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48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n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美国GE螺旋CT,扫描方式选择为肝脏双期连续容积扫描,层厚5~7mm,1.0螺距。全肝扫描后行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为优维显100ml,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速度为3ml/s,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20~30s时行动脉期全肝扫描,45~60s时行门静脉期全肝扫描。结果48例病灶,病灶大小 48例共发现病灶66个,平扫 发现病灶55个,肝动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66个,门静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61个。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螺旋CT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062-03
  
  
  近年来出现的螺旋CT,扫描速度快,一次注射造影剂可获得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像,提高了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通过分析我院1997年5月至2006年5月50例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原发性肝癌,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经肝穿活检证实,22例经临床实验室、超声及DSA等多种检查相互证实。男42例,女6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有乙肝或表面抗原阳性者40例,有肝硬化12例,48例AFP均为阳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螺旋CT,扫描方式选择为肝脏双期连续容积扫描,层厚5~7mm,1.0螺距。全肝扫描后行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为优维显100ml,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速度为3ml/s,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20~30s时行动脉期全肝扫描,45~60s时行门静脉期全肝扫描。
  2结果
  2.1 病灶大小
  48例共发现病灶66个,肿瘤大小1~14cm,平均4.5cm。3~5cm结节17个,>5.0cm巨块23个,1~3cm小肝癌8个。小肝癌是指单个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结节直径之和≤3cm的肝癌。
  2.2 平扫
  发现病灶55个,39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2个,27个密度不均匀者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有6个病灶因伴有脂肪肝而呈高密度,有肝硬化表现者12例。
  2.3 肝动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66个,强化表现为病灶均匀性高密度强化28个;不均匀性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34个;有4个病灶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病灶边缘及中心见到不规则条状、网状或放射状的血管影7个。
  2.4 门静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61个,表现为低密度者53个,等密度灶5个,高密度灶3个。有6例可见到门静脉侵犯及癌栓,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充盈缺损或不显影;3个病灶见肿瘤包膜环形增强。2例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表现为门静脉早显,同时有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
  3讨论
  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能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行2次或3次全肝螺旋扫描,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陷[1]。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增强扫描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充分利用肝脏的双重血供特点和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来充分反映病灶的CT特征,而且病灶有二次被检出的机会,因而使得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1,2]。正常肝实质血流量的75%~80%来自门静脉,在动脉期时它增强较少,而富含血管性肿瘤的全部功能性血流均来自肝动脉,在动脉期时它仅接受含对比剂的动脉血,所以极大地强化,其效果与CTA非常相似。门静脉期时含大量对比剂的门静脉血液到达肝脏,使肝实质显著性增强并达到峰值。该时期肝动脉内仍有对比剂使富血管性的肿瘤继续保持一定强化,并且和此时的肝实质强化程度相近。所以,门静脉期不是显示富血管性肿瘤的最佳时期,而是显示少血管性肿瘤的最佳时期。因为少血管性肿瘤只接受少量的肝动脉血和门静脉血,在门静脉期时它们与周围明显强化的肝实质相比,呈低密度影而易于检出。少血管性肿瘤包括少数的肝细胞癌和许多来自结肠、胰腺和肺的肝转移瘤。肝癌动脉期高密度增强是肝癌的反映了肝癌的血管构造特点,即无论有无肝硬化或肝癌包膜,肿瘤结节无一例外地由肝动脉供养。较小的肝癌结节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增强。随着肿瘤的直径增大,肿瘤内部血管分布不均,癌细胞生长旺盛区血供丰富增强明显,而纤维基质较多区无明显增强,同时出现变性、坏死。肝癌小结节的动脉期增强不仅提高肝癌的检出率,而且有助于和肝硬化结节鉴别[2]。肿瘤的环行强化是肝癌假包膜的增强方式,其血供来自小叶间动脉的新生肿瘤血管,门静脉分支并不穿破包膜进入包膜内的肿瘤结节,但受压被推移。因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包膜增强的厚度并不一致,动脉期能显示有新生的肿瘤血管的假包膜部分呈细线样薄环门静脉期还包括受推移的门静脉分支和受压的增强肝实质,所以环影较厚。肝癌门静脉期表现为低密度,并不是肝癌没有增强,而是“阳性门静脉伪装”效应[3]。在门静脉期仍有明显增强者,本组1例有2个结节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可能是周围的癌组织通过相通的肝窦获得门静脉血供形成门静脉增强;或伴有门静脉癌栓,回流至肝的造影剂量的减少,富血供的肝癌仍表现高密度;明显的脂肪肝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在门静脉期还能够检出和鉴别动脉期等密度的结节。动脉期均匀等密度的结节往往是中等血供的肝癌结节或是肝硬化结节。门静脉期大量造影剂汇入门静脉进入肝脏,肝癌结节表现为低密度,而肝硬化结节的血供和正常的肝组织一致,和肝实质等密度。平衡期虽不能提高肝癌结节的检出,但不均匀的低密度反映了肿瘤内部的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对于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的定性和鉴别诊断还是非常重要的,平衡期扫描甚至更长时间的延迟扫描是鉴别富血供肝癌和血管瘤重要的检查技术。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肝内转移灶:大多数肝转移癌在各期表现为周边高密度,中心低密度,可见“牛眼征”,这主要因为肝转移癌为少血供,且生长迅速,又其表面血管丛具有肝动脉和门脉双重血供,以前者为主,肿瘤中心因血供不足而出现液化坏死。转移瘤为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平扫时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动脉期瘤体周边结节状强化,并由周边向中心扩展,静脉期瘤体为高密度影,延时扫描瘤体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即肝血管瘤具有“慢进慢出”的特点,是因为肝血管瘤主要由血窦组成,血流缓慢,造影剂进入和排出慢;肝脓肿:平扫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密度不均,边界清楚。增强后见环形强化或“双靶征”;多房性或蜂窝状改变的低密度区增强后边缘和其中的房隔均有明显强化[4],呈“花瓣样征”。若病灶中出现气体影,具有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多可鉴别;肝囊肿:为圆形,边缘清、密度均匀,呈水样密度,无强化。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肝动脉期扫描在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结合门静脉期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4.
