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 有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数学源于 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 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 得必需的数学” 。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 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 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1. 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 学来自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 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 9 个桃子放在盘子 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 3 个,9÷3=3(盘)(2)每盘放 9 个,9÷9=1(盘)(3)每盘放 2 个,9÷ 2=4(盘) ,多 1 个; (4)每盘放 4 个,9÷4=2(盘)多 1 个; (5)每盘放 5 个,9÷5=1(盘) 多 4 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 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 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 余数的除法” ,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 松的接受新知识。
  2. 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 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 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 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学生感 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 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 28 人,小朋友 150 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 30 元,学生每人 15 元,团体 30 人以 上每人 20 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 (28+150)×20=3560 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 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 (28+2)×20+(150-2)×15=2820 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3. 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在今天的“课堂 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 95 元/个,排球 50 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 “买 4 个排球和 6 个篮球共要多少钱?” 。这样的数学 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 ,可是使用了新教 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 (1)95×6+50×4; (95+50)×4+95×2; (95 (2) (3) +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处处有美感, 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 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 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 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 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
期刊
培养青少年是关系到下一代成长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想把自己所带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但仅单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对于这一问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困生是指智力发育正常儿童,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难以达到学生。是谁造就了学困生?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因素可能都有,但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学困生是教育“疏漏”的特有产物!基于这种意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语教学的任务首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上可见,虽然小语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我们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突出的偏向和
期刊
教学理念: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给学生参与语言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在语言应用中学习,在语言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对英语学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铺开。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大家都对它是一片赞扬之声,但大家在评价的时候大多时候只看到了其中比较好的一面。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
期刊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此时正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上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特别需要老师的关怀和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直接地担负着塑造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做人的重大责任,因此更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期刊
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涉及的地理知识多,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把讲解内容分为三部分。  首先,复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其次,再分析教科书上图1.2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图1.23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都会涉及两个变量 :时间和空间。为了讨论方便,先要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分析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分时段分区域地进行观察,全方位动态地掌握整个变化过程。  ㈠ 先分析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昼夜
期刊
1. 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根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的特性和功能。冰箱和洗衣机是幼儿常见的家用电器,为此我选择了小班《科学》下册:《冰箱洗衣机真能干》这一教学内容来教学,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认识了解冰箱和洗衣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期刊
高二学生学完《数列》一章后,经常遇到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不知从何入手。下面通过一道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的探究过程,给出一种较通用的方法(先用不完全归纳法猜出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通项公式)。来帮助高二学生进一步的学好《数列》。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经济腾飞,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显得重要。因而,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应担当起中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任,使学生善于说话,乐于交际。  【关键词】口语交际重要性;忽视培养; “说话”要求;口语训练形式  叶圣陶先生早年写过一篇《说话训练》的文章。他把口语交际这件事看得极其重要,提出中小学毕业生往往有“羞涩不肯开口,开了口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