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促“短时高效”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拜读了朱红琴老师在《中国学校体育》2018年第10期写的文章《探索“短时高效”全员运动会的设计策略》,读后收获颇丰。一个近2400名学生的学校在一个仅200米跑道的田径场上完成全校参与的全员运动会,对于设计者来说做到了精细设计、高效组织,值得学习与借鉴。
  在文中,朱老师从活动背景、竞赛规程、设计策略三个方面对“短时高效”全员运动会的设计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赛紧凑体现“短时高效”
  朱老师在文中从比赛时间到场地安排都体现了“短时高效”這一理念。从年级比赛时间1.5小时完成到全校比赛时间1.5天完成,在设计上都体现了“短时高效”。而场地安排更是充分利用校园自然环境资源,从看台到跑道都能综合利用,做到了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紧凑而不相互干扰,合理的设计缩短了场地转换的时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短时高效”的理念。
  2.精心组织做到“短时高效”
  该校2018年春季运动会从项目设置、名次录取、“导赛教师”等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如,项目设置紧扣《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既有必测项目又有选测项目,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理念,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名次录取以“星星”的多少来统计,依次排名,可以并列,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导赛教师”的设置避免了参赛学生“扎堆”现象的出现,使学生有序参加比赛,提高了参赛效率,做到了“短时高效”。
  3.凭卡参赛保证“短时高效”
  在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开展全员运动会,如何保证学生有序参与比赛是实现“短时高效”的重要保证。参赛卡的使用既能使学生对自我测试情况及时了解,准确找到待测试项目,又能使裁判员快速做出判定,提高裁判效率,保证了全员运动会的“短时高效”。
  在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文中的有些内容与笔者的想法也有所不同,在此提出与朱老师及全国同行共同探讨。
  运动会举办时间值得商榷。文中运动会举办时间是2018年春季,笔者认为此全员运动会放在秋季效果更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时间是每年的9月至12月,如果我们把运动会放在秋季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同步进行,这样不但节省了体质健康测试的时间,还能减轻教师们的工作量,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进而提升他们的比赛成绩,同时也为体质健康测试提供了让人信服的测试数据,可谓一举多得。
  运动员成绩登记表成绩标准界定不精确。从文中看出每个项目的等级都是从1星到4星,有些项目出现两星标准相同数量的情况,让人难以界定。如表1五年级男生30s跳绳的标准为70个以下1星、70~80个2星、80~99个3星、100个以上4星,那么如果学生跳绳数量为80个该如何判定,是判定2星还是3星,有点儿模棱两可、难以界定。表1和表2中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m跑以及5个选项内容都存在这种情况,建议作者根据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进行界定,做到严谨规范、清晰界定,让人一目了然。
  特色项目设置缺少技术含量。朱老师所在学校是市级羽毛球传统校,羽毛球是该校特色项目,在成绩登记表中羽毛球测试内容为投掷羽毛球。笔者认为这一测试项目技术含量低且不能体现特色项目。因为在测试中投掷羽毛球换成投掷沙包、投掷垒球等都是可以的,所以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测试内容为羽毛球的颠球、击高远球或定点发球等,这样能使测试项目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特色,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设计需科学严谨,利于借鉴。全员运动会展示学校风采的同时,对兄弟学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要做到严谨、规范,易于操作。
  本文中朱老师在比赛办法中写到一个年级从准备活动到比赛结束所需时间为1.5小时,笔者认为难度较大,不易完成。
  从成绩登记表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参加5个必测项目和2个选测项目,共计7个项目的测试,以30s仰卧起坐为例,从测试到成绩记录每组所需时间不少于50s(理想、高效情况下),朱老师所在学校每个年级400个学生,根据该校条件每组20人计算,共计20组需用时1000s,约为16~17分钟;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单个测试项目测试所需时间还要更多,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年级400名学生1.5小时难以完成7项内容的测试工作。
  再者,朱老师在文章“三、全员运动会的设计策略——(五)成绩记录的便捷性”中写到“比赛时当学生完成后,裁判员只需要在相应的成绩栏盖章(表3)”,笔者在文中没有找到表3,根据下文举例才发现朱老师错把表3写成表2(见《中国学校体育》2018年第10期第94页)。
  阳光操场突出全员参与,展示学校智慧,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应做到科学严谨,规范操作,利于借鉴。
  以上是本人阅读朱老师文章的一点儿感受与思考,在此与朱老师和全国同仁交流、探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其他文献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9年第2期中刊登了一篇题为《一瓶在手 趣味多用》的文章(以下称为原文),笔者感觉很实用。从原文中,笔者看到作者利用矿泉水瓶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水平,使技术动作的学习多样化、兴趣化,练习的效果也较好,值得借鉴。于是,笔者按照原文中的方法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基于笔者所教学生的学情,发现如对几处进行改进或完善,教学效果会更好。特与两位教师商榷,供大家研讨。  一、抛接难掌握,托
