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zh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园的班级管理中,除了常规管理,我们更注重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其更生动、丰富、有趣,使幼儿“爱”游戏,“喜欢”游戏,“主动”游戏,“参与”游戏。

一、让幼儿爱上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成长,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幼儿许多的游戏都是由被动到主动的,我们总认为增加材料的数量和区域就可以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但其实投放的材料不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也不一定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比如:我们的班级区域游戏近期也出现了这样的小问题,“热门”“冷门”两级分化,“娃娃家”和“建构区”始终是幼儿最先选择的区域,而“美工区”和“阅读区”则是教师引导之后幼儿“勉为其难”选择的,幼儿在游戏上失去了自主权。教师分析原因后发现,“热门”区域的材料是幼儿根据需求自己选择准备的,并且很多是他们对生活中拟人化情景的再现,“冷门”区域的材料则是教师准备的,存在忽略幼儿自身能力发展的问题。所以,想体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就要打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思想,充分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自身发展,正确看待游戏中的儿童立场,紧追幼儿发展的步伐,始终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间,让幼儿真正爱上游戏。

二、让游戏贯穿幼儿一日生活


  《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幼儿天性爱玩,视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教师应将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生活的经验。
  1.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积累经验,获得成长。例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师将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穿插其中,通过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时针、分针、秒针以及整点和半点。在中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开展中,教师借助有趣的超级玛丽小游戏,通过设置闯关环节,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帮助幼儿由易到难逐渐掌握节奏。
  2.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散养式”的活动情况,幼儿四处“追躲”,教师不易组织,活动内容一成不变。再有趣的游戏,时间久了幼儿也会感到枯燥、无趣。如何使幼儿保持对体育活动的“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围绕幼儿的体育兴趣,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丰富的游戏活动,将“单调”变成“多样”。比如:体育游戏“小蚂蚁搬食物”,教师用故事导入,创设游戏情境,“小蚂蚁”要去地面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要运回蚁穴,可是食物太大,路程太远,途中会经过隧道、山坡、河流,它们在运输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丰富的情节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与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热情,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完成了体育锻炼。
  3.过渡环节
  过渡环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环节往往不易管理,幼儿意识较为薄弱,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为了让过渡环节自然、顺畅、舒适,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游戏来吸引幼儿。比如:餐点前开展手指游戏“快乐变变变”“鳄鱼来了”“大门开开”“数数”,集体教学前开展音乐游戏“快乐传真”“懒惰虫”,户外游戏等待时开展“一二三,木头人”“请你跟我这样做”等,这些游戏简单易操作,娱乐性强,能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然,在开展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加以具体化。比如:小班过渡要“自由”,中班过渡要“自觉”,大班过渡要“自主”,将教育目的蕴含其中,关注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在过渡环节中出现消极等待的情况。

三、幼儿游戏时的教师定位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应掌握游戏的主动权。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时,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做好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
  1.环境创设的引导者
  在游戏活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活动室空间狭小,既要考虑美观、实用,又要考虑安全,导致环境不够开放;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参与较少,在游戏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使得大多数游戏变成了“假游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改变。教师通过“调查——询问——研讨——调整”的方式,邀请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环境的规划与创设,带着“童心”与幼儿一起打造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环境,真正实现了以“儿童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环境创设。例如:新的学期,班级区域要调整,教师计划让幼儿自己来决定如何调整。于是组织幼儿一起分享讨论自己的“调整方案”,最后通过幼儿投票的方式决定。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幼儿才是真正的主体,这样创设出来的环境才是幼儿所喜爱、所需要的。

