脸上竟泛起了罕见的红晕。他不禁笑了:这走方郎中还真有两下子,可惜忘了问他的名字。
  不久,京城终于来了消息:刘丰治河有功,赴京候命。
  拜见吏部郎中王大人时,刘丰吃了一惊,这王大人好面熟啊,却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王大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物件:竟是刘丰的银锁,却被擦得晶莹透亮,洁净如新。刘丰大惊,向王大人俯身拜了下去。
  “大人没想到吧,本郎中即是走方郎中。”王大人扶起刘丰,拈须微笑,“不必谢我,当初我可是去考察你的呢!──大人近来身体可好?”
  刘丰连连点头,不经意间已泪光莹然。
  “本官稍稍懂医,你沉疴难愈,皆因痰滞恶阳,瘀堵厉害,要下险针才有效。幸亏你下巴处的廉泉穴无碍,若廉泉穴堵了。本宫也无力回天啊。”王大人意味深长道。
  说罢,王大人将洁净的银锁放到刘丰手里:“欲安身先安心。银锁是镜子,如何安心,大人心里该有数吧?”
  刘丰不敢看王大人的脸:他治黄河,斗豪绅,爱百姓……却也有软肋──更爱美人。赠他银锁的朋友即是青楼女子如风──为替某豪绅公关,如风色诱刘丰,最后却爱上了他……
  隔着窗棂,阳光暖暖地流泻下来,跳动的金色像一条河。刘丰想,王大人才是真正的冶河高手啊。他做出决定,把银锁故事和盘托出。一抬头,王大人正微笑着看他,眼睛清亮,下巴微仰,他们中间是一盆清新文竹──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地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其他文献
县城的剧团一来,我们的村庄就像过年。那年,恰逢我十岁的生日。长那么大,我还没走出过村庄呢。奶奶说:“这戏就好像给你来庆生了。”  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陌生的面孔。他们,有的是剧团的人。男的穿着中山装,女的穿着花衬衫和裙子,他们真好看,就像画里的人一样。还有些是邻村的人。他们大都是我们村的亲戚,平时很少走动,有了戏,就赶来了。其中,还有颠着小脚,梳着髽髻的老太太。于是,好多人家都添了碗筷。也有人是提前
期刊
恒盛戏班的李娇娘自幼父母双亡,被师父收为义女,五岁学戏,十二岁登台,主演青衣,兼演花旦和刀马旦。由于师父教授极其严苛,加上娇娘懂事,肯下苦功,唱念做打样样出众,不几年就成了恒盛戏班的当红台柱。  部隊在前方打了败仗,退守小城,日夜在城外修筑工事,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戏院老板和班主商量决定为守城将士进行慰问演出,选定的剧目是《抗金兵》,娇娘在戏中扮演梁红玉。  一番锣鼓之后,娇娘在八女侍的陪伴下披挂
期刊
完成这次任务以后,我来到这个城市安了家。女朋友和我一起过来。  我不能公开身份,不接受采访。你不能用我的名字,不能留我的联系方式,不能给我拍照,不能说我开的什么车,更不能把我的车牌号说出去,也不能说这个城市有我。  你和我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是唯一一次见面。  我手上有人命,知道吧,几十条人命。如果有人知道是我干的,一定会追杀我。  我在境外贩毒团伙活动的腹地做狙击手。每次行动两个人一
期刊
王维自幼天资过人,两岁识字,四岁学画,七岁作诗,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是蒲州小有名气的诗人了。  十七岁那年,王维离开河东蒲州进京学习,准备来年的应试。到京城后,他找到了一家安静的客栈住下来,每天安心研读。客栈里还有一些准备应试的学子,看到他们每每花前月下饮酒作乐,王维便感到自己很孤独,却又不屑与他们为伍,实在无聊时就上街转一转。他常常去的地方是书林苑,那是一条很老的街,满街都是书院、书坊、书局,还有一
期刊
小寒遇上了腊八,真的要冻掉下巴了。昨晚刚下了一场大雪,屋外哈气成霜,一派银装素裹,可谓冷得彻骨,白得透亮。  这么冷的天本该待在家里猫冬,可偏巧遇上镇上大集,车旦车老汉坐不住了,这段时间他和老伴商量,小寒过了就是大寒,大寒过了就到大年了,一定要去集上买两张胖娃娃的年画,置办齐了年货好过年。  一大早,车老汉简单吃了一口饭,撇下饭碗,支会老伴儿一声,就推开房门,顶着凛冽的寒风,迈出门槛儿,踩着咯吱咯
期刊
接连几天的阴雨,让人觉得很抑郁。  徐恺铮望望门外,这样的天气,肯定无客户前来,也好,难得清静,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看书、绘画或者写字。  拿起茶壶吮了一口,舌尖上立即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滋味,既绵软又醇厚,还有些爽滑,“金骏眉”果然不错,揭开茶盖,缕缕茶香中,似乎包含着蜜香馥郁,沁人心脾。  盖上壶盖,徐恺铮把玩着手中的紫砂壶,这是一把菱花壶,是去年一位老客户以五百元的价格转让给他的。有一次,
期刊
虬江是条出山的航道,先窄后宽,先前山里大量的竹木石料都是顺着这条主航道顺流而下,漂流出山的。虬江又是大山的主要泄洪道,每年洪水季节,大量的洪水通过虬江,奔涌而下,一泻千里,一直到平原才收敛其奔腾汹涌之势。  虬江航道八公里处是急水湾,这向来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江湾。枯水季节,急水灣却是个浅水湾。砂石江滩被几块巨石分隔,湍急的水流,分成多条细流,折尺般蛇行,时分时合,一路蜿蜒下行。即使到了枯水季节,这
期刊
特林特把厚厚的积雪从挡风玻璃上推下来,车里播放着莱利·纳尔逊唱《在路上》的旋律。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他已经听了四遍这首歌了。  到孟菲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一场暴风雪正在袭来,40号州际公路变得越来越危险,他只能停车。路边餐厅里闪烁着欢迎的灯光,特林特决定在这里吃点东西,等着看天气是否会好转,或者变得更坏。他伸手去拿夹克,他看到了副驾座上那只母亲让他带上的盒子。母亲担心他会独自一人在路上过圣诞节
期刊
我不知道三爷缘何一生未娶,那条腿怎么瘸的。  除爷爷以外,三爷是对我们最好的人了,他不仅经常给我们好吃的,还救过弟弟和我的命呢。  弟弟五岁那年夏天,一个人去河边玩耍,一不小心滑进河里。三爷从田里出来,去河边洗脚,刚巧看到弟弟在河里挣扎,就一猛子扎进水里,弟弟的小命才没交给河神。  那年,我跟着三爷上山采草药,突然从草丛中蹿出一只受伤的狼,绿盈盈的眼睛,吓得我浑身发抖。狼一步步地向我逼近,紧要关头
期刊
从前,一个国家里有个陶器匠。他家祖祖辈辈都做陶器,因此,作品盛名远传国外。每代陶器匠都首先选择山上好的陶土,找来高明的画家,雇用很多的手艺人。  他们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陶器,有花瓶、茶碗、碟子等等。游客们来到这个国家,都要到这家陶器店来买。在这里,大家都被精美的陶器吸引。  “啊,多么漂亮的碟子呀,还有茶碗……”游客们感叹万分。  “买一些当做礼物吧!”每个游客都要买个花瓶,或者碟子、茶碗。这个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