  [2] 曹志宏,刘怡文.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检出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967~969.
  [3] Takahashi S, Murakami T, Kim T,et al.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patic vessel:separate depiction of hepatic arterial,portal and venous anatomy. Radio,ogy,1999,213 (3):126.
  [4] Murakani T,Kim T,Takamura M,et al.Hypervase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etection with double arterial phase muhidetector row helical CT.Radiology,2001,218(7):763~767.
其他文献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黏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中医学属“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水垫对脑出血病人预防压疮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0例昏迷、偏瘫或躁动的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普通床垫上放置水垫,对照组为海面面和藤面的双面普通床垫,两组均采用每2小时翻身一次的正确摆放体位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感。结果试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水垫能有效预防压疮。  关键词:水垫压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手指血糖;治疗组(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两组治疗模式对比分析。结果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O.01),CG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狭窄形态、狭窄部位、血管狭窄程度、有无钩椎关节增生致横突孔变小。结果100例患者中有血管病变81例。单纯前循环病变的10例;单纯后循环病变的42例;前后循环同时病变的29例;钩椎关节增生致横突孔变小不伴有血管病变7例;CTA检查未见异常12例。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水平。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我科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和分析。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起病时间在3小时到3天,经过药物治疗和重症护理指导后,39例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减轻,其中1例救治2天后无效死亡,8例
期刊
[摘要]分析57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有:健康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效果差;护理操作不当;患者睡眠状态、精神或情绪异常;患者舒适度、留置胃管时间长短等相关;预防对策:建立沟通宣教网络;改进胃管固定方法、规范操作流程;降低留置胃管的不适感,减轻患者身心痛苦。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胃管意外拔出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2010年6月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病例38例,其中Ⅰ型18例,Ⅱ型15例,Ⅲ型5例,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经颈部做领式切口患者31例(Ⅰ型18例,Ⅱ型13例),颈胸联合切开术患者7例(Ⅱ型2例,Ⅲ型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Ⅰ型和Ⅱ型胸骨后甲状腺肿适宜采用经颈部切口切除肿块,Ⅲ型胸骨后甲状腺肿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诊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将9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慢性呼吸衰竭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急性发作发生失代偿性呼衰,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呼衰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结论发生慢性呼吸衰竭后,应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积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31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38个椎体),密切观察术中可能产生的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定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疼痛程度;并采用X线摄片随访,随访时间为3~10月,平均6.6月。结果5例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共计6个椎体),渗漏率为16.1%,以椎体计算,渗漏率为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妊高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出孕产期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患者实行分娩前、围产期、产后期分阶段周密的护理,结合心理干预,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100例患者未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现象,全部顺利出院。结论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有训练有素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随时做好急救和护理准备,降低孕产妇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