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起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有教学起点定的合理,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要想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就必须把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需求”上。
  国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在《智育心理学》一书中,把研究学生的起点作为课堂教学任务分析的第一点,作为教学的起点。也就是说,知识的增长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教学起点定在自己的阅读经验上,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设计教学:一篇课文学生想学些什么东西,哪里不理解,学生有了哪些基础,哪些学生对这篇文章理解得好,哪些学生理解得差,全凭自己的经验。定位在教学参考书上,每位教师的手里都有一大堆教学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上告诉我们一篇课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于是就把它作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在专家的经验上,教师不自己仔细研读课文,以专家的阅读经验和理解作为自己的理解,再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定位无视学生的存在,学生自然不欢迎,也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率和学生无兴趣。
  如何把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的需求”上呢?引导学生提问是最好的办法。就一篇课文来说,学生如果能提出问题,就一定是仔细研读过课文了,也一定能提出自己的疑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就一篇课文学生提出了问题,正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起点。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先给学生大量时间研读文本,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总结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再进行教学,才是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的需要上,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教学参考书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上,难点定位在“文章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暴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观念”上。这些问题学生自己研读课文都能解决。但学生研读课文后提出“杜十娘如果回到了李家能否过上她追求的幸福生活?”我以此问题作为教授该文的起点,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形成两派:一派认为杜十娘很有钱,到了婆家,李布政以一个官员出身,会因她的钱而看中她的,而李甲本来就与杜十娘投合,杜十娘本来貌美如花,知书答礼,杜十娘能过上自己追求的幸福生活;另一派则认为李布政的官宦家庭不可能容纳一个风尘女子进门,最多是个妾,《大宅门》中的杨九红就是个最好的例证。况且李甲本来就是个浪荡公子,他并不懂得爱情,对杜十娘不过是寻花问柳,将来有可能会娶三妻四妾,杜十娘不能过上自己追求的幸福生活。两派都据理力争,旁征博引,不仅解决了教参上的重点难点,而且完全是在学生自己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学生的思维、口才、分析概括能力等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可见,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其他文献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好习惯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
教育已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   现在的教师,挑战与压力并存。一方面,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师不如生的情况也时有发
不久前,我参加了区里教学大赛的听评课活动,其间听了几位教师各具风格的语文课堂教学,令我受益匪浅。从她们赛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挥洒自如、课后的轻松自信,可以看出她们又经历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有着无数个难忘的回忆。在那酸甜苦辣咸的多味生活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或许便是生活的真谛。  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我总是这样认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核心,是圆的圆心,在学生、家长、科任教师、学校等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孟子有句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人不也常说:“家和万事兴吗?”班级不就是一个家吗?怎样才能做到人和?我是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的。    一
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来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不符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
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豪放美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劲、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
所谓评价,是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某种属性的价值判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组织与管理等各方面直接影响着该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方向与落实。  前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做了一些尝试研究,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的  迄今为止,评价的价值
爱国主义是人类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要使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的坚定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信息媒介,所以,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社会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创新教育。因而,目前创新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改革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贯穿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而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进行知识重组和创新的过程。所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