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改革开放以后,胡乔木采用科学历史的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放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重新审视,尤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生产力方面的共融借鉴,最后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采取了科学辩证客观的态度来重新认识,为我们在艰难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胡乔木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对社会主义的很多认识出现了偏差,有的出现了重大逆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否定了对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重新认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党和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而不能集中主要精力抓经济建设,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破坏。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经验有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胡乔木则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胡乔木在经历“文革”以后,对于这个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
(一)就意识形态而言,二者是对立关系。辩证的看待二者的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胡乔木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们取得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取得迅速发展,是我们一切光明的的前途的基础。所以在新时期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不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针对社会上有人”宣扬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或者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二是农业社会主义或封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胡乔木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他在各种场合都宣称:“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容半点质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各种搞活经济、激活经济活力的措施和政策,这些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胡乔木认为,这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的重大经济政策调整。“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開放以前,中共错误的处理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将资产阶级扩大化,把许多不是资产阶级的成员划归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取缔市场体制,推行“割尾巴”、“根绝 资本主义”的政策,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窒息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思想文化方面,片面强调“兴无灭资”,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挞伐,令人痛心,科学教育、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胡乔木认为,我们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越性。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经济已经证明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高,并且还可以更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不同和对立。在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首先要辩证理解两者的关系,以便更加坚定地坚持、发展和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的制度。我们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既不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也不是毛泽东在1957年以后所搞乌托邦的社会主义,而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一切改革,都是为了发展和完善这个社会主义,这就是胡乔木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的思考。
(二)就发展生产力而言,二者有共融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有益的经验
胡乔木认为:就发展生产力和经济管理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资本主义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有益于发展生产力的经验,过去我们对这方面重视不够。胡乔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论述:
第一,向资本主义学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胡乔木指出,列宁说:“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创造或实行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去向资本主义的第一流专家学习组织托拉斯大生产的本领,那么这种本领便无从获得了。”有人认为,不向资本主义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列宁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胡乔木认为:“列宁的话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说的,但是现在原则上还是适用。
第二,利用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学习,也是19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观点。胡乔木说,建国初期,在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党内的认识是十分清楚的。1956年底,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曾经宣告,允许某些处在非法状态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场’合法化,只要不违法,十年二十年不没收。中国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可以允许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作为补充。”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向资本学习,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有利的东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是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观点。胡乔木认为,非常可惜,这些可贵的思想,被1957年以后的“左”倾错误打断了。
第三,向资本主义学习,是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有人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学习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疑问。胡乔木在协助邓小平的工作过程中,对这个疑问做了不少答疑解惑的工作。有人说,既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对立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又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我们还要向资本主义学习呢?胡乔木解释说: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在正处于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所以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手段和方法,吸取资本主义的全部对社会主义有益的文化,然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和更高的文明。胡乔木还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一切先进的东西,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这是我们既定的国策。” (三)在学习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要摒弃资本主义落后腐朽的东西胡乔木作为党内主管新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领导人,对学习资本主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资本主义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必须摒弃,他说:“我们向资产阶级学习是有选择的,是站在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立场上学习,而不是站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学习。”卢之超先生在《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回忆说:胡乔木“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他在很早就预见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必然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带来越来越大的消极面,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阴暗面。因此,晚年胡乔木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十分忧虑。为了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他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考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考虑如何同资本主义丑恶现象作斗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中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左”倾错误导致对资本主义全盘否定,过分强调二者的对立,相对忽视其相容和共通性。改革开放以后,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资本主义消极腐朽落后的一面。晚年胡乔木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看到二者对立的同时,也看到了二者的融通,又主张摒弃其落后腐朽的东西;既主张对资本主义不能全盘否定,又主张决不能简单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应该说,胡乔木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是全面深刻的。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这种局面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将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从国际环境看,激烈复杂的斗争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晚年胡乔木对此问题的理性思考,对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中原.1977—1982:胡喬木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贡献[J],党的文献.2002,3期.
[2]程中原.1977—1982:胡乔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3期.
[3]朱佳木.胡乔木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2期.
[4]朱佳木.伟大的历史转折—我所了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若干情况(上、下)[J],秘书工作.2007,8、9期.
[5]徐永军整理.胡乔木对社会主义的思考[J],党的文献.1996,6期.
[6]徐永军整理.胡乔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考[J],党的文献.1997,1期.
