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发展观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95-01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方向,解决实际发展问题的新的理论概括。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当代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涵义 意义
  
  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作了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讲话。在讲话中他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毛泽东同志用了很长的时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上证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应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
  科学发展观是就是要把满足人们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一切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离开人的生存需要,离开人民的利益,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实现人的共同富裕、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就是再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制度、体制、机制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工农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公正与效率、改革与稳定的协调发展,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社会人文环境和社会人文传承能力,保持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文资源、政治资源的有序利用和社会文化的有序发展。
  5.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史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实质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6.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
  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结合点,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稳定中推进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有机体,这是一个重要的飞跃,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规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统领我国经济生活发展全局的,因而也是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好,‘五个统筹’也好,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我们一定要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曾庆红.关于国内形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时报.2005(275).3.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88-01       摘 要 通过故事的脚本塑造人物形象,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时代性,电影是个造梦的地方,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美的感受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大众在这时代的变迁中也会对审美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成功的塑造具有时代性的鲜明生动的人物是电影的关键之一。通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65-02       摘 要 1949年—1956年新中国刚成立的这7年,是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7年,需要大批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其中妇女干部也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文化、教育、医务、卫士、保育、贸易、轻工业和政法等部门,妇女干部更是发挥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90-01       摘 要 印象派画家莫奈突破了19世纪前的传统绘画观念。而他最富盛名的作品《日出》虽不是莫奈最典型的作品,但此画所描绘的动人晨景表达了自然美的意境。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新意,他以富创意的技法来表现光与大气的印象。带来了一场新的美术变革。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82-01       摘 要 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动物检疫工作的水平这一任务已刻不容缓,本文就我国动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动物检疫 现状 问题    一、动物检疫工作的现状  (一)动物检疫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94-01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效开展,必须有好的环境作为载体。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之一,它的现状全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它的要求嗎?我们又应该如何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如何完善和加强,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条件?本文将简单阐述这些问题。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92-01       摘 要 我国气候条件虽然比较优越,但是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常常有寒流侵袭,因此低温危害较普遍。因此,对这类树木冬季必须防寒,早春还应特别注意低温对花芽的伤害。预防冻害不仅对树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防冻害对于引种、丰富园林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97-01       摘 要 网上创业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方式之一。文章从大学生就业问题着手,引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想实现。重点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使用网络进行创业的原因及实现方法。对大学生网上创业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就业 网上创业 网店    随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83-01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空调的能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选型进行优化,在保证空调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空调能耗,提高空调运行的经济性。   关键词 生态建筑 暖通空调 节能    随着社会进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79-01       摘 要 针对学生的课程设置中的先后问题,根据直觉模糊的思想方法,通过直觉模糊算术平均算子结合得分函数进行计算得到排序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直觉模糊集 直觉模糊算术平均算子 得分函数     一、引言  Zadeh于1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93-01       摘 要 因为音乐欣赏被视为音乐审美的有效途径,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促进人们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创新的思维,所以音乐是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  审美能力,即人们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特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