2020年12月6日—10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承办,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城区教育局共同协办的2020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高中体育与健康)在苏州相城区相城中学举行。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孟文研在开幕式中表示,本次大赛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次大赛为
2016年11月17日,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会在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圆满举行,作为体育教研组长的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活动当天早上我5点起来就看天气,推开窗户那一刻心都凉了,小雨在飘。我当时心想,难道几个月的努力就白费了吗?好在小雨飘了一会儿就停了,操场地面也没有积水,大课间展示可以正常进行,我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活动终于结束了,体育组教师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其他
从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3个场景和我国学校体育界一段流行的讽刺语引发思考,先回放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中常见的3个场景:  场景1:“三不”的排球考试满分者。  近几年到全国各地讲学时,与体育教师交流的热点问题是升学体育考试背景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初中升学体育考试,21世纪我国开始逐渐实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逐渐完善并形成相对固定的体育制度。这一制度
这天,天空逐渐变得阴沉,不久,就开始飘起零星雪花,这对于难得一见下雪天的西安来说,足够让学生们欢呼雀跃一阵了。即使寒风刺骨,也阻挡不了课间活动时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跳绳、踢毽子、游戏、跑步等活动的热情。这不正是我想看到的场景嘛!在这样的环境下上体育课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下午最后一节是六(2)班的体育课。操场上已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此时,雪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当我走进教室问学生想在室内还是室外上课
编者按:如何上好雾霾天教室里的体育课?不少教师常常束手无策。而面对这样的难题,湖北武汉的教师们迎难而上,“将问题当课题”来研究,在室内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为此,栏目组选编了他们提供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一年级雾霾天室内体育课的部分资料,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期待能引发大家的关注与思考。  一、雾霾天气室内体育课教学研究的背景  随着全国各地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空气污染情况越
“送教下乡”是学校间、区域间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是优秀教师对乡村教师教育理念、技术、技能的指导与扶持。实践中,送教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送下去”,也可以“送上来”;既可以送教,也可以要教;既可以高中与初中、小学与幼儿园之间域内纵向性的送教、献教,也可以片区强弱学校、中心学校与二级学校之间片内横向性的要教、帮教,更可以是兄弟学校或联谊学校之间的研教、赛教。送教要善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才能夯实
一、案例背景  在浙江省编著的教材中,体操教材是小学体育课程必学内容。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的教学中,以徒手体操为主,水平三阶段则首次出现了器械体操。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年级学生规定的考核项目,在单元教学之前,笔者有意在任教的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只有2名学生在教学前敢于尝试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15名学生只能做到杠上支撑,还有3名学生尚未能独立跳上单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收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栏目组编辑发来的校对稿,激动的我也是心花怒放。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白天工作忙,夜晚便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听着外面似有若无的春雨声,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仔细地校对着所有的稿件。对其中一篇名为《静待花开——跳绳慢学记》的获奖案例,我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品味,还真有点爱不释手的感觉。我无意想找文稿的差错,而是被文稿的精彩深深吸引了,被颜老
4月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重庆教研基地启动仪式暨重庆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展示活动在重庆南华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承办,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南华中学校协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处长何成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