[7]徐永军整理.胡乔木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思考[J],党的文献.1997,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胡乔木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对社会主义的很多认识出现了偏差,有的出现了重大逆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否定了对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重新认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党和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而不能集中主要精力抓经济建设,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破坏。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经验有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胡乔木则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胡乔木在经历“文革”以后,对于这个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
(一)就意识形态而言,二者是对立关系。辩证的看待二者的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胡乔木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们取得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取得迅速发展,是我们一切光明的的前途的基础。所以在新时期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不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针对社会上有人”宣扬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或者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二是农业社会主义或封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胡乔木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他在各种场合都宣称:“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容半点质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各种搞活经济、激活经济活力的措施和政策,这些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胡乔木认为,这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的重大经济政策调整。“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開放以前,中共错误的处理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将资产阶级扩大化,把许多不是资产阶级的成员划归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取缔市场体制,推行“割尾巴”、“根绝 资本主义”的政策,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窒息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思想文化方面,片面强调“兴无灭资”,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挞伐,令人痛心,科学教育、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胡乔木认为,我们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越性。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经济已经证明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高,并且还可以更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不同和对立。在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首先要辩证理解两者的关系,以便更加坚定地坚持、发展和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的制度。我们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既不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也不是毛泽东在1957年以后所搞乌托邦的社会主义,而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一切改革,都是为了发展和完善这个社会主义,这就是胡乔木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的思考。
(二)就发展生产力而言,二者有共融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有益的经验
胡乔木认为:就发展生产力和经济管理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资本主义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有益于发展生产力的经验,过去我们对这方面重视不够。胡乔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论述:
第一,向资本主义学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胡乔木指出,列宁说:“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创造或实行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去向资本主义的第一流专家学习组织托拉斯大生产的本领,那么这种本领便无从获得了。”有人认为,不向资本主义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列宁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胡乔木认为:“列宁的话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说的,但是现在原则上还是适用。
第二,利用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学习,也是19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观点。胡乔木说,建国初期,在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党内的认识是十分清楚的。1956年底,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曾经宣告,允许某些处在非法状态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场’合法化,只要不违法,十年二十年不没收。中国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可以允许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作为补充。”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向资本学习,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有利的东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是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观点。胡乔木认为,非常可惜,这些可贵的思想,被1957年以后的“左”倾错误打断了。
第三,向资本主义学习,是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有人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学习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疑问。胡乔木在协助邓小平的工作过程中,对这个疑问做了不少答疑解惑的工作。有人说,既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对立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又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我们还要向资本主义学习呢?胡乔木解释说: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在正处于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所以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手段和方法,吸取资本主义的全部对社会主义有益的文化,然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和更高的文明。胡乔木还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一切先进的东西,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这是我们既定的国策。” (三)在学习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要摒弃资本主义落后腐朽的东西胡乔木作为党内主管新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领导人,对学习资本主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资本主义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必须摒弃,他说:“我们向资产阶级学习是有选择的,是站在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立场上学习,而不是站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学习。”卢之超先生在《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回忆说:胡乔木“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他在很早就预见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必然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带来越来越大的消极面,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阴暗面。因此,晚年胡乔木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十分忧虑。为了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他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考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考虑如何同资本主义丑恶现象作斗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中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左”倾错误导致对资本主义全盘否定,过分强调二者的对立,相对忽视其相容和共通性。改革开放以后,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资本主义消极腐朽落后的一面。晚年胡乔木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看到二者对立的同时,也看到了二者的融通,又主张摒弃其落后腐朽的东西;既主张对资本主义不能全盘否定,又主张决不能简单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应该说,胡乔木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是全面深刻的。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这种局面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将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从国际环境看,激烈复杂的斗争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晚年胡乔木对此问题的理性思考,对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中原.1977—1982:胡喬木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贡献[J],党的文献.2002,3期.
[2]程中原.1977—1982:胡乔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3期.
[3]朱佳木.胡乔木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2期.
[4]朱佳木.伟大的历史转折—我所了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若干情况(上、下)[J],秘书工作.2007,8、9期.
[5]徐永军整理.胡乔木对社会主义的思考[J],党的文献.1996,6期.
[6]徐永军整理.胡乔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考[J],党的文献.1997,1期.
[7]徐永军整理.胡乔木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思考[J],党的文献.1997,6期.