  2.游戲过程的观察者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做好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多观察、多倾听,并适时引导幼儿游戏向纵深发展,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建构区,幼儿正在建构桥梁,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正在讨论桥梁狭窄,车辆不易通行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采用扩宽桥梁、搭建立交桥的方式解决了面临的问题。
  除了适时引导,教师还利用视频记录下幼儿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结束后,通过回放与大家共同探讨游戏中问题的出现、解决,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的经验,获得新的提升与发展。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该是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善于“发现”和“等待”幼儿的成长,科学看待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做一名静待花开的守护者。
  (责任编辑:牛丽真)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1日,38位新教师在入职幼儿园的第一天,都收到了这封由我亲笔书写的“家书”。而在庚子年冬日的一天,我也收到了一封回信。  “一封回信送给挚爱的您,从那一刻起,我决定用‘心’倾听您的故事,用‘爱’回应您的执着,用‘情’书写这封回信。加入兴华,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的厚度,怀着对幼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怀,成为能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反复阅读着这封回信,我不
期刊
教师、同伴以外,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地域文化的引入,往往会成为幼儿园环境的亮点,让活动空间更具美感和教育性。将地域文化引入环境创设,能以最接近生活的资源去滋养幼儿的精神世界,促进幼儿发展内在禀赋。  从内容上看,环境中的地域文化理当具备丰富性,体现文化本身的广度。地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利用活动空间中不同的场所各选主题进行表现。在户外、大厅,使用大幅主题墙呈现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貌、文化符号
期刊
一、案例呈现  七月的雨,来去匆匆,忽大忽小,尤其是雨滴骤然落下,让在户外玩耍的幼儿兴奋不已。这一天气现象已持续多天出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与好奇。  初感受:幼儿在走廊上靠着栏杆,将手和头伸出去,感受雨滴落在手上和脸上的感觉。后来,幼儿穿上雨鞋、雨衣或撑着雨伞,到户外感受雨。有的幼儿张开双手,有的踩着水塘向上向前跳,还有的则在地上快速地奔跑,溅起朵朵水花……  在亲身感受之后,我们回到活动室围绕“
期刊
食育,不是就食育而食养,而是将食育课程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劳动观念、农耕教育、节约意识,乃至传统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基础,它跨越了教育学、营养学、传统文化、科学等学科,涵盖了生命、自然、感恩等人类通识文化,渗透到五大领域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一门令幼儿身心健康、精神富足的教育。  环境被喻为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食育与环境创设相结合,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食育的教育价
期刊
童话,是每个幼儿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快乐因子。幼儿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好奇童话故事中的情节,更是欣喜于童话故事中丰富的场景。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这些都能成为教师创设游戏化活动的有效资源,让童话融入幼儿的童心,让童话丰盈幼儿的童年。  童话游戏化,即通过充满趣味的游戏,促进幼儿的童话阅读,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我园通过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两方面的思考和构建,进行了童话游戏化的不断探索。一、童
期刊
案例背景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孩子间互相告状、推卸责任等情况,尤其是在游戏输了之后,他们总是不愿意面对和接受失败,将责任归于其他小朋友。大班幼儿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仍有不稳定性和易冲动性的特点,对于出现的情绪他们还无法正确并快速地进行自我排解,有时游戏输了之后的不愉快情绪还会维持很长时间。案例描述  今天我们班开展野战部落的户外游戏,孩子们自主分队、自主作战,夺取对方队伍的旗帜。在一场争
期刊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与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相结合,是发展地方幼儿教育的有效形式。为此,我园将长子地域文化融入园所环境创设中,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博览群书,研读长子县志,挖掘长子地域文化  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鼻祖炎帝神农氏就在羊头山上获得嘉禾而试种五谷,教民稼穑,开创原始农业,留有神
期刊
观察是知、思、行的过程,通过“知”了解幼儿,通过“思”分析、评价幼儿,从而调整教育行为,更科学地“行”。微观察是一种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教师带着目的去观察,是对幼儿活动中细小的动作、细微的表情、活动细节、聚焦某个问题的深入观察。近两年,我一直在探索从幼儿“细枝末节”的表情、行为入手,对幼儿实施微观察。一、厘清微观察的内涵  1.微觀察是对细小动作的捕捉  直觉行动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在
期刊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儿童身体和心灵成长的地方,而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地制宜使用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就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
期刊
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随着我国教育与文化领域的发展,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系愈发紧密,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启蒙阶段,更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据此,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应当关注传统文化环境创设,发掘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隐性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