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孜宛古丽麦海提:小分队200人推广汉语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她不到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干活,照顾多病的父母;大学时,她从只识26个英文字母到掌握汉语、英语、土耳其语等5门语言,通过计算机等级和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后来她在家乡办汉语公益课堂和小小图书馆,服务乡亲近两千人次……她是来自新疆的热孜宛古丽麦海提,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
  从古丽记事开始,她的家庭就很困难。父亲年逾古稀,且体弱多病,有时候连续几个月都卧病在床。年迈的母亲用微弱的劳动能力支撑起整个家庭。“屋漏偏逢连夜雨”,高中时,终日劳累的母亲也病重住院。母亲的病倒,意味着全家的“顶梁柱”也倒了,古丽若不回家帮忙,父母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没法解决。每天,古丽把父母安顿好,干完家里的活,就马上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把落下的课程自学赶上,学习到深夜,第二天则天还没亮就起床。虽然条件艰苦,古丽从不抱怨,从不悲观失望。她在日记里写道:“虽然,我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很感谢父母生了我,也感谢很多好心人一直帮助我!”最终她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之后又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虽然家境贫寒,但古丽从不放弃求学的信念。“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不辜负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古丽说。进入大学后,她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在宿舍楼的自习室学习语言,一个小时背汉语,一个小时念英文。晚上,她经常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在古丽各门学科的课本和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方程式、单词如同一卷卷的电影胶卷,记录着她刻苦学习的历程。“她的学习用‘争分夺秒’来形容是最恰当了。”化学课程教学技能课的老师韦斯林说起班上这个新疆姑娘就很高兴,“每次上课她都是坐在第一排,上课的时候眼睛盯着老师,特别认真。”
  从大一只识26个英文字母到掌握5门语言,期间还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古丽做到了。除了生活的重担外,语言、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差异让古丽遇到重重困难,但她坚持在校期间每月做六七份兼职,并将兼职的钱大部分补贴家用,自己每月仅留300元。
  大学的第一学期,古丽从做兼职、看病等小事中,意识到事事都要跟人打交道,就得交流,体现出学汉语的重要性。寒假回到家,古丽看到了大家对自己这个大学生的期待,觉得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语言就是力量。”古丽明白,要想走出大山,就必须学好语言,她萌发了教家乡孩子学习汉语的念头。2013年暑假回家,她和两个新疆朋友一起办起了免费开放的“汉语公益课堂”。古丽从基础教起,早上教汉语拼音、简单汉字,下午用汉语给大家讲故事,不时用维语进行翻译。
  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在南疆农村,暑假时孩子们要帮着干农活,如果参加辅导班,家长就少了帮手。此外,天气炎热,上课条件有限,古丽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会中暑。上课的地点比较远,大家的午饭也是一个问题。古丽想尽办法解决难题。她让孩子们在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第二天的午饭,自己则多准备一些吃的,给没带饭的孩子。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古丽和村里的干部沟通,借到了一间空闲的杂货间,还有一个大电风扇。古丽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先播放一些在大学里面积累的微课视频、英语动画片,给他们唱一些英语歌、汉语歌,很快孩子们觉得古丽是了不起的人,愿意听她的。古丽告诉孩子们来这里学习,就能像她一样学会汉语、英语,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于是,孩子们叫来了更多的小伙伴。有些孩子想来,但是父母不同意。古丽得知情况后,就上门跟父母沟通,保证孩子学习20余天,可以学会130个左右的汉语词语,20余个句子。古丽还保证孩子们会在这段时间完成假期作业,终于赢得父母们的同意。课后,孩子们回家了,会跟父母说学了一首汉语歌或是汉语单词,父母们感觉到孩子有了长进,支持古丽的行动。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孩子缠着父母要去听课。46天里,学生从37人扩大到247人,古丽及时调整教授的内容,从汉语拼音、简单汉字、短语、句子增加到汉语对话。此后,公益汉语课堂每年暑期都如期进行……
