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靓丽展风姿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ychang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会摘要,简单扣题
   1、直接摘取法:即直接选取材料中某一个句子作标题
   例如: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超越了自私,你就刚毅;超越了怯懦,你就会更加自信;超越了偏私,你就会胸怀博爱;超越了挫折,你就会不断进步……超越,实在是非常之举。要求:请以“超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根据以上材料,采用直接摘取法,题可拟为:(1)《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2)《超越,实在是非常之举》。
   2、间接摘取法:即从材料中选取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词語连缀成题。
   例如: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则作完美的雕塑?”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塑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文章。
   根据间接摘取法,题可拟为:(1)《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2)《贵在自我雕塑》(3)《自己就是雕塑家》。
   二、善补题,化大为小
   即添加因素法,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語进行增补,从而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有虚变实、有抽象变具体。
   例如: 如以“选择”为话题,在选择之前可以加新词构成《消费选择》《唯一选择》等题;在选择之后添加新词,可以构成《选择挫折》《选择新生》等题;在选择前后添加新词构成《那次,我选择了放弃》。又如:以“体验”为话题,可增补为:《体验失败》《体验孤独》;以“诚信”为话题,可拟为《我们需要诚信》《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归来吧》等。
   对话题作文而言,这种方法很稳妥,不但可保证所拟题围绕话题,且能快速找到较为具体的写作切入口,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这种拟题方法,一般在标题中恰如其分地冠以动词,使之具有一种力量美,或在标题中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达到一种无以辩驳的力度美。
   三、巧引用,妙趣横生
   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熟語、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不但使文题新颖别致,而且能拉近读者和文章的距离。
   例如:以“生活”为话题的《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常回家看看》《风雨兼程》引用了歌词或歌名;以“亲情”为话题的《润物细无声》引用诗句,《儿行千里母担忧》引用了熟語,《牵挂你的人是我》《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背起爱的行囊》《三百六十五个祝福》引用了歌词,《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引用麦氏咖啡广告語;以“读书”为话题的《爱你没商量》《想说再见不容易》《众里寻书千百度》引用了歌词化用了诗句;再如,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又如《言必行,行必果》《众里寻他千百度》(话题“诚信”);《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话题“微笑”);《常回家看看》(话题“思念”);《走进新时代》(话题“家乡变化”) 等等。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四、用疑问,巧设悬念
   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
   例如:以“书“为话题可拟题为:《书的诞辰有几何》《书告诉我们……》《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用问句作题,能一下子抓住阅卷人的心,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又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以“环保”为话题)《诚信何日回归》(以“诚信”为话题)《你还会沉默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标题就能一下子勾起人的阅读欲望。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总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提问艺术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发人深省的问号,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从而愉快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掌握提问的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 ,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既让学生当下完成了学习任务更为他们今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基础。我们看到优秀
期刊
新理念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整合,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似乎与此相反。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然而,“传”、“授”、“解”的主体都是“师”,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
期刊
合作学习是当今课改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给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的机会,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课堂,我们要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但很多合作学习却流于形式,起不到作用。   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相合作”   【现象】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分工后你只管说你的,我只管说我的;你只管做你的,我只管做我的;你只管演你的,我只管演
期刊
经典作品大都包含着正确的评价和选择,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它们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记录体现了民族优良品格,保留积累了许多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学生时代充分阅读文学经典作品,有助于塑造具有健全高尚性格的人,满足他们共通的心理诉求,构建和谐理念,张扬和谐精神,提升人的开拓精神、乐观精神、奉献精神,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人生价值。   既然文学经典有这么多的
期刊
语文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而教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一、语感培养   首先,应该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
期刊
去年的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一所中学去慰问,在总理与老师们谈话的会议室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十分醒目的标语: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幅标语的核心,就在一个“真”字。一个“真”字,含义丰富,意味深长。  有了“真”,才会诞生善与美。真善美盛行,则华夏大地上春光明媚,个人进步成才,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安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反之,离开“真”,便会滋生丑与恶。在十余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通过
期刊
前一段上过一节公开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多环节都交给学生来处理,一节课上的平平顺顺的,但总感觉还是缺点什么。回头反思,自我感觉缺少了语文课堂所特有的激情和教材挖掘的深度。该激情激荡的时候没有语言的感染,该精讲的地方没有讲出深度,忽视了教师讲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讲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不是代替和包办。有人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文本就像一个苹果,传统课
期刊
一、了解心理,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的学生会一改小学时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变得越来越不爱发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沉闷不语的课堂氛围。而学生不动口,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又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从而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这是初中语文教师极为头痛又难以应对的一大难题。而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地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其实学生的这种越
期刊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新奇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注意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总是伴随着心理过程而进行。心注意着什么,就在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想象着什么,体验着什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如教形声字“蛀”和“住”及“注”时,“主”加虫为“蛀”,加人为“住”,加水为“注”。我利用抽啦影片的
期刊
中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工具课,只是把学生培养成美的接受者和欣赏者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美学观点看,文章的创作就是一个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教会学生以艺术的心灵,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对美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那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事物时就要对其提出观察的要求。如对野菊花的观察:第一要观察全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