  参加汉语学习的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他们是古丽的骄傲。每次早课,古丽说9点到就可以,但孩子们坚持8点之前就到。有时候天太热,大家就在屋外阴凉的地方读书。孩子们虽然小,学得很认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每周五,古丽带着孩子们去做社会服务工作,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去,和老人、残疾人交流得很好。
  古丽把辅导班的孩子根据年龄和成绩分成A1、A2、A3班。A3班的孩子能力比较强,古丽会让他们帮着给A1班的孩子上课。后来,古丽发现A3班的孩子还在生活上互帮互助。三个班的孩子关系特别好,如果有一个孩子提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整个班的学生都会很积极地帮他想办法,为他解决问题。孩子们像家人一样温暖相处,令古丽感动。
  2015年,古丽给大学里的同学们讲了一些孩子们的情况,大家都非常愿意给予帮助。古丽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和小伙伴们成立了“汉语推广公益小分队”。现在已经有200多名大学生加入小分队,帮扶新疆人民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达2000余人次。
  “汉语推广公益小分队”除了办学习辅导班,还在村里建立了小型的图书室,不仅有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书籍、汉语知识学习教材,还有科学常识普及书、农村致富手册等,村民们经常到图书室,这里成为乡亲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小分队邀请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给孩子们上课,还有好几个大学生打电话说想帮助管理图书室。小分队回报维族大学生的方式是进行汉语等级考试辅导,这样他们可以节省一笔参加培训班的费用。小分队还开展座谈会,帮着维族大学生解决在大学的生活、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困惑或困难。
  “汉语推广公益小分队”一直得到大学里老师、同学们的多方帮助,初期,古丽的老师捐了很多书,有的直接寄到新疆。学院的辅导员为古丽的流动图书馆争取了一笔补助。学院和学校的公众号也进行了宣传,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古丽说,因为得到周围的朋友、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才有了如今这个越来越强大和团结的团队。
  古丽快要毕业了,回到新疆后,杭州这边的工作需要一些人员来做。“汉语推广公益小分队”目前计划在下沙几所高校做宣传,确定负责人,组建小分队。古丽计划在南疆地区的农村扩大汉语推广工作面,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汉语学习中来。她的最终目标是在新疆形成一个爱读书的氛围,增进民族间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
  古丽从来就是一个充满爱的人。大一时,她陪朋友去医院就医,发现医生和护士都不会维语,如果患者不懂汉语,根本无法独自来这里看病。她就主动联系了医院,请求做免费的维语翻译。三年来,只要有空,她都会去医院,做医生和新疆籍患者沟通的桥梁。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护士都知道了有一个善良美丽的新疆女孩会经常来帮忙。“我们无法改变出生的命运,但可以选择坚强地生活;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也可以帮助很多人。”这是古丽对自己的承诺,这也是她的梦想。
  问:在大学哪个阶段,你对自己的规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答:大一第一次寒假回到家的时候。
  问: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你不仅在学校是佼佼者,还从全国优秀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你认为自己是如何胜出的?
  答:是因为我在大学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直在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坚持,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学生。
  问:你的爱好有哪些?你是如何平衡学习、社工(社团活动、学生活动)和自己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的?
  答:我的爱好是挺多的,比如练维吾尔字艺术字、跑步、读课外书、学语言等。学习为先,每天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之后再去参加社团活动及去从事自己的爱好。
  问:你在大学时期有后悔或者遗憾的事情吗?
  答:后悔的事情倒是没有,遗憾的事情挺多的。大学毕业之前我还有两个计划。一是,学日语;二是想组织一个团队,是一个民族文化交流场所和语言俱乐部。可是,我这两个计划没能完成。我在大学没能完成的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两个。
  问:离开大学校园前最想做的/一定会做的是什么?
  答:把自己的团队成员增加到400人以上,再去在三个农村建立流动图书馆,重新组织三个免费学生假期辅导班。
  还想发表自己关于在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关于在南疆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的相关论文。
其他文献
除了在上文中列出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及其新材料产业企业名单外,此图按东北三省、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和西部六大部分,列出其他省、市新材料产业企业名单,供同学们在找工作时参考。
2015年11月,研究发起者禾木和我在青年志的蘑菇趴上变着法搜集各种有趣的年轻人对性别的疑问和评论。大家的语句跳跃又热烈,便利贴贴满了整个窗户大小的白板纸。那时我还想不到,5个月后发布的报告,有一半的内容角度将来自于这些鲜活的、粗糙的便签文字带给我们的启发。这场百人参加的趴体式的“头脑风暴”所带来的开放精神,是接下来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精神之一。  为避免和以往的本土性别研究一样囿于理论框架的纠缠中
我在中戏上学,大三了,也快毕业了,现在回顾起大学生活,觉得挺迷茫也挺失落的。我学的是戏剧管理,这个专业特别水。曾经预期能在这个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认识更多不同的人,反正就是觉得大学和高中相比,应该在各种资源、平台上都更上一层才对。其实我以前更喜欢拍片子,想学导演,一直想自己做点什么东西出来。可是现实并不能是预期得那么好,我学这个专业是走弯路了,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能怎么办?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做的事
在杨帆看来,每个职业都有它的崇高,而他们快递行业的崇高,就是源于“被需要”。  快递小哥杨帆四年前开始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他回忆:“那时候骑着一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不管酷暑还是寒冬总是担心客户的快递会被送晚,所以就拼命地骑着自行车飞奔,还记得一年八月十五送月饼,我一辆自行车带了三十多盒月饼,天又下着大雨,不得已把衣服脱下来盖在月饼盒子上。”  现在他做快递兼职外卖,他说:“说实话真的很累,每天风吹
RLU风云  1978年出生的兰大电台,最初叫“兰州大学广播站”,1987年试播无线调频广播,更名为“兰州大学广播电台”。直到2001年4月23日,电台正式播出无线调频广播节目,才有了自己的英文名:Radio of Lanzhou University,也就是让很多“退休台胞”念念不忘的RLU。  电台设置了专题部、新闻部、技术部、体育部、听众服务部等部门,每一年纳新完毕,台长、编辑、记者、播音、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遗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92年春天,在大一下学期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课上,我第一次听老师提到陈旭麓,直到1996年才真正读到这本“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凝结着先生大量心血的学术著作”。从那时起,这本书陪伴了我20年,我已记不清通读了过多少遍,书早已被我圈点勾划的不成样子了。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是我1998年1月30日写的一句话:“一本好书,
尹采绿第一次见到苏叶是在图书馆楼下。  远远看到那个男生,穿着白衬衫、拿着大喇叭,  为来参观的小学生介绍学校的光荣历史,  采绿扑哧笑出了声。  男生齐楚像是听到了她的笑声,  转过头来,四目相对,  采绿只觉得曾在小说里看到的白衣胜雪的男子似乎从书页里一步步走了出来,  立在她面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败笔是手里捏着一只发出噪音的大喇叭。  遇见  再次看到苏叶是在舞台上,镁光灯下,他和女主
2016年年初席卷了全国的“霸王级寒潮”为广州带来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降雪,这场雪让广州人激动的原因不仅是罕见,还因为意外——各大气象台都没有预报说广州要下雪。  不过,在1月16日的“中大追风足迹”个人公众号中,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专业的大三学生周明灏发了一篇名为《极地涡旋南下:“超级寒潮”下周扫荡全国》的原创文章,在文中,周明灏参考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气候监测预报图,通过观察北极涛动
孙俊16岁进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现为MEMS(即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皮米中心的博士研究生。他是闻名全校的科研先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材料界公认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IF=36.4)上发表封面文章,这是国内论文第二次登上该期刊封面。他的研究成果对下一代纳米加工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电子器件、计算机、军事等领域。孙
提起北京大学,你可能想到的是未名湖、博雅塔;提起清华大学,你脑海中立即闪现的也许是二校门与荷塘月色;  说到北京语言大学,就不得不谈一下这代表了北语特色的万国墙了。万国墙被称为“万国”墙一点不夸张,众所周知,北语留学生众多,凡是来北语读书的留学生的国家都被镌刻在墙体上,这也成为北语文化交流史的见证。  每到毕业季和开学季,三五成群的中外学生便来到万国墙面前合影留念。  丹桂飘香的九月,